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幼儿,你做得对吗?

2023-01-16

好家长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

文 沈 娟

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教育要以爱为前提。时下,幼儿园十分重视赏识教育。实际上,批评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对幼儿教育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批评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合理。批评教育如果运用得当,就会成为赏识教育的积极补充。可见,在幼儿园教育中,批评是必不可少的。3~6 岁幼儿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这一阶段的幼儿难以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教师要对幼儿不正确的言行进行纠正,让幼儿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批评还可以划分为直接批评和间接批评。批评教育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不可感情用事,必须谨慎而科学,力求做到适时、适度、适法。同时,要确保客观、公正、准确,一切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避免主观、武断、随意实施批评的做法。过分严厉的训斥和一味地指责,往往会超出幼儿的承受能力,造成幼儿的心理负担过重,进而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让幼儿失去前进的自信和勇气。

在幼儿园,教师经常会用各种“常规”约束幼儿的不良行为。对于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教师应该适当采取一些限制。例如,面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幼儿,教师要严厉批评或者是采用停止游戏、暂时隔离等手段加以“惩罚”。同时,教师要向幼儿阐明事理,引导他充分认识错误。

批评幼儿之前,教师应慎重考虑批评教育是否适时,这是开展批评教育的关键所在。有些教师认为应该有错必纠,及时批评能使幼儿把过错和愧疚联系起来,加深对过错的记忆和认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轻易批评幼儿。例如,教师不宜在一大早就批评幼儿,这样会影响幼儿一天的情绪及行为表现;不宜在幼儿快要回家的时候批评幼儿,以免使家长产生误会,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整天不开心,从而影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交流;不应在集体教育时当众批评幼儿,这样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有时,个别教师会由于幼儿的错误行为而失去理智,大声呵斥、胁迫幼儿,甚至体罚幼儿。这样会使幼儿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干扰幼儿正常思维和判断,使幼儿一时难以接受批评。时间一长,幼儿反而会以沉默、固执等方式来对抗。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幼儿犯错后,教师应该区分错误的性质,选择最合适的批评时间和地点,掌握他们的情绪状态,尽量通过与幼儿个别谈话等方式。例如,在散步时或是在自由游戏时,将幼儿带到教师身边,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这样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起教育技巧时说:“教育者与自己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幼儿是学习主体,批评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拐杖”,其最终目标是使幼儿不再依靠外部因素,能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个性心理品质。批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经历几次后,幼儿会逐渐意识到: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他们还会把自己正确的想法灌输给同伴,使更多的幼儿得到启发。每次批评过后,师幼之间的感情会更加深厚。例如,面对犯错误的幼儿,教师批评后可以亲亲他,摸摸他的头,冲他笑一笑,和他说话等。幼儿会明白,教师的批评教育同样是一种关爱。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教育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爱“上”幼儿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