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3-01-14倪禹

教育界·A 2022年33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双减小学数学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重视对课堂教学的增效改良,一些对应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基于对“双减”政策的认识,文章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围绕“双减”政策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分别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优化和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这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作者简介:倪禹(1994—),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相对于同学段的其他课程而言,小学数学具有明显的知识容量大、抽象成分占比高、考查维度多元等特点,因此往往成为学生的短板科目。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希望借助提高课堂知识密度以及布置大量练习任务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结果不但收效甚微,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挫伤了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实现教学成果的有机优化和扩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树立减负增效意识,从效率上入手改良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更轻松的状态更高效地学习。

一、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通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忽视了小学生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思维感性化、片段化以及注意力容易受到主观兴趣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务必要认清并尊重小学生的特点,以之为基准制订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达成令教学事半功倍的目标。

(一)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分层理念

小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进行时”,各方面的情况可谓是“一日一变”,再加上诸多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的综合影响,小学生在知识储备、思维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且这种差异很难通过人为手段完全消除。出于对这一事实的尊重,小学数学教师应先通过多种手段广泛而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综合学习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将所有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案,从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标准上体现出不同的维度。在完成学情信息的初始构建之后,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注意对这些信息进行动态调整,发挥分层教学最大的续

航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时、分、秒”这一课时,有些学生的理解速度可能相对慢一些,教师可以先集中新授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时、分、秒的概念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进制关系和换算技法,掌握表达整点和半整点时间的方法。对头脑比较灵活或者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添加非整点时间表述以及时间的加减运算等内容。

(二)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游戏活动

小学生活泼、爱玩,并且经常能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悟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转变过去对游戏的片面认识,将其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载体,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设计、组织更多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边玩边学,在游戏中自然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对技能的运用,从根本上落实寓教于乐的理念。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游戏中添加竞争成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1]。

例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的课后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打猎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写有不同数字的卡片,然后规定一个数字作为除数,再提出诸如“卡片上的数字除以除数后,如果余数大于2,则卡片成为‘猎物’”的要求,而后让学生按照顺序依次判断教师出示的卡片是否为“猎物”,看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准,出现错误的学生要表演一段才艺作为“惩罚”。

(三)利用微课开展教学

微课是依托短视频开展的强调知识重点、精准教学的课堂模式。微课教学可以将信息以更为生动、形象、动态的方式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让学生获得深刻认知,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将微课资源上传并长期保存在网络空间中,或者通过远程渠道实现这些资源的快速共享,为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和后期的总复习提供便利。

比如在讲解“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或直接下载现有的视频资料,将0到9这十个数字以拟人化的卡通角色的形象呈现,设计这些角色的自我介绍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个头、找朋友等故事情节,帮助学生迅速记住它们的外观、书写方法以及大小顺序,并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数字加减算法。

(四)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家校合作

任何一项教育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共同付出和默契配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增效改良自然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将家长吸收为数学教学的“友军”,帮助家长意识到自身在减负增效的数学教学改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给家长提供关于家庭数学辅导的有效建议。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实现数学学习从传统的“唯课堂主义”向“课堂+家庭”的复合模式进化,得到家长多元的数学学习指导。同时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研究“减负增效”理念在其他方面的落实方法。

例如在完成“可能性”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活动作业,鼓励学生们回到家后和父母玩一场“猜金瓜”的游戏。学生准备三只不透明的碗,将三只碗扣在桌子上,在其中一只里面放上一枚瓜子。家长和学生轮流快速调换三只碗的位置,而后让对方猜一猜哪只碗里有“金瓜”。学生要做好每一次的判断结果记录,并在若干轮游戏之后具体算一算,看看“金瓜”被猜中的概率是不是接近“1/3”这个理论值[2]。

二、通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因此虽然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但学生是否具备高效的学习思维却能在根本上决定其学习进度的快慢。基于这一认识,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对“双减”政策的落实上升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很多问题如果按照常规逻辑去推导,虽然也能得出正确答案,却要耗费很多精力,这时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用逆向思维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小学生平常所接触到的绝大多数题目都是以“给出条件—求取结果”的逻辑设计的,学生们也习惯了根据这种逻辑次序去运用知识来回答问题。这种形式的题目虽然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但也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多方位运用,难免造成学生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改变传统的知识资源开发路径,试着先提供给学生某项问题的结果,要求学生以结果为起点反推出前端的各项条件,让学生多角度地运用所学知识。

比如在带领学生进行“观察物体”这一课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一些幻灯片,分别为学生展示不同幾何体的正视图,而后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画出符合这一正视图形象的几何体。之后,教师可同时提供给学生几何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在脑海中将这个几何体还原出来,并说一说它可以被拆分为多少个同样体积的小正方体[3]。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一件事情往往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神奇的联想,这无疑是非常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宝贵资源。基于这一事实,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步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根据既有学习成果完成举一反三的认知拓展,让学生能够根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顺向性的自主探究。这种形式的引导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和动态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达成提升学习效果、提高知识运用水准的目标。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完“平行”和“相交”这两种关系的概念后,教师不妨问一问学生:“‘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关系就是相交关系’这句话是否完全正确?如果不是,那有没有具体的反例呢?”而后便可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如果学生一时无法形成有效的思路,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室顶部的灯管和自己课桌的边,使学生在提示下从“是否处于同一平面”的前提出发举出具体的反例[4]。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普遍是绝对正确的,很少会在学习方面对教师提出疑问,更不要说在质疑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把控课堂秩序,但是却违背了“有疑有知”的教育原则,会在无形中限制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形成。针对这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采取“陷阱”引导或“反常规”训练等方法,刻意暴露给学生一些“纰漏”或者放出一些“烟幕弹”,给学生一个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比如在进行“四则运算”这一部分的例题讲解时,教师可以故意在计算过程中先计算加减部分后计算乘除部分,或者优先计算括号之外的式子;如果例题中包含小数点或者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的话,教师还可以故意在结果中点错小数点的位置,或者故意忘记单位的换算等。当学生面露疑色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停顿或眼神暗示等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纠正教师的“错误”,并充分表扬敢于这样做的学生,进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多元整合思维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比较多,很多知识点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会在考试中以不同形式体现。在带领学生开展知识复习时,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不同于新授讲解的引导模式,着重突出对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梳理和综合考查运用,培养学生的多元整合思维。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复习阶段有意识地打破知识之间的课时壁垒,以知识点的核心为线索,将所有关联知识点按照教学顺序、内在联系和应用难度等标准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条,让学生能够对不同方面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复习工作更有条理,帮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迅速取用。

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统计图”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制作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为基础模块的思维导图,在对应的模块周围分别列出每种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主要用途、绘制和判识的方法等子模块,而后再添加一些经典的例题与对应的解法,让学生对这三种统计图的关联知识进行比对和融合。

结语

“双减”政策是就我国学生当下的成长状态和诉求所推出的政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人才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不过由于“双减”政策实施的时间不长,还存在许多有待优化的地方,还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并努力践行“双减”政策,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减负增效理念,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优化和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两大课题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教学方法改良,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数学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快乐的源泉,让学生学会数学,用好数学,爱上数学,从而为学生日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和课程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启玲.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7):119.

[2]刘通.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2):180.

[3]韦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4(07):34.

[4]李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下),2014(07):7.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构建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三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做法与思考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育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