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活力的审议,提升幼儿园课程适宜性

2023-01-16

好家长 2023年1期
关键词:导图经验幼儿园

文 丁 瑜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审议和改造幼儿园课程方案,已成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活力的审议是一个目标、一个过程,追求的是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和生长力、审议过程的生动性和成效性、参与者的活跃度和主动性。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有活力的审议,助推教师不断优化现行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和游戏化水平。

一、审时度势,聚焦问题——明确优化方向

优化课程审议管理举措,提升课程的适宜性,需要基于现状、问题和幼儿发展。

(一)多方收集问题

多方收集有利于更客观地看待审议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与教师访谈,了解审议中的需求、课程执行中的困惑;与幼儿对话,观察班级环境和活动,了解课程执行情况,追溯审议中的缺失;与教研组长座谈,了解审议组织中的难点和困惑。

(二)聚焦存在问题

一是审议思路,缺乏整体意识。幼儿园习惯将重点落在具体活动内容上。例如,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游戏,忽视了对整个主题的价值分析、目标解读,特别是目标的分解落实。

二是审议视角,缺乏广度和深度。幼儿园容易受到原有课程框架和内容的束缚,缺乏“破”的意识和勇气,过度聚焦原有蓝本的执行,未立足幼儿实际生活,分析与思考主题内容的拓展、衍生价值,缺乏生成意识和资源开发意识。

三是审议内容,缺乏全面性。幼儿园局限于预设的内容,忽略了幼儿生活及环境中的多样化资源、不同领域间的融合性、幼儿发展的整体性、经验分析的多元性等。

四是审议形式,缺乏灵活性。幼儿园常以集中研讨的方式进行,缺乏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多样化研讨和指导策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课程适宜性的有效探索。

(三)分析问题成因

首先,幼儿园缺少“儿童视角”,往往以教师的经验替代幼儿的经验教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缺乏分析与思考;其次,重园本课程的执行,轻主题背景下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活活动价值的分析与思考;最后,青年教师占比高,教学实践经验、观察分析经验、课程建设经验有限。教师虽然能发现一些问题,但是无法从课程建设、幼儿整体发展的视角去分析,审议中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由此可见,幼儿园如果要做有活力的审议,提升课程适宜性,就需要帮助教师厘思路、拓视角、强学习、转观念。

二、破而后立,构建支架——拓宽审议思路

面对上述审议中的问题,幼儿园要“破”教师原有的审议思路,在实践中“立”新思路、新视角。

(一)“2+6 模式”,“破”之初探

“2+6 模式”中的“2”指两个强调:一是强调“基于幼儿学习和发展需要,基于幼儿实际生活”,不做脱离教育对象和实际生活的纸上谈兵式审议;二是强调“先整体后局部”,从审资源审目标开始,在分解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做好对活动内容、方法策略的取舍,突显适宜性。“6”是指“六个看”:一看主题内容,思考周边资源的利用;二看主题目标,要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对接,关注年龄特点和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三看幼儿经验,目标落实时在幼儿新旧经验间搭建支架;四看目标分解,思考每条目标可以分解到一日生活的哪些环节、如何落实;五看集体活动和游戏,关注前后活动的经验衔接和部分活动的取舍;六看执行问题,关注班级差异,突显班本化特点。前审整体把握主题方向,中审研讨解决具体实施问题,后审紧扣“适宜性”调整优化课程方案。“2+6模式”为教研组课程审议提供了基本的执行思路。

(二)行政蹲点参与,“破”之推进

幼儿园要充分发挥行政骨干的辐射引领作用,以蹲点的方式跟进式参与到各个教研组的审议中,除了利用“2+6 模式”打破以往的审议思路,助推审议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就课程内容的特点,打破单一的审议方式,使审议更关注生活、资源和幼儿发展需求。比如,审议“春”主题时,小班将审议的地点调整到园内户外场地,用幼儿的视角探寻春的资源,在感叹于春之斑斓、有趣时,发现了品种缺失问题,及时添补园内自然资源。中、大班则在市民公园内,以体验式研讨的方式去发现、取舍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设计游戏、商讨活动方案,使主题构建更接地气……行政蹲点参与审议,给予教师“破”的勇气,增强了“破”的意识,推动了课程观、儿童观的转变。

(三)观念渐转,“立”之基石

“破”后会逐渐出现从意识形态到行为的转变。比如,有了摆脱原有课程内容束缚的意识,“幼儿视角”逐步呈现,教师的思考有依据、表达有底气。以往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审主题目标很难,难以发现问题,经常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另外,教师从解读主题内容开始,从身边资源的挖掘分析开始,容易出现个性化的解读。

这里,以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审议为例。教师围绕“小小蛋儿把门开”这个主题,进行了审议:“关键词是蛋,‘把门开’体现了蛋的孵化、变化”“蛋,除了鸡蛋还可能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蛋”“对小班幼儿来说,最熟悉的是鸡蛋,身边也能接触到其他蛋,如鸭蛋、鹅蛋、鹌鹑蛋”“对于不同蛋的形态特征,小班幼儿能通过观察感知、发现并简单描述”“很多幼儿看到的是蛋烹饪后的状态,如煮蛋、炒蛋等。对于完整的蛋的形态,有的并不了解(分析经验)”“有必要给他们提供常见蛋的实物,创设不同蛋存在的环境,如乌龟蛋在沙子里、小鸟蛋在树上等。(关注学习环境和不同发展领域间的链接)”“可以利用家长资源收集不常见的蛋,实物、图片、书籍均可”,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有话说、愿意说,这是审议的第一步。审议涉及主题实施的多个线索,如鸡蛋与其他种类的蛋、生蛋与烹饪后的蛋、蛋的孵化和孵化环境等。通过审议,教师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目标重点落在了鸡蛋上太局限了,幼儿生活中关于不同蛋是有认知经验的,来自饮食、图书等。”此外,教师有了对幼儿实际经验、身边资源的关注和分析,探讨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后,会自然而然关注到主题实施前、中、后的准备与落实。

破而后立,为教师转变审议思路、拓宽审议视角搭建了支架,使他们在审议中有抓手、有对话、有思辨、有收获;使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有拓展、有生长;使资源开发,有目的、不盲目,使课程建设更具适宜性。

三、分层推进,直击问题——增强审议成效

有活力的审议,追求的不只是过程的活跃、有思考、有创生,更重视审议对课程执行的实效。

(一)园部审议——初级版思维导图

园部围绕主题组织跨年级大审议,形成大主题思维导图。比如,在“夏”主题审议中,教师分组设计思维导图,综合汇总出美、趣、乐、热四个线索,分别体现了夏季资源的丰富和目标内容。随后,分年级就资源的使用进行筛选,做好资源与幼儿发展水平、需要之间的对接。初级版思维导图的设计,突出资源开发、主题目标定位和分解落实,解决了幼儿年龄特点和整体发展的经验承接问题,是提升适宜性的第一步。

(二)班级审议——升级版思维导图

教师与本班幼儿对话,以谈话、绘画等多样化表征方式,了解本班幼儿关于夏天的已有经验、兴趣、需要,设计制作班级思维导图,呈现本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事物、活动等。升级版思维导图关注班本化,是提升适宜性的第二步。

(三)年级组审议——进阶版思维导图

以年级组为单位,审议平行班级的思维导图。审议重点有以下方面:一是梳理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做好取舍,强调幼儿发展的整体性;二是根据班级思维导图,梳理班级主题目标,突显班本化特点;三是利用思维导图做好目标在各环节的分解落实,及具体方法和组织形式。借助团队的,进阶版思维导图细化“资源、目标、途径、方措施”的执行规划,增强了审议对执行的实效。

有实效的审议才是有活力的审议,才能引领教师研究幼儿的学习、陪伴幼儿的生活、助推幼儿的发展。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自我反思、敢于创新,才能逐步建构有助于师幼共长、彰显园所内涵的幼儿园课程。

猜你喜欢

导图经验幼儿园
烃思维导图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爱“上”幼儿园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