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刍议

2023-01-16

电视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型要素结构

方 蓓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浙江 杭州 310000)

0 引 言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它更加讲求多元要素开发,多叙事结构融合。因此,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具有驱动传统媒体转型、提高新媒体发展效率的重要功能。对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实施强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趋势,提高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效率。

1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特征

1.1 以非线性叙事结构为主要叙事结构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以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为主要叙事结构。所谓非线性叙事结构,指的是新闻生产机制中新闻生产的要素由原来的新闻生产起因、发展、壮大及结束这一完整的新闻链条向多元化的新闻链条发展,新闻的起因有可能与新闻的结果相互交织,新闻的发展有可能与新闻的壮大相互重叠,新闻的参与人员有可能以多样化的视角呈现出不同的新闻结果,新闻的发展结构有可能会因为新闻要素传播评判和社会价值舆论宣导的影响而产生新的结果,这均是新闻生产的非线性叙事结构的主要内容。它与传统型的新闻传播发展壮大过程以及新闻单线性叙事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融媒体时代“人人皆是记者、人人皆有媒体”的特征下,新闻叙事线索产生多元构造的重要表现。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是融媒体时代的特有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媒体要素的扩大以及新闻传播者的扩大。新闻传播主体不再是单一化的传统型官方、半官方的新闻传播载体,而成了每一个日常生活中平凡人的发声载体。因此,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社会结构的解读和社会舆论评判就会纷繁复杂。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新闻视角和结构视角,也会产生不同的叙事导向。因此,在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呈现非线性、非连续化的叙事结构。

1.2 以碎片化内容为主要叙事内容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特征,还以碎片化内容为主要叙事内容。由于当今时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人们有限的时间,都促使人们在接收新闻内容时倾向于接收那些短小精准的新闻信息,而对于“高”“大”“全”“长”的新闻内容往往心生恐惧。久而久之,在人们固定的新闻接收时间中,分配给碎片化新闻内容的时间占比越来越多。人们在这种机械式、重复性的新闻信息接收模式训练下,逐渐开始对长篇幅的新闻内容失去耐性,而越来越注重碎片化的新闻内容接收。在这一发展背景下,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也精准地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逐渐以碎片化的新闻生产代替高大全的新闻生产内容,转而尝试以短小精悍、题目明显吸人眼球的相关碎片新闻内容为主要的叙事内容,来开展新闻的生产与传播。

1.3 以精准传播为新闻传播方式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均是以精准传播为新闻的传播方式。根据这一目标,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征,对不同的新闻受众,依据不同的新闻传播点,构造了不同的新闻传播架构与新闻传播范式,依据读者的年龄层次、文化结构、兴趣爱好及行为分类,实施精准化的新闻构造,打造内容驱动、精准定级为根本依托的新闻传播生产结构,力图使融媒体时代,新闻要素的融合发展生成为“一对一”式的、千人千面的新闻对接特征,以此来增强读者的新闻阅读黏性,提高新闻生产、宣发及阅读跟进的一体化能力建设。

1.4 以模块融合发展为发展趋势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逐渐呈现出模块融合化发展的趋势。传统型新闻生产过程都是以分散化的专业型条线模式进行新闻的分发、制作以及叙事结构的搭建。对于某一个新闻事件的采访、编辑、宣发过程往往都是按照特定的新闻种类进行不同的频道分类,进而按照不同的新闻线索类型,实施不同类型的新闻受众分层传播。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人们接收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以及流媒体信息平台的跨越式发展,许多电视新闻编辑也不得不面对新闻融合化发展这一现实环境。而流媒体平台的精准定位和精准宣发,也使得电视新闻编辑逐渐呈现出各个不同条线内容、各个不同模块运作向终端一体化发展,向传播载体平台化发展,向多矩阵、多复合新闻融媒体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呈现出强烈的模块化发展融合趋势。

2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现状

2.1 传统型新闻生产与新媒体新闻生产交织

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持续改革创新与传统型新闻生产模式的逐渐式微,在当前阶段,新闻生产形成了两股新闻生产力量相互交织即传统新闻生产力量与新媒体新闻生产力量相互牵扯、来回波动,对新闻编辑人员和新闻生产传播方式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一方面,传统型新闻生产模式对于一些时政类新闻生产过程还有着较强的传播主导性,特别是在各级党政报纸传媒生产制造中,由于依托时政传播,强化新闻时政要素的指导方针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新闻的生产仍然坚持或者在事实上以传统型新闻收发、新闻编辑为主要生产流程。虽然它们也引入了一部分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工具、传播平台及传播方法,但是对于进一步灵活优化新闻生产内容,打造多元、灵活、亲和的新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现实转型性仍然不够明显。大量的新闻仍然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术语及生产结构实施生产改造[1]。另一方面,对于偏向市场化的新闻传播内容,许多新媒体从业人员和新媒体传播企业不断地突破新闻生产传统模式,以别开生面的新型传播节奏,打造了要素活泼、结构非线性化、内容亲民同时又可以引起社会热议的新闻生产模式。这种传统型生产与新型生产模式,共同构成了当前阶段融媒体时代内的新闻生产结构。

2.2 传统型新闻传播理念与新媒体新闻传播理念交织

传统型新闻传播理念与新媒体新闻传播理念在当前阶段的新闻生产中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一方面,由于传统型新闻传播理念凭借一些时政类新闻传播模式和传播要素的存在,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活力。另一方面,传统型新闻传播模式在更加市场化的竞争中,又远远不及市场型新闻传播理念。在新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的区域,广大的新闻生产者以新的新闻传播理念和新的新闻传播范式,打造了接地气、有温度、引热议的新闻生产结构,生产了许多社会关注的新闻爆点,极大地拓展了自身的社会舆论影响力和新闻生产价值[2]。

2.3 新闻生产的“中央厨房化”

新闻生产逐渐呈现出中央厨房化的复合式生产过程。一是在中央级媒体内部,以中央厨房化模式打造的中央新闻生产厨房成为新闻综合化生产模块化推进、一体化宣发的中央处理器,构造了一个以中央新闻厨房为核心架构的新闻生产基本框架。在这一新闻生产框架中,各个不同结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社会面的生产都被引入了智能化的新闻热点捕捉架构和捕捉方法,通过对舆论的监督和信息的收集,尽可能地将社会关注点、百姓热议点、政府关心点都集合起来,形成新闻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将这些要素融合,搭建起模块化的生产原料,从而送入中央厨房进行全面化的内容加工,最后生产出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新闻稿件,再经过加工处理,以模块化的矩阵传播平台,通过音频、视频、文字等形式全面宣发出去[3]。二是当前的新闻生产中央厨房化特征与新闻传播的多矩阵化特征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全套生产链的新型生态关系。新闻在中央厨房内得以组织活化、加工生产,生产出来之后,通过各类新闻传播矩阵平台,以流媒体的方式打造千人千面的精准化信息推送架构,从而实现了新闻从生产到配送的全链条优化,使得新闻的生产能力和推送能力大大提高,这也是当今时代许多大型新闻生产组织着力推动的新闻生产模式转型方向。

3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新闻生产叙事结构转型滞后

当前阶段,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存在着生产叙事结构转型滞后的问题。一是许多新闻生产单位在实施新闻生产中,仍然按照常规化、连续型叙事结构进行新闻叙事。这种传统型新闻叙事结构对于报纸、电视、新闻广播时代的新闻传播有着很大的帮助,也使这些新闻生产叙事结构使用者形成了路径依赖,导致对非线性化的叙事结构、碎片化的叙事内容关注不足,转型滞后[4]。二是融媒体时代的一部分新闻生产单位在新闻生产中对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认知不清晰,对于多角度叙事新闻、多元素新闻叙事生产以及非连续化新闻叙事生产的认知度不清晰。三是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单位对新闻生产叙事要素的组成认识滞后,存在着轻视新闻生产要素非结构化重组现象,轻视新闻叙事多元素、共同演进生产模式,轻视新闻生产的碎片化信息利用融合功能建设。这都使得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叙事结构由传统型、连续化叙事结构向现代型、非线性叙事结构转型发展滞后。

3.2 新闻生产市场化能力不足

新闻生产市场化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新闻生产单位在实施新闻生产过程中,结合市场适应能力较少,对新闻受众的关注热点、关注方向存在着把握性不足、认知程度不够、连续性关注缺失等问题[5]。二是在新闻生产中,一些新闻生产单位不能有效地将自身的新闻生产能力与市场推广能力有效融合,生产出来的新闻稿件往往阅读性较差,推广不足,市场扩张能力、影响能力及舆论吸收能力均迟滞。三是在新闻的生产中,新闻生产者的市场敏锐性不足,对于社会关注热点、民众热议焦点及新闻生产爆点的观察捕捉能力不够,推动新闻生产与市场结合、适应市场传播方向的能力不够。总而言之,一些生新闻生产单位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化不足、行政氛围过浓、新闻生产模式单一以及推广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能力提升。

3.3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同理心缺失

一方面,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不能够对新闻生产要素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共振,一些新闻在编辑生产过程中更多地采用模板化的痕迹严重,采用套路化的新闻组装模式较多,而对于个性化的新闻内涵解读和对民众所关心的新闻背景挖掘与探讨不足,对整个社会和人性光辉的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对强制性的套路宣教性内容进行机械的解读,无法从民众所关心的小事入手,将政策内因与民众切身生活利益进行有效组合、挂钩,从而吸引民众增强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编辑互动性较少,与主要的新闻编辑要素进行系统化融合缺失,且新闻的生产不能很好地倾听读者的相关建议,也无法做到实时与阅读者、评论者进行平等的内容探讨、语言交流及逻辑研究,而是以新闻投币者的身份,将新闻机械地强加给新闻受众,无法做到以平等的身份进行评论式的互动交往,这使得阅读受众对新闻生产者感到陌生与疏离,不能达到长期黏性的提高。

4 优化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策略

4.1 加大新闻生产叙事结构转型力度

为进一步优化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必须加大新闻生产叙事结构转型。一是在思想上,新闻生产者必须全面建立新型新闻生产叙事思想观念,以非结构化的、非连续性的、非线条化的新闻叙事结构思想为基本指导,全面建立起非连续性叙事结构,以此来指导新闻生产实践转型升级。二是在新闻生产中全面遵循新闻生产的非结构化叙事,推动多要素碎片化新闻结构的生产与整合、新闻生产要素的线性连接和多元加工。

4.2 推动新闻生产市场化能力建设

推动新闻生产市场化能力建设,一是要全面推进以市场为指导为主,同时兼顾新闻价值模型的新型市场化新闻生产体系构建,推动以新闻受众关注热点、社会热议焦点、民众长期困难点为新闻素材积累与宣发的主途径,实施新闻生产适应读者需求、解读者之所难的新闻生产模式。二是强化新闻稿件的可阅读性和推广能力,依托市场要素,经常性开展市场化的调研和市场化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来确定新闻生产的定位与受众读者的关心点,以此为传播点,实现新闻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进而生产出新闻读者所关心的新闻内容。三是加大新闻生产者捕捉新闻市场敏感性的能力建设,提高新闻生产对社会关注热点、民众热议焦点及新闻生产爆点的观察捕捉能力,通过学习市场化媒体的改革与发展路径,不断聘请外部专家学者进行内部新闻生产力培训等方式,来改变新闻生产市场化不足、行政氛围过于浓厚以及生产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

4.3 强化新闻生产同理心

进一步提升新闻生产的同理心,一是构建朴素的新闻生产同理心共振架构,在新闻编辑模块中使用模板化应尽量减少,采用套路化应尽量减少,而更多地从新闻内涵的解读到民生福祉的关心进行强化,进一步挖掘新闻人和事,探讨人性的光辉,增强新闻生产的同理心。二是全面强化新闻编辑的互动性。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主动倾听新闻要素、素材背后阅读者、新闻素材贡献者所希望的新闻内涵及呈现模式和内心诉求。同时,在新闻宣发过程中,强化新闻编辑与读者的互动,在评论区进行更多的交流互鉴,以增强评论活跃性,提高阅读者的新闻阅读黏性,进而持续提升新闻生产的同理心建设。

5 结 语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模式发生了全面的转变。新闻编辑人员只有构建创新思维,勇于创新实践,通过加大新闻生产叙事结构转型力度,推动新闻生产市场化能力建设,强化新闻生产同理心等路径进行新闻生产优化,才能把握新时代、新趋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传统型要素结构
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几何形位研究
借助信息技术,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论结构
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
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论《日出》的结构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