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1-17赵雪松李俊峰杨亚萍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

安徽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芜湖市材料企业

文/赵雪松 邹 新 李俊峰 杨亚萍(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

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从2011 年的0.8 万亿元增至2019 年的4.5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1]。具有代表性的磷酸铁锂、三元锂等材料的技术进步,推动涌现出以宁德时代、赣锋锂业、比亚迪等为代表的锂电巨头,表明新材料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及重要支撑,对于制造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新材料产业口径核算,芜湖市新材料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26 家,2020 年实现产值678.3 亿元,比上年增长10.94%,是合肥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的78.8%。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1.5%,同比提高0.9 个百分点;利润31.38 亿元,比上年增长16.4%。2020 年产值10 亿元以上企业有13 家,其中产值50 亿元以上企业3 家,上市企业5 家。

2.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经过多年发展,芜湖市初步形成了分别以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为主体的三类产业体系。先进基础材料领域共有111 家企业,其中先进钢铁材料35 家,先进有色金属材料34 家,先进化工材料25 家,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17 家;龙头企业有新兴铸管、楚江新材料、双钱轮胎、神剑新材料、信义、东方雨虹等。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共有11 家企业,其中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10 家,新型能源材料1 家;龙头企业有富春染织、苏立科技等。前沿新材料领域共有4 家企业,主要企业有优矿塑新材料、金贸材料等。

3.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目前,芜湖市的铸铁管件及精密铸造、铜板带及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等细分产业在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区域均有较大发展优势。2020 年,先进钢铁材料领域龙头企业新兴铸管主营业务收入为137.64 亿元,其中球墨铸铁管和管件的生产规模、综合技术实力居世界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5%。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领域头部企业楚江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为64.19 亿元,其中铜合金板带材、线材规模位居行业第一位;楚江高新电材主营业务收入为46 亿元。先进建筑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东方雨虹以主营防水业务为核心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业务范围涵盖防水材料、防腐材料、保温材料等。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层次不够高

芜湖市新材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近一半集中在先进基础材料中的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两个细分领域。在高端聚烯烃、生物医用材料、锂电池材料等高端细分材料领域,企业均不足5 家。在科技含量、附加值更高的高端材料如稀土功能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石墨烯、形状记忆合金、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等领域存在缺位。

2.创新平台能级不够高

芜湖市新材料产业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共33 家(含长三角合作平台),其中国家级只有3 家,省级15家。创新平台数量仅占全市新材料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6.2%,反映了芜湖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总体数量依然偏低,企业技术力量较薄弱,成果吸收消化能力不够强,制约了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要素制约较突出

一是能耗较高,因行业特性,部分新材料项目能耗、排放较高,区域自我平衡有一定难度。二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不够多,芜湖市在长三角城市中能级不高,目前芜湖市新材料产业研发人员储备不足。三是用地较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仍需加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有待提高。

三、相关建议

1.持续推进“双招双引”

立足芜湖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微电子等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延长新材料产业链条,有针对性地谋划储备一批新材料产业招商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新材料产业项目在芜湖落地、布局。一是强化“补链强链”。逐一梳理现有细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状、关键环节、薄弱环节,依托市“双招双引”综合服务平台,明确主攻方向,全面实施“链条式”招商。二是强化新产业链培育。以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基材料、锂电池材料等产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团队。支持新落户的孚能科技年产24亿瓦时新能源电池生产项目、会通新材料35 万吨聚乳酸项目等重大投资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2.强化“培大育强”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大型央企、国内外500 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强强合作、延链强链,持续开发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大的新产品。重点围绕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利润影响主要因素,推深做实“1%工作法”,努力实现新材料企业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加快发展绿色新型建材,重点布局防水涂料、装配式建筑、型材等,力争到2025年总产值达到2000 亿元,建成国际领先的新型建材产业集聚区。持续强化铜材基础材料及产品研发创新,布局智能家电、通信等下游应用产品,力争到2025年总产值达到500 亿元,实现铜板带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持续发展铸铁管件,重点发展大口径、多接口形式的铸铁管件,力争到2025 年总产值达到350 亿元。

3.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一是让更多创新平台“建起来”。抓住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这一重要机遇,支持新材料产业领域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产业技术供给能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西电芜湖研究院、安理工芜湖研究院等产业研究院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综合性中试及产业计量、检验检测、试验认证等平台。二是让更多创新平台“动起来”。依托《芜湖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对纳入全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支持的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绩效奖补。每年考核一次,重点考核成果转化、课题研究、专利等指标,根据考核结果动态调整,实现优胜劣汰。

4.优化要素供给

一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突出增量争取与存量挖潜,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鼓励各载体单位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二是着力引育产业创新人才。依托“紫云英人才计划”,实施“菁英人才”引进计划、“返芜创业”计划、“青年启航”计划,打造“创业芜优”之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招引更多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团队。三是严控生产能耗。狠抓技术改造,革新生产工艺,逐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芜湖市材料企业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企业
企业
企业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芜湖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悄悄地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