APP下载

陕西省黄河流域产业体系发展思路研究

2023-01-19张品茹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陕西省

张品茹

摘要:黄河流域重大产业决定了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演进方向。陕西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区域的中心地带,陕西应该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下有所作为,提前做好重大产业布局的设计。基于此,黄河流域陕西段重大产业的布局一方面需要利用已有的禀赋优势,把握机遇夯实重大产业发展的基础,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另一方面,依据科技前沿动态和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系统、科学地规划与设计重大产业体系及其区域布局,最终辐射带动黄河流域陕西段整体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河流域;陕西省;产业体系

一、陕西省黄河流域产业体系存在的不足

陕西省黄河流域产业体系还存在一定不足:

第一,陕西省科教文化资源在黄河流域最为丰富,西安市的专利申请量位居黄河流域各城市之首,但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相对薄弱,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陕西省黄河流域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提升、产业规模相对偏小,实体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第三,能源化工行业绿色技术改造升级有待进一步提升,降低能源化工行业对资源的高消耗性和生态环境的高污染性迫在眉睫。

第四,农业现代化程度偏低,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需要提速、现代农业投资重大项目较少。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有待进一步强化。

第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和服务金融业融合程度不高,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商贸物流服务产业有待提升以服务门户经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高,限制了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加快构建陕西黄河流域产业体系

陕西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引领黄河经济带协同发展,紧抓陕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推进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优化产业体系,把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作为最为紧迫的任务。陕西黄河流域重大产业布局必须和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衔接,陕西黄河流域重大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新时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产业发展,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促进陕西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体现了陕西黄河流域現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特色,是陕西黄河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导和新支柱产业,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新动能。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加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领域攻关度。支持西安、咸阳、渭南、榆林等地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针对优势制造业开展绿色化转型,在数字化赋能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升级。支持西安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持西咸新区做精做强制造业主导产业,发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用。

(二)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以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重型装备制造、动力设备制造、机床工具制造为重点,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产品升级、规模壮大、企业做强、产业链延伸,全面构造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占据全国重点链条、产品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有机融合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依托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化工新材料、有机化工、可再生能源产业为基础,加快推进深度加工、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产品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原料配套和产业协同水平,实现由低端向高端化发展的转变。重点是在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甲醇产能居全国前列的基础上,延伸基本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材料深加工产业链。着力推进基于绿色农业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粮油菜畜果特优势农业,挖掘农业多重新功能、新价值,推进农业新型业态和经营模式创新,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多层次加工制造业,积极推进营养品、保健品、医用品高端产业链延伸。按照药材种植、中药加工制造、医疗服务融合发展思路,最大限度挖掘产业化潜能和国际化市场空间,构建跨越三次产业的现代化医药产业体系。

(三)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加快构建以全域旅游文化、数字化现代物流、 普惠金融服务、创意科技与信息服务、幸福康养保育为主导,会展商贸、社区服务 等生产生活服务全面发展,现代化综合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商务咨询、商事法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建设 “一带一路”连接北方内陆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以智慧物流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西安、宝鸡、延安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物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围绕 “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壮大陕西地方金融体系,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动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依托自然保护区和城市近郊森林公园,打造一批融旅游、居住、养生、 医疗、护理为一体的康养产业园区,鼓励养老机构横向联合创建养老综合体。培育发展文旅创意,数字娱乐,电子竞技等新业态,推动休闲,体育、广告等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补齐消费软硬短板。

(四)陕北能源化工产业体系

积极推动榆林、延安、彬长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范围内,对能源开发布局进行优化,坚持优煤稳油扩气,实施规划能源行业生产规模。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功能之上,做好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针对煤炭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合理确定开发的强度,继而有效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并进一步做好安全监管执法。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新增煤电规模,加快淘汰落后煤电机组。支持延安等地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国家储气库。稳定油气产量,统筹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突破页岩油、煤层气、页岩气等勘探开发技术瓶颈。以煤油气资源向下游精细化工转化延伸为重点,打造能源化工全产业链。开展风、光等气候资源精细化普查和评估,发展风光等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氢能源产业。开展大容量、高效率储能工程建设。加快创建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深入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转型发展。

加快榆林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推进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中石油兰石化乙烷制乙烯、延长榆林800万吨/年煤提取焦油与制合成气一体化(CCSI)、70 万吨/年煤制烯烃下游聚合、延炼千万吨炼油升级、延长高端智能化等项目建设。

(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陕西作为农业大省,许多农副产品等资源极富开发价值,诸如猕猴桃、苹果、紫阳富硒茶等,还有一些陕西传统出口产品,比如红枣、核桃、桐油,还有一些药用植物在全国都非常出名,例如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陕西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更不能忽略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转型发展,应以现代农业体系作为陕西黄河流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关键思路。

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关中灌区、渭北旱原和陕北长城沿线等粮食功能区建设。以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以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三个千亿级产业为龙头,构建“3+X”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黄河地理标志产品。打造杨凌农业气象高新技术中心,建设“3+X”特色农业气象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积极发展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创意农业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

(六)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军民融合发展产业体系是体现陕西黄河流域特色的产业体系,这是陕西黄河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陕西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点布局区域,军民融合正成为陕西黄河流域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 技术经济研究所对全国各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和综合指数测算排序,在31个省市中,黄河流域有3个省级区域排在前十,其中陕西排在第七位。目前陕西正在积极推进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技术转化,加速军民融合带动区域产业发展,西安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七)黄河旅游文化产业体系

陕西也是黄河流域文旅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拥有强劲的文旅产业发展势头,重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突出,使得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在陕西黄河流域产业布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

三、推进陕西黄河流域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推动黄河流域产业体系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和质量提升,夯实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创新资源,国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1155”工程①,深化军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榆林科创新城建设,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 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陕布局, 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空天地海无人系统综合试验测试,鄂尔多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杨凌農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用,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

重大创新项目。推进西安超算中心、中科院西安科学园、西部科技创新港、翱翔小镇、硬科技小镇、空天领域国家实验室、榆林科创氢能新城、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三一西安产业园、西部传感器产业园,临空智慧云港光电子应用技术产业园、宝鸡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太公湖科创菁英园、中科科创园、榆林多能融合大型集成示范基地、映西新奥泛能微网、渭南美好生活示范中心、卤阳湖航空小镇、丝绸之路科创谷、西安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二期)、铜川商业航天城等项目建设。

二是加大人力资源要素培育。要适应陕西黄河流域产业体系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对广大劳动者展开教育和培训,打造学习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要加大投入,通过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吸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投入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中去。

三是深化金融创新。在黄河流域设立科技银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 鼓励当地国有银行开展中小微企业服务,形成大中小组合、国有民营外资多元的银行体系,支持金融产业发展。设立电商创业贷、微电影创业贷、新兴产业基金、农业产业化担保基金、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担保基金等产业担保基金。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社会资本建立黄河流城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综合运用政府采购,技术标准规范激励机制等促进成果转化。

四是文旅融合创新性促进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从古至今多民族在此地域内与自然进行交互作用中产生的文化总称。黄河文化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陕西省黄河流域旅游发展不能脱离黄河文化,在“文旅融合”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符合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趋势要求。

首先,讲好新时代陕西“黄河故事”。立足富集的黄河文化资源,树立保护理念,延续黄河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挖掘其时代价值,擦亮黄河符号,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为新时代黄河沿岸区域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要站位新时代,加强黄河题材文艺创作,推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展示黄河文化独特魅力。制定陕西“黄河故事”传播计划,加强黄河故事展示展演、交流传播。

其次,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廊道。依托古都、帝陵、遗迹、古迹、农耕等关中文化特色和渭河生态景观,构筑渭河文化发展带。依托延安、铜川、榆林等地革命旧址,提升转战陕北、渭华起义、西安事变、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等纪念馆红色文化基因,打造红色文化发展带,集旅游休闲、革命教育、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依托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等符号,构筑黄土高原文化发展带。依托中央水塔、中华民族祖脉和中华文化重要象征,构筑森岭文化发展带。依托石峁、镇北台、明长城、统万城等遗迹,构筑边塞文化发展带。依托沿黄公路和沿线景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积极推动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支持申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激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动能。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2-10.

[2]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2015~2030年)[EB/OL].http://www.shaanxi.gov.cn/.

[3]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J].求是,2019(24):2-10.

[4]高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人文杂志,2020(01):13-17.

[5]邓祥征,杨开忠,单菁菁,董锁成,张文鸽,郭荣星,谈明洪,赵鹏军,李宇,苗长虹,崔耀平.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2):273-289.

[6]龙启超,何敏,陈军辉,等.四川省产业结构特征分析及产业发展预测[J].资源与产业,2021,23(01):46-54.

[7]贾若祥.加快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J].中国发展观察,2021(13):24-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创新文化体系重构与创新型国家建设”(19XGL001)。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征稿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征稿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