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及相关护理在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3-01-18陈云凤温满秀许清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药液盆腔炎灌肠

陈云凤 温满秀 许清香

(江西省石城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西 赣州 342700)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由女性内生殖器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以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多与免疫功能下降、病原体感染等原因有关[1],常伴有腰骶酸痛、下腹坠胀、月经异常等症状表现,严重情况下可引起盆腔粘连、输卵管扭曲积水、慢性盆腔痛以及不孕等远期并发症,对女性生殖系统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2]。目前,临床多以抗生素作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据相关报道[3]指出,单一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的用药方式极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此,临床可借助中药保留灌肠这一方式,运用“消法”消瘀于无形,以此促进病情的转归,同时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4]。本文选取2019 年10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66 例盆腔炎患者,对中医保留灌肠及相关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观察与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66 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 例。2 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3 例)在其治疗基础上实施中药保留灌肠及相关护理干预,该组患者年龄26~52 岁,平均(37.85±4.74)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4 年,平均(2.15±0.65)年;妊娠次数0~3 次,平均(1.24±0.30)次。对照组(33 例)则不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案,该组患者年龄25~51 岁,平均(37.76±4.8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 年,平均(2.20±0.70)年;妊娠次数0~3 次,平均(1.26±0.25)次。2 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2015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续):盆腔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5]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在知情前提下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 (1)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存在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对本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证的患者;(4)近期内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5)合并子宫腺肌病、盆腔结核及细菌性阴道病等妇科疾病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给予3 g 头孢唑肟钠(生产厂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1909914-1,规格:1.5 g)联合0.5 g 甲硝唑(生产厂家: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1908231803,规格:0.5 g×100 mL)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 次,持续治疗7 d。

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相关护理干预:(1)中药保留灌肠:组方:薏苡仁30 g,丹参20 g,败酱草15 g,路路通15 g,鸡血藤15 g,地龙12 g,白芍10 g,延胡索10 g,赤芍10 g,莪术10 g,桃仁10 g,三棱10 g,陈皮6 g,皂角刺6 g;加水400 mL,煎熬过滤后取药液100 mL,于每晚临睡前,排空大小便后,指导患者取侧卧位,采用输液器材与一次性吸痰管对患者进行灌肠操作,完毕后叮嘱患者卧床休息,保证药液保留1 h 以上,持续治疗7 d。(2)护理干预:①肛门插管护理:常规的一次性肛门导管对患者肛门及直肠具有一定的刺激,且此类导管的管腔较大,不利于推注速度的控制,因此,可在肛门插管前,使用润滑液对其肛周及肠管进行润滑处理,或改用一次性吸痰管替代,以此减少导管对肛门及直肠的刺激,减轻患者痛苦。②灌肠速度护理:严格控制灌肠药液的注入速度,维持在每分钟30~80 滴,保证肠道对药液的充分吸收,进而获得理想的疗效。③灌肠温度护理:人体直肠内温度通常为36.5~37.7 ℃,因此,需将灌肠药液的温度控制在39~41 ℃,避免温度过低(<34 ℃)引起的腹痛、肠痉挛症状,同时减少温度过高(超过直肠内温度6 ℃)造成的便意,延长其药液的留存时间,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

1.5 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积分:观察2 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包括腰骶酸痛、下腹坠胀、炎性包块等,均计0~3 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2)临床疗效。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幅度超过70%,理化、妇科检查正常;有效:症状有所缓解,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幅度超过30%,理化、妇科检查好转;无效:未改善,或加重。(3)炎性因子:对比2 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4)不良反应:统计2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后,2 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盆腔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

表1 2 组盆腔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

2.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32/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3 2 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盆腔炎患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mg/L)

表3 2 组盆腔炎患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mg/L)

2.4 2 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2 组盆腔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盆腔炎是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妇科炎性疾病,多由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所致,可造成盆腔内组织的纤维化增生,从而引起瘢痕、包块等病证,对其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造成了较大影响[6]。目前,临床多以抗菌药物作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病原体的清除,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病情的目的[7]。但据大量研究[8]指出,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可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其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且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盆腔炎在中医领域可归属于“带下病”“癥瘕”范畴,其病机多与外感邪毒、瘀血内阻等因素有关,由此可引起冲任受损、气血失调等,从而导致疾病的形成[9]。对此,中医多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方进行治疗,以薏苡仁、丹参、败酱草等药材煎汁灌肠,使其直接作用于盆腔患处,发挥清热排毒、利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以此改善盆腔内环境,促进局部炎症的进一步消散[10],进而达到缓解病证的目的。此外,基于女性盆腔脏器静脉系统的连通性,灌肠药液可经直肠渗入盆腔,并被静脉丛吸收,进而直达病灶,发挥更为精准、快速的药效作用,对患者局部微循环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可促进积液与包块的充分吸收[11]。相关护理干预包括肛门插管护理、灌肠速度护理、灌肠温度护理,相关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舒适度,促进灌肠液的吸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中药保留灌肠及相关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究,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0.05),同时,观察组经治疗后的hs-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较低(P <0.05)。由此可见,中药保留灌肠及相关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一方面,中药经保留灌肠直达盆腔病灶处,其治疗更为精准,且药物浓度高、药效吸收快,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12];另一方面,中药无需经口服用,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系统造成的刺激,大大降低了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减少胃酸及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13]。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及相关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促进整体疗效的提升,并在改善症状体征的同时,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药液盆腔炎灌肠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