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 “双减”背景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2023-01-17李木桂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场馆双减科普

李木桂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言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把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等列为重要任务目标。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以有效减轻。科技教育一直是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科教兴国和“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这是当前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

2021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全方位向青少年提供更多有趣、有效的科技教育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人员,笔者结合我省当前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现状,探讨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加强云南省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云南省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的新模式、新办法。

1 发挥科普场馆作用,开辟“双减”课堂新阵地

校外科技场馆仍然是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并能弥补学校科学教育的不足。我省拥有一定数量的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等,在当前“双减”背景下,科普场馆可充分发挥校外科普教育功能,在与青少年校内科技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多形式开展青少年主题课外科普活动,使之成为广大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和补充扩展课内知识的主要场所,成为“双减”课堂新阵地。

1.1 用科学家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充分利用我省科学家故居,如熊庆来故居、华罗庚故居、吴征镒故居等,打造云南省“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展示科学家们的亲笔信、手稿,用实物再现生活场景,面向青少年免费开放,让青少年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学习科学家们成长成才的感人故事,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领悟科学精神,利用“双减”机会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1.2 加强校外科普场馆与学校的有效合作

科普场馆能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中学生实践不足的问题,是延伸的课堂。中小学生在校内教育中,所学知识大多是抽象的,而科普场馆刚好可以利用

其“动手做”的优势,吸引学生走进场馆,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的操作、演练、求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要充分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需要,通过馆校长期合作的方式,针对学校需求研制课后服务内容,鼓励周边学校利用“5+2”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到科技场馆免费参加各类科普实践活动。

1.3 支持科普场馆积极研发青少年科学探究系列课程

利用节假日时间面向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开展。目前,昆明市动物博物馆已利用周末推出青年科学家课堂《动物多样性——花中仙子》《小昆虫大世界》等亲子课程,其他科普类场馆也可充分发挥各自科研优势,面向中小学生或亲子家庭推出各类收费低、教师专业、趣味性强的探究课程。

2 整合优势资源,有效融入学校“5+2”课后服务工作

“双减”政策后,学校科技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更加凸显,但从目前学校“三点半”课堂开展情况来看,多以艺术体育类为主,科技教育活动占少数,部分学校虽有科学探究类活动,但多以社会机构为主导,以有偿的方式开展。作为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科协机构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动、有效融入学校“5+2”课后服务,使之成为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

2.1 走进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课程

针对中小学生的时间和课程需求,科协科技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因地制宜打造优质的科学素养系列课程,科技教育工作者进入学校开展“三点半”课堂授课。在课程设置上可包含学生感兴趣的动手探究系列课程、AR技术、少儿编程系列课程等,尤其是少儿编程课程,在我省目前还没有大量走进中小学课堂,但这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正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内容丰富的科技教育课程能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中,实现对知识的演练和应用,助力提升孩子逻辑思维、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更好地顺应中国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

2.2 搭建平台载体,引导学生利用“双减”后的“三点半”课堂组织各类科技竞赛、科学体验及科技展览活动

利用云南省每年开展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现有资源,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科技项目研究和体验观察活动,锻炼科学思维,建立科技情感,掌握科学技能、丰富科学知识,拓宽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空间。同时,调动现有科普资源,继续“科学工作室进校园”活动,把小型桌面展品带到学生身边,让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与奇妙。

2.3 整合专家资源,深入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团”活动

目前,云南省已由省科协牵头组建省级“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团”,主要针对州市需求开展巡讲活动。在“双减”政策下,科协可充分发挥所属协会优势,吸纳更多专家加入科普报告团,根据专家特长制定科普讲座“菜单”,各中小学根据需求从“菜单”中选择讲座内容。科协机构根据学校需求组织专家到当地中小学利用“三点半”课堂免费开展各类科普讲座,通过讲解与互动,让中小学生近距离了解科普知识,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2.4 加强与社区合作,协同做好“三点半”课堂

社区“三点半”课堂是学校课堂的另一种延伸,目前,昆明市部分社区结合“双减”政策已开始推出该项服务,优惠为辖区内孩子提供托管、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科协相关机构可加强与社区合作,依托社区平台,把科技教育内容渗入到社区“三点半”课堂中,在解决家长“管理空挡”的同时,利用课后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增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2.5 运用新媒体手段,让科学微课走进课堂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和学校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科协机构可联合相关媒体录制“科学之旅”科学微课,以短视频、图片、动漫、科普剧、小实验等多种形式设计创作科普资源包,让科学知识变得有趣易懂。每节科学微课可控制在20分钟内,全省科普资源做到共建共享,既能有效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基层一线科技教师的教学。

3 加强队伍建设,为服务“双减”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有效助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人才是关键。

3.1 提升科技教师培训质量

学校作为科技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校中的科技教师成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从2014年起,科协和教育部门每年联合举办一至两期全省中小学科技教师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讲解前沿教育理念;从2017年起,每年举办1期全省中小学科技教育校长培训班,积极构建适应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科技教育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科学素养;在各类项目中选派专家对项目点进行培训等,均是为了提升现有科技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技教育指导水平,但培训效果与现实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可采取多种培训形式、紧密结合当前“双减”政策,探索科技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方法,培训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学习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利用、绿色创造等方面内容;引导科技辅导员在开展活动时,避免填鸭式的知识传授,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老师辅助答疑的方式,更多关注学生想法;同时加大对科技教师的督促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解决,掌握动态,及时释疑。

3.2 积极组建科普志愿者

科普志愿者是科普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结合“双减”形势,把科普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提高科普志愿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可以根据科普志愿者的业务专长和知识层次,针对不同学校、不同青少年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如面向学校的“三点半”课堂教师、“科普报告团”专家,面向科普场馆的讲解员、科普秀表演者,面向社区的科普宣传员等,全方位助推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已经为科技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云南省要想抓住机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当前“双减”背景下,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学校利用“双减”后的时间带领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保障学校科学教育制度,把青少年课余参加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与学生的综合测评联系起来,同时对学校开展的活动给予项目经费支持。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机构应充分研判当前政策,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协调各方力量,努力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为云南省培养更多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场馆双减科普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普达人养成记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科普漫画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