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方知库期刊群建设实践与启示

2023-01-18侯一宁刘素琴金曙光张利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方知办刊集群

全 元 侯一宁 靳 炜 刘素琴 金曙光 张利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中共中央宣传部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强调要推进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建设,并特别强调要“开展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试点,以优质学术期刊为龙头重组整合资源,建设一批导向正确、品质一流、资源集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期刊集群”,这充分说明了刊群建设与集群发展将成为我国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1]。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在集群化发展方面已经开展一系列的探索,通过整合、优化办刊资源,克服了单刊服务能力不足、办刊效益不佳等问题,创造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新增量,打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刊群,且其集约化运营能力不断提升[2-5]。中华医学会期刊群已包含近200种期刊,基本涵盖了医学学科领域,并打造了较为成熟的数据及知识服务产品,具备一定的规模与品牌优势[6];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群、中国化学会期刊集群等专业刊群在出版规范与数据标准的统一、领头期刊与新刊培育、办刊资源流转、期刊宣传与推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刊群建设经验[7-9]。然而我国学术期刊集群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我国学科刊群一般以同一专业学会或者同一主办单位主办期刊为主体,导致刊群规模较小,期刊层次结构与多样性体系较为简单,学科领域的覆盖度不够,并未形成集群的知识产品与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大多数的学科刊群只能抱团取暖,而并未做大做强,综合影响力十分有限,与国际出版平台相比仍然存在较大距离[10-13]。且随着国际出版商向信息集成服务商转变,其在集群发展方面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长,使得我国学科刊群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在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广泛的学科刊群建设实践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界必须完成的重要使命之一[14-15]。本研究将从E方知库期刊群的建设实践出发,系统论述刊群建设的思路和特色实践,总结刊群建设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比分析与其他学科刊群,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E方知库期刊群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学术期刊集群,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发起,集结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34 家不同类型单位主办的 35 种生态环境领域的优秀期刊,其中包含5种受到“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的期刊,基本涵盖了国内生态环境领域的优秀中英文科技期刊。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JES)、EcosystemHealthandSustainability(EHS)、《环境科学》《生态学报》等的期刊指标与影响力均位于国内期刊前列;Environment&Health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ActaEcologicaSinica(InternationalJournal) 入选首批海外回归试点期刊。E方知库期刊群建设始于2017年,虽然起步较晚,但鉴于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在政策、项目、经费方面的支持,同时刊群建设人员在前期对国内其他刊群建设经验进行调研与吸收,E方知库期刊群在刊群建设理念设计、实施步骤安排、刊群知识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特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快速的进步。E方知库期刊群涉及多个办刊主体与多种稿件处理系统及网络平台,涉及期刊的发展现状差异大,刊群建设与期刊发展活动多样,理清其刊群建设模式可以为我国其他学科刊群建设提供借鉴。

2 建设思路与特色实践

2.1 建设思路

根据建设条件与建设工作重心, E方知库期刊群建设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辑部整合阶段。主要建设思路为以学科刊群建设带动编辑部整合,主要工作内容为刊群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平台公共服务部门建设、编辑部业务重组优化等。

第二阶段为刊群平台建设与知识服务业务研发阶段。主要建设思路为以知识服务业务研发带动学科刊群建设,主要工作内容为网络平台研发与建设、刊群知识服务业务研发、刊群宣传推广体系设计。

第三阶段为刊群期刊拓展与知识服务体系实现阶段。主要建设思路为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建设E方出版生态系统,主要工作内容为期刊培育和新刊孵化、刊群知识服务业务扩展、开放科学平台建设部署等。

未来E方知库期刊群建设将紧密围绕开放科学发展的态势,在刊群规模有序扩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刊群知识服务业务,提升刊群服务学术共同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行业的能力,打造开放多样、持续发展的E方知库出版生态系统。

2.2 建设特色实践

(1) 培育平台联合发展的价值观。在刊群建设初期,通过全员参与平台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VI)设计,不断统一“联合发展”的思想,变被动整合为主动联合,使得平台联合发展受到自下而上的驱动。与传统的编辑部整合相比较,通过培养联合发展的价值观,一方面消除编辑部对于联合发展的心理阻碍,顺利推进了编辑部的业务整合;另一方面,发挥每一位平台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每个人都为联合发展贡献智力资源。

(2) 有序分割编辑部业务,组建平台公共服务部门。在编辑部整合阶段,通过对编辑部业务进行合理分割,将选题策划、采编、出版资源开发等特色办刊业务保留在编辑部,将编辑部相关的软硬件维护、三费管理、会议宣传等公共事务整合到平台业务部门,在为编辑部实现减负的同时使得办刊资源效益最大化。通过平台公共部门的发展,逐步提高了平台在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宣传推广、延伸服务方面对期刊的服务能力。以软硬件系统维护为例,在初期,针对严格限制编辑办刊的网络系统不稳定、办刊软硬件系统缺乏维护等问题,通过招聘专职信息技术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刊互联网系统基础薄弱的问题。之后针对最为繁琐的审稿费发放和版面费收取问题,聘用具有丰富财务经验的平台专职工作人员,缓解了各编辑部相关工作压力。近期又针对宣传推广工作的需要,聘用传播学专业的工作人员,使得平台以及各刊宣传推广工作系统化。

图1所示为E方知库平台的组织架构。在学科刊群建设阶段,将公共支撑平台业务部门进一步细分为综合服务部、技术运维部、宣传推广部等部门以及负责出版质量管控的工作组。考虑到与不同学科期刊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专注于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编辑业务培训、审稿人培养的科萤书院。在刊群业务拓展阶段,又组建了产业服务部,以提升刊群服务行业及企业的能力,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E方知库部门组成及工作

图1 E方知库平台组织结构

(3) 优化定位,建设刊群金字塔体系。E方知库期刊群体系建设基本遵循“学科相关、价值认同、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采用“学科旗舰期刊引领、学科梯队期刊跟进、特色期刊差异化发展”的策略,从稿件流转、选题策划与组稿、参与式研究3个方面,初步构建了以JES和《环境科学》为环境领域旗舰期刊、以EHS和《生态学报》为生态学领域旗舰期刊带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其他期刊发展的模式(表2)。用生态位的理论与方法来优化《环境工程学报》办刊策略,确立“服务行业”的办刊方针,为《环境保护科学》等期刊构建发展的对策体系,从而整体推进刊群的发展。

表2 E方知库期刊群体系建设内容

(4) 研发多样化的刊群知识服务产品。在建设与发展中E方知库期刊群始终坚持“始于办刊,但不止于办刊”的建设理念,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多媒体新技术,陆续研发了一系列打破期刊边界的衍生产品,主要包括平台虚拟专刊、会议论坛、写作培训、技术评估等,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E方知库知识服务产品体系

(5) 打造刊群宣传推广新媒体矩阵。E方知库期刊群主要累积了以下4个宣传推广经验。①设置新媒体编辑岗位并明确宣传推广业务规范,对期刊宣传推广业务进行合理分工。学术编辑负责宣传内容的审核与把关,新媒体编辑负责选择适宜的宣传推广途径来实施宣传推广。②创造品牌效应,为不同的宣传体系设定不同的宣传目标,比如:以《生态学报》、JES、《环境工程学报》等具有丰富流量资源的期刊为牵引,不断带动整体平台用户数量的增长;以“E方知库期刊群”微信公众号为主体的期刊公众号矩阵的主要作用是推广期刊论文与特色专题,推送通知、会议资讯等;以“科萤书院”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为主体的培训宣传体系的主要作用是推介培训活动、提供精品内容回看功能、发布写作经验系列推文、分享科研心得及培训讯息等。③选择2~3种刊群期刊开展新宣传业务试点,并根据试验结果不断优化业务模式,之后再根据不同期刊的需求及原有工作基础,打造整体效益最佳的业务模式。④重视线下宣传推广活动。刊群在不断加强线上宣传推广业务活动的同时,始终重视线下面对面的宣传推广活动。线下宣传推广活动的举办使得刊群邀约到大量的优秀稿件,且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推广效果,使得参与活动的相关人群全面了解刊群及期刊的最新动态,从而为刊群开展知识服务业务提供了便利。

3 成效与差异分析

3.1 刊群建设成效分析

(1) 刊群体量初具规模。截至2022年11月,在严格遵循加盟期刊学科领域标准的前提下,加盟E方知库期刊群的期刊数量已经达到 35 种,国内生态环境领域的优秀中英文期刊基本都加入了刊群。刊群期刊涉及 34 家主办单位,且主办单位均是在业内具有领先科研与技术水平的单位,这充分说明E方知库期刊群的影响范围较大。

(2) 刊群品牌效应初显。一方面,刊群已经打造成熟、系统化的各类活动,包括各类会议、期刊宣传活动、论文写作培训、编辑培训等,助推了刊群的发展与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另一方面,刊群在技术评价、科研项目服务、新刊孵化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比如与生态环境部下属的系列国家级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中心合作开展涉汞污染物、医疗废物处置等方面的技术评估,与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行业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与案例遴选,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作开展智库平台建设等,从而为学术刊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

(3) 在出版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进步明显。刊群组建了由多名资深编辑组成的标准化工作组,对各类先进经验、期刊审读中需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处理,并将形成的规范在刊群中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加盟期刊的发展方向,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3.2 刊群建设差异分析

(1) E方知库期刊群办刊主体的多元性突出。E方知库期刊群期刊的主办单位涵盖了国内外学会、高校、研究院所、行业协会、事业单位、企业、期刊社等,各个主体对期刊发展的定位与目标、对期刊的支持形式与力度均有差异。与由单一学会主导的期刊集群,如中国化学会期刊集群相比,E方知库期刊群在期刊合作模式、合作内容的设定方面需要考虑不同主体的合作要求。

(2) E方知库期刊群的知识服务侧重行业服务。受学科发展的影响,与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提供作者学术关系、知识脉络、知识标引与可视化、关键词云等服务相比,E方知库期刊群侧重于与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与防治方面的行业部门合作开展技术评估、智库建设咨询等工作。

(3) 孵化科萤书院,拓展刊群与其他学科期刊及刊群的合作关系。与传统的专注于自身学科发展的学科刊群相比,E方知库期刊群在将加盟期刊的学科领域限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孵化科萤书院品牌,凭借作者培训、审稿人培养、编辑培育等系列活动,与其他相关学科刊群和科研机构在组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和知识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

3.3 刊群建设存在的不足

受限于刊群建设经费和出版平台技术,E方知库期刊群的主要实践聚焦于选题策划、期刊宣传、作者培训、知识服务产品研发等活动,稿源流转、专家库共享等仅可在部分使用相同稿件处理平台的期刊之间实现,且各项工作须人工操作。

4 启示及建议

首先,刊群价值观是刊群建设的内驱动力。受国家政策与项目的支持,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外部动力愈发强劲,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驱动办刊主体落实集群化发展的各项对策及措施。E方知库期刊群通过平台命名、平台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等工作,充分调动了办刊主体的积极性,使期刊形成了对刊群的认同感,从而获得人才、经费、办刊资源等的支持。因此,在学科刊群建设的初期,需要统一联合发展的思想,培育被刊群成员认可的价值观。

其次,应基于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在编辑部整合阶段,由于刊群期刊具有共同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获得了主办单位在平台建设方面的经费支持, E方知库期刊群迅速组建了刊群公共服务平台并研发建设刊群网络平台,此时刊群的合作模式可称为“整合”模式。在刊群建设阶段,由于E方知库期刊群吸纳了由不同单位主办的期刊,刊群以共同研发打破期刊边界的知识服务产品为主要工作,迅速形成了刊群的知识服务业务模式,此时刊群的合作模式可称为“联合”模式。在刊群拓展阶段,E方知库期刊群已初具规模,并且刊群期刊办刊主体涵盖了科研院所、学会、企业、行业协会等具有不同性质的单位,因此刊群主要的合作内容为刊群知识服务业务的拓展,刊群努力向科技信息服务者转变,此时刊群的合作模式可称为“合作”模式。综上所述,刊群联合发展或者学科刊群建设不应拘泥于合作的形式,而应关注在不同合作目标下确保合作内容的实施。学科刊群需要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基于自身学科发展的特点、刊群建设的基础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联合发展模式。

最后,应建设开放、多样、可持续的刊群生态系统。建设学科刊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若将刊群视为一个由各种出版要素组成的出版生态系统,刊群建设的关键则是建设刊群的自主调节能力[16]。基于不同阶段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以下3个因素决定着刊群是否能健康发展:(1)刊群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中“开放”的内涵不仅包括对合作对象、合作内容、合作模式等的开放态度,还包括对出版业的新兴技术、新传播媒介、新知识服务模式的开放态度。(2)打造具有多样性的产品体系与传播体系是刊群建设的重要内容。刊群出版产品多样性建设是指在出版传统期刊的基础上,研发建设虚拟专刊、会议论坛、写作培训、技术评估等期刊衍生产品与知识服务产品体系。传播体系多样性建设指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科学传播目标;针对不同出版产品的传播特征,构建多维度、多形态、精确化的科学传播体系,包括纸刊传播、网络平台传播、精准推送、社交媒体推广等。(3)培育青年编辑,保持系统、持续发展的能力。刊群发展的内涵不仅包括期刊的发展壮大,还包括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青年编辑在更好地完成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的基础上,还应掌握新时代科学传播事业所需的职业素养与技术,从而保障刊群平台的持续发展。

5 结语

通过总结分析E方知库期刊群建设的特色实践经验,在刊群价值观培育、合作模式设计、知识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学科刊群建设方案。尽管本研究提出了针对多元办刊主体的、自我驱动式的建设路径,但仍然存在如下局限:(1)以学术期刊为主体分析刊群建设问题,忽视了国家及行业政策和出版平台技术的进步,在后续研究中需要结合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国际出版平台的竞争等因素提出对学科刊群建设的优化建议;(2)基于单个刊群的特色实践归纳了刊群建设方案,且E方知库期刊群的建设仍在持续深入推进,未来需要结合刊群新的发展态势和其他学科刊群的实践对建设建议进行研判。

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及学科刊群建设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时期,创新期刊发展理念、探索刊群发展路径、统筹关联科技期刊产业链上的各界资源与管理需求愈发重要。期望本研究能够促进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尤其是学科刊群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方知办刊集群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读过方知深浅——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函数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年少曾恨先生严,如今方知恩师情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下水方知深与浅——这报三端融合背景下浙视频试水半年报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