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持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2023-01-17翁毅龙云凤

广东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技型珠三角科技成果

文/翁毅 龙云凤

0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期,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为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的180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约3200亿元,在多项财政支持政策的作用下,全省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万家,产业基础雄厚,企业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该充分发挥财政支持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不断为企业注入原始性创新的动力,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珠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财政支持政策总体情况

1.1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主要指国家通过对企业提供无偿性的转移支付,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旨在推动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的过程中,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在财政支出的激励效应下,相关激励政策会有力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的影响机制,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分析。在短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规模不变,财政补贴可视为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成本的方式之一,进而推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成本与产出成本的比价下降,使得企业在既定生产规模下可获取更多的利润。在长期内,财政补贴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获取更高的利润。在宏观层面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对经济运行主体注入发展动力,有利于社会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运行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点扶持,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扩大社会总供给,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并推动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2 资本金投入

政府投资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倾斜,能够有力地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处于发展初期、力量较为薄弱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金投入,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行技术创新。

此外,政府的资本金投入在投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代表政府对特定领域重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角度来讲,这将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方向起到一定的示范与引导作用,能够从社会资本流入方面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等方面问题,进一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比如,政府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并引导企业、投资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通过多种途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大研发投入,逐步形成完善的区域性技术创新支撑机制。

1.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减税降负的重要措施,旨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加大投入,激发技术创新动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2017年以前,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相同,加计扣除比例为50%。到了2017年,为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这一比例提高为75%,主要通过增加研发费用税前抵扣额,以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金额。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至100%,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4 税收减免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利用税收手段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具体的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减免税收、部分税收返还等,主要起到调节国民经济的作用。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降低其创新成本,促进了中小企业整体规模的壮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与科技创新有关的经济活动,其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生产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研发投入成本较高等缺陷,再加上科技创新是一个连续、长期性的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更加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难度与风险。因此,税收减免可以有效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前提投资过程中的资金成本,将所得的部分资金补偿给风险投资者,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科技创新投入的风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提供便利,为新技术的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珠三角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珠三角地区本身创新氛围较浓厚,在创新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形成了规模性的创新网络集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在看到珠三角地区技术创新方面需求增大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在关键领域技术创新遇到“卡脖子”的难题面前,珠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供给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平台不足、创新人才不足以及创新资金和融资渠道缺乏等。

2.1 公共服务平台不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内部的科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技术创新、规模扩大等企业发展过程更多依赖外部共性技术的供给。但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信息资源相对匮乏,更缺乏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众多科技型企业当中,既存在掌握先进性、前瞻性技术的大型企业,也存在着大量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二者之间极化效应日益突出,尤其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壮大发展。由于缺失可提供科技创新资源的服务机构、区域性创新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致力于双方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到位,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在摸索中缓慢前进,无法从技术外溢性中获益,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被拖延。

2.2 创新人才供给不足

创新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珠三角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总量也在持续攀升,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突出,面临着严峻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人才短缺困境。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处于资本积累初期,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少,与大型科技企业相比,发展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这都造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人才吸引力降低的不利局面。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长期管理实践、管理能力偏弱、用人机制不健全、缺乏长期激励机制等,对人才的培养不到位,导致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性较大,制定的技术创新类战略无法实施,也未能参与到国家级、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中,错失提升自身创新实力的机会。

2.3 创新资金和融资渠道缺乏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且担保能力弱,收益也不稳定。首先,科技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很快,产品竞争激烈,在前期产品研发时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产品进入市场后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无论是前期产品研发还是后期市场占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主要是软件、专利等无形资产,拥有工厂、设备等有形固定资产的较少,加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金融机构在投资时更青睐具有固定资产的实体经济,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因缺乏可担保的资产而融资有限。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通过证券市场、天使投资等方式进行融资的占比很低,即融资渠道单一,极易导致在企业急需资金的时候无法获得相关资金支持而夭折。因此,融资困难是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到更多资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广东财政支持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导作用

3.1 提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在科技资源的共享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优势,能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相关的公共服务,有效地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其他科技创新平台而言,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紧跟市场需求,目标性和执行力更强,因此在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和创新活力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在多年的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珠三角地区积极发挥财政支持政策的作用,逐渐形成了多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各类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研究院,以及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服务平台、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在推动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决策层在研发投入和预期风险之间难以衡量,有时对创新链的认知和管理还不成熟,再加上内部研发主体之间的信任机制缺失等原因,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数量少。如此一来,造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学科基础的沉淀和积累,在行业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共用性技术研发方面存在不足。

3.2 实施人才专项引进并培养人才

近年来,广东省成立了多个省级重大人才专项,加大对科技创新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包括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科技创新战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进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资金等,在诸多人才专项的带动下,广东省引进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珠三角地区在近几年科技研发人员总数攀升,但是顶尖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尤其是基础性研究的专项扶持存在明显不足,对从事基础性研究类人才的引进力度仍然不够。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创新实力较为薄弱,加上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人员发展空间有限,造成了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局面。

3.3 利用金融支持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广东省出台了多项金融支持政策。2015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粤府〔2015〕1号)提出企业研发准备金、创新券补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机制等多项政策;2016年12月,《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提出科技成果转化退出投资损失免责机制;2019年1月,《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提出在经费使用、成果权属方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此外,广东省通过创新创业基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金项目以及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等多项金融支持政策,有力地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使得广东省科技成果更加丰富,且总量逐年增加,企业的创新水平、区域创新绩效均位于全国前列。

基于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涉及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等多环节的系统性工程,金融支持政策的实际效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方以及科研机构三者之间的创新资源配置有很大关系,目前存在“高校负责教育、科研机构负责研究、企业负责商业化”的割裂状态,直接降低了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合水平,从而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4 珠三角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的优化措施

4.1 打造多元化的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打造珠三角地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珠三角地区应从科技自立自强的角度出发,不断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政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的良好创新格局,筑牢珠三角地区技术和产业创新的平台基础,逐步形成能够广泛带动区域性技术创新的辐射圈。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项措施:第一,贯彻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强化广深地区带动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极核地位,充分发挥高端创新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产业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联盟等多元化企业创新平台,共同开展各个细分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第二,创新财政政策的扶持方式,持续开展建设期一次性扶持,强化运行阶段动态评估,择优予以绩效性事后扶持,构建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未来技术储备为核心任务的高质量企业创新平台,实现研发工作以市场为导向、研发成果有丰富转化渠道、研发机构有多种盈利方式的目标。

4.2 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珠三角地区应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入实施各类专项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完善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制度,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匮乏的困境。

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具体措施:第一,通过“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定向招聘核心人才、属地组建基础团队”模式,进一步加大高端技术人才骨干的聚集力度,产学研复合型人才可以多岗位兼职;第二,着力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加强本土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力度,支持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业合作办学,设立研究生院或者人才培训机构,培育造就一批具有高端复合型技能及国际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第三,注重打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拓宽人才沟通渠道,加快推动建设兼具科研、生活、产业、休闲功能的高端人才国际社区,同时增加柔性和增值服务,开展丰富的创新活动,真正做到既能将人才引进来,也能把人才留得住。

4.3 健全多主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珠三角地区应该加快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线上投融资平台以及“双创”孵化服务平台等,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在信息流、资金流以及成果流方面的自由流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沟通交流提供有效途径。

完善多主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第一,要发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逐步提高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中的比重,充分利用财政资金与政策杠杆,撬动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第二,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科技成果转 化积极性,通过设立可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性基金,建立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项目组织机制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企业基础研究进行资助。

猜你喜欢

科技型珠三角科技成果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