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主题脉络及进路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视角

2023-01-19郝保权

关键词:图谱聚类革命

郝保权 郭 昭 兰 梦

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战胜艰难险阻、保持强大政治韧性和肌体健康,赢得人民信任的核心秘诀。习近平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他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总基调不动摇,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坚毅如铁的意志正风肃纪,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探索出了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更是将“坚持自我革命”凝练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基本历史经验之一,充分彰显自我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独特意义。对党的自我革命品格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解读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和其成功基因密码的重要学术维度。

知识图谱能够在较好保留数据和数据之间关联的基础上并以可视化方式直观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流变趋势和潜在的研究热点,具有强大的信息发现能力和信息推理能力,近年来被社会科学广泛应用。由此,基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意蕴的丰富性和知识图谱在知识挖掘中的独特技术优势,本研究综合运用CiteSpace和Vosviwer两款知识图谱软件,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表达,把握其研究主题的演进趋势,以裨益于党的自我革命研究的持续深化。

一、数据来源及分析工具

(一)数据来源

鉴于知识图谱分析对数据本身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遵循优质数据源生成优质分析结果的基本定律。因此,为提升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运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获取数据。采用题名精准匹配的方式,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精神+百年大党”“纠错机制+中国共产党”为三组检索词,将检索的约束条件设置为北大核心期刊。为保证文献搜集的全面性,未对文献的发表的前置年限作出限制。同时,鉴于知识图谱分析对数据精确性的要求,进一步采用人工筛选的方式对检索的数据结果进行“降噪”处理,剔除会议征文启事、活动掠影、人物推介等学术性不强的检索结果,最终得到213条数据结果,以此作为此次研究的数据源。

(二)研究工具

基于软件优势的互补性考量,综合利用CiteSpace和Vosviwer两款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前者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教授研发,主要优势在于能对某一研究领域的主题演化路径和研究前沿进行探测和分析,但在绘制共现网络时往往会出现关键词叠加的情形,影响图谱的可读性。后者为荷兰莱顿大学教授Van Eck和Waltman开发,适用于构建和可视化文献计量网络,在展示主题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关键词共现关系的展示方面具有更高的清晰度。

研究流程如下:首先,利用知识图谱软件的数据统计功能观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把握其时空分布,科研合作网络状况;其次,利用知识图谱软件的共现功能,结合词频统计、中心性分析和关键词聚类算法,结合内容分析法,总结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热点主题;最后,基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呈现的基本趋势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

二、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

(一)时间分布

利用知识图谱软件对所搜集的文献题录的年份信息进行提取,并对搜集到的213篇文献按照年份分组,绘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趋势图(图1),发现国内学者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1991—2016年的15年间,仅有一年的发文量超过10篇,大多数年份的发文量不足5篇,甚至在某些年份出现发文量为零的情况。2013年后,有关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文献数量达178篇,接近总体样本数量的80%,且稳定增长趋势日趋显现。

图1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趋势图

之所以会呈现上述趋势,这与相应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苏共亡党亡国的命运深刻昭示了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于是有关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文献开始出现。1996年,党中央在建党85周年之际在全党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运动,为学界展开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提供了契机。此后的2001年、2006年、2011年,都是庆祝党的诞辰的重要年份,相应地,有关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文献数量也有所增长。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的建设中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强调持续发扬斗争精神,清除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切病毒,开创了新征程上党自我革命的新局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进一步提升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学术关注度,由此,相应的文献产出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二)空间分布

对某一研究领域文献的空间格局分析,有利于快速锁定特定研究领域的科学主力的分布。利用CiteSpace的机构合作分析功能,了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成果的机构分布及其合作状况,绘制中国共产党研究的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图谱(图2)。图中字体大小和机构发文量成正比,字体越大,表明机构发文量越高,对所在研究领域的贡献度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机构的合作关系,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连线数越多,表示其和其他机构合作的活跃度越高,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越紧密。

图2 中国共产党研究的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图谱

由图2可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力量主要分布于北京与上海两地。对收集数据样本的机构信息进行整理发现,在搜集的213篇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核心论文中,由北京和上海两地研究机构产出的共计达74篇,占据了整个样本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发文量的地域分布出现的明显极化现象,和两地的区位特点紧密相关,前者是政治中心,后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方面优势突出,发文量均在10篇以上。其中,中共中央党校的发文量最多,达到23篇,占比超过10%。就合作状况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成果多是依托单一的机构完成,仅有少许的成果由二级机构间或区域内研究力量间合作产生,跨区域的科研协作趋势不明显,在已搜集的213篇文献中,依靠跨地域的机构合作产生的文献仅有9篇,显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成果研究力量的整合程度较低。

表1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文献机构信息统计

进一步利用CiteSapce的作者合作分析(Coauthor Analysis)功能,了解从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学者的合作状况,得到节点数为124,连线数为24的网络图谱(图3),图中节点字体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量,节点间的存在连线,则表明两位作者之间存在科研合作关系。

图3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从图谱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辛向阳研究员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这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度最大,发文量最多。学者李宗建和张润峰、李建军和张文龙、王成和刘德中、徐斌和冯楠楠、徐奔和徐玉生、吴光会和唐棣宣、孟献丽,以及尹海涛和辛黎晨欣具有科研上的合作关系。但从节点连线的粗细程度来看,合作的频次有限。从网络密度值来看,作者合作网络图谱的密度值仅为0.0031,提示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领域内团队合作比较缺乏。

(三)期刊分布

文献的期刊分布状况不仅能为学者发布科研成果提供参考,而且是表征研究文献权威性、代表性、影响力的重要指征。对搜集的数据样本的期刊信息进行汇总,发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重要文献分布在79种核心刊物上。中央机关的权威刊物如《求是》《红旗文稿》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相关学术研究成果青睐度较高,相应地,载文量愈多。权威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理论版刊载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成果较多,显示出这一研究议题的重大政治意蕴。进一步对所获数据样本发表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来看,载文量前六的期刊影响因子均大于0.5,载文量占比37.5%(表2)。

表2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载文报刊分布(部分)

(四)代表文献

在文献计量领域,文献的引用在被视为知识单元从游离状态到组合状态,进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文献的相互印证实质上是科学研究累积性、连续性特征的体现。某一文献的被引量越大,说明其在自身研究领域的流动性越强,其和其他文献的耦合强度越高。因此,高频次被引用的文献就被视作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另外,下载量也应该被视作衡量文献(尤其是新发表文献)学术贡献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综合考虑上述两个因素,将搜集到的文献按照被引频次和下载量进行综合排序,筛选出被引频次大于15且下载量超过1950次的9篇文 献,将其视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表3)。

“弗”在《齐》中未见,“弗”与“不”的使用在殷周时期大体是1∶2,此后“弗”的数量大幅下降,看两部文献“弗”与“不”使用相差悬殊,仅《周》见一例,此例中“弗”加及物动词没有带宾语,虽然表强调的功能扩展,仍无法与“不”竞争[6] 。可见《周》的用法比《齐》略丰富,南方比北方语法更发达。

表3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代表性文献(依据下载量降序排列)*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多是在近五年发表,其间也恰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时期。2018—2020年间,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坚持反腐败斗争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党的反腐败斗争也迎来了成由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的根本转变,取得重大战果,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供给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主题聚类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一般认为,文献的作者会精心地选择术语作为文献的关键词,方便文献的检索和引用,所以关键词本身可以被视作为文献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当不同的术语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时,则认为这些术语间的关系在其所在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意义。由此,使用关键词词频、中心性来分析研究领域内的热点内容。通过将格式化处理的数据导入CiteSpace,分析类型选择关键词,将CiteSpace软件运行后的关键词指标计算的结果导出,得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高频(出现频次>=5)关键词列表(表4)和高中心性(中心性>=0.1)关键词列表(表5)。同时,鉴于VOSviewer软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的高清晰度特征,将CiteSpace生成的关键词网络图谱文件转换为.net格式,导入VOSviewer软件,生成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的可视化图谱(图4),为识别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热点主题提供参考。

图4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4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高频关键词列表(频次>=5)

表5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高中心性关键词列表(中心性>=0.1)*

由关键词的频次分析和中心性分析统计结果可知,若干关键词如“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习近平”“新时代”“作风”等关键词相应的指标计算结果中出现了重合现象,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领域的“双高”(高出现频次、高中心性)关键词,表明与之相应的研究主题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普遍重视。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除去“自我革命”这一研究的主题词之外,改革开放、制度、百年大党、新时代、党内监督等关键词在建立各个研究主题之间的通路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其周围的关键词的形成的网络更为紧密,提示了与其相关的研究主题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领域中具有相当显著的影响力。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频次、中心性统计及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虽然在快速识别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热点主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在全面呈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概貌,深度揭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丰富细节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局限。聚类分析则会克服上述局限,其基本过程是将关系紧密的关键词进行聚类,然后会给每个关键词一个值,同时将最大值标出,将其确立为相应的聚类标签。在聚类图谱中,主要依据Q值(聚类模块化值)和S值(平均轮廓值)衡量聚类的可信度,Q值表示聚类的结构化水平,其值越高,说明聚类的结构性就越显著,平均轮廓S值则用来表明聚类内部的同质化水平,其值越大,说明聚类内部同质性越强。

据此,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聚类功能,聚类索引类型选择关键词,聚类算法选择对数似然率算法(LLR),时间区间选择2017—2022。生成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图5)。由图可知,Q值为0.6321,S值为0.7265,显示出依据该图谱的聚类结果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主题脉络具有较高的置信水平。从生成的聚类图谱来看,除去自我革命检索主题词以外,党的建设、新时代、社会革命、纪律监察工作、党内法规、理想信念、历史经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重要知识基础。

图5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三)研究热点透析

依据聚类图谱生成的聚类标签,并结合聚类内部代表性文献的深度阅读,梳理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热点主题:

1.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内涵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首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便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意涵,主要回答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是什么。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内涵,学者们多是从纠错能力角度出发,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界定为不讳疾忌医,敢于直视错误,善于改正错误,进行自我修复的强大能力[3],在宏观界定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内涵同时,也有学者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品格进行了具象化探讨,将其明确为直面矛盾、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崇高追求。[4]还有学者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党的自我革命的概念作出界说,把党的自我革命界定为通过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方式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5],是党与自身落后的观念、旧事物以及自身衍生出的一切消极腐败因素决裂,在否定中实现肯定。[6]

2.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生根据

除了回答“是什么”这一问题之外,还需要回答的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治品格的形成的内在依据,着重回答在世界林林总总纷繁多样的政党之中,为何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关于这一问题,学界主要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党性决定论”,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多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是党自我革命政治品格生成的底层逻辑,指出人民政治立场既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其能够超越利益羁绊,冲破利益藩篱,进而形成自我革命勇气的内在动因。[7]二是“理想驱动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宏大理想与高远抱负要求其必须具有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强调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仅仅以取得执政资格为目的,其所从事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彻底的社会革命,具有全新的性质和内涵,需要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在自我革命中不断实现自我跨越。[8]三是“指导思想特质论”从指导思想特质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治品格的生成逻辑进行探讨,提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自身具备的自我批判的理论品格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治品格的生成的重要来源。[9]

3.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样态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和现实的,渗透在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实践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样态,学者们主要从宏观视角、微观样态、时代维度三个角度进行把握:在宏观角度,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象化为理想信念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党内反腐斗争几个方面[10],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透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丰富内涵,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表征提炼为用时代要求审视自己,用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用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锻炼提高[11],呈现出目标明确、指导思想稳固、重点对象突出,制度保障得力四重特性。[12]在微观角度,主要是深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典型的实践形式如批评与自我批评、纪律监察、党内法规建设等进行研究。比如有学者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是共产党特有风格,也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解决自身内部矛盾的锐利武器。[13]在时代维度上,学者主要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诠释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行为逻辑,将其总结为正人先正己、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治党先于之国、以上率下。[14]

4.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价值意蕴

自我革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坚持和发展的优良传统,并且对其解决自身在新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强大的解题效能。在价值分析方面,学者们多是基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从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应对重大挑战等角度进行论述,强调党的自我革命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本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进而提升其应对“四大考验”防止“四大风险”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出党的自我革命为兴党强党提供根本保证,为坚定党的执政自信提供重要支撑,为社会革命贡献强大动力,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有益经验[15],是党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关键因素[16],构成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党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的必然要求。[17]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论述了党的执政安全与党的自我革命间的紧密关系,指出党的自我革命对维护党的信仰安全、肌体安全、基础安全、政治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18]

5.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实现路径

研究者们认识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弘扬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在需要夯基搭台,架桥立柱,系统集成,守正创新才能实现,在治标和治本的良性互动中行进。关于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实现路径。路径实现方面,学者们立足可行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围绕主体意识、组织生活、监督体系、制度供给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在主体内在要素激发方面,学界一致认为,党的自我革命定要依靠主体主观世界的自我改造,因而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关注党员的思想不纯、意识不坚定等问题,进而提出引导党员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补足精神之钙,培育党员斗争精神等策略。同时学者们也准确地认识到,组织的强力推动在促进党的自我革命方面潜能巨大,因此提出要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为载体,增强党的自我革命性[19],同时也意识到相较于主体主动和组织推动,制度建设和严密工作体系对增强党的自我革命性具有更加根本的意义,因而提出创新党内监督方式方法,丰富制度供给,健全党自我革命的制度保障体系等举措。

四、研究述评与进路展望

(一)研究述评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文献外部特征的把握和研究主题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已经成为学者研究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的一个重要学术构面,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现有的研究多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本身进行理论演绎,抑或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程进行总结,也有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路径的把握和思考。但总体来看,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概念阐释的精确性、生成机理揭示的深刻性方面有待加强。在已有党的自我革命研究成果中,相当多的研究都是直接借鉴中央政治文件有关表述,将党的自我革命视为不证自明的概念,忽视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中“革命”一词的丰富内涵,甚至将党的自我革命和党的建设混同,忽视了早期严酷的斗争环境对党自我革命品格生成的作用。二是通则式的研究模式主导性突出,基于个案的研究不足。对党的自我革命实践样态多是聚焦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反腐败斗争,而对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学习本领关注相对较少,提出的新时代党强化自我革命路径,也可以嫁接到其他党建问题的研究上,多是一些通用性的原则。三是回应现实问题的能力不足,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研究不仅需要完成理论解释框架的构建,更需要对现实问题的精准回应。而纵观已有研究的成果,多是遵循理论演绎的经典范式展开,在提出推进新时代党自我革命的路径时,往往由背景和意义直接导入,缺乏必要的问题发现环节。

(二)进路展望

上述研究不足在影响党的自我革命研究的解题效能的同时,也为我们提示了党的自我革命研究进一步深入的生长点。未来党的自我革命深入研究需要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选取更为精准的切入点,如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及其原创性贡献的研究,深刻领会其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再比如将发扬斗争精神纳入党的自我革命的研究范畴中,彰显中国共产党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和非凡气魄。还如将党的自我革命和党的形象建设相联系,凸显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特质。

二是强化问题自觉。问题导向既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也是学者们研究党的自我革命时应遵循的基本学术伦理。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研究既要宏大叙事,如分析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的关系,也需要研判新形势,直面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党的自我革命研究的生命力。将新时代党的一些创新性的理念和制度性安排如派驻巡视制度纳入党的自我革命的视野下进行审视,探究其对党自我革命的赋能作用,再比如研究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在两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体现出了什么样的政治方法论,再比如透过新时代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体系化演进凝练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呈现出的新特点。增强研究的具象性水平,赋予党的自我革命解答时代命题的能力。

三是丰富研究范式。目前有关党的自我革命研究成果的重复性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是由研究范式的单一导致的,社会研究的常识告诉我们,单一研究范式的结果必然在解释力和适用性上存在瑕疵,而多重研究范式的综合则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在党的自我革命研究过程中,需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立场、原则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多重分析方式,展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立体图景。相信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滋养下,中国共产党的革故鼎新会呈现出全新的时代风貌,其自我革命也会呈现出更强的锐性,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也必然会显现出更为丰富的景致。

猜你喜欢

图谱聚类革命
绘一张成长图谱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粉红革命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