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懒甲螨总科区系分析

2023-01-14胡展育郭建军周建松谢丽霞金道超

关键词:区系区划动物

胡展育,郭建军,周建松,谢丽霞,金道超

中国懒甲螨总科区系分析

胡展育1,郭建军2,周建松3,谢丽霞4*,金道超2

1. 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云南 文山 663099 2.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大学昆虫资源开发利用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25 3. 文山学院冶金与材料学院, 云南 文山 663099 4.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山东省蔬菜病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 泰安 271018

本文整理了中国懒甲螨总科已知4科10属46种地理分布,采用区系型单式及复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总科在中国物种组成及区系特点。结果表明:懒甲螨总科属级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分布共有9个类型,多数的属都是含两个和多个区系型,在东洋区和古北区没有特定的属,46种懒甲螨总科的种类共有22个区系型,其中单区系型有4个,其中在东洋区中的华南区、华南区和西南区均具有特有种。现知物种具有上述区系特点的主要成因,懒甲螨总科明显南方的起源性和古老性,以及中国大陆经历了由东高西低向东低西高的转变,青藏的隆升改变了气候类型,带来了生物的迁移以及区系发展的现代性。

懒甲螨总科; 区系分析

懒甲螨总科Nothroidea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疥螨目Sarcoptiformes、甲螨亚目Oribatida[1],目前全世界共记录有4科17属6亚属499种29亚种[2],遍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该总科种类有较坚硬的表皮,假气门有或无,体下部和侧面的甲板由分离的骨片组成;有较大的肛孔和生殖孔,占据躯体腹面整个长度;有圆柱形转节的足。该总科的甲螨较广泛分布在土壤中,喜潮湿生境,单性生殖和两性生殖。懒甲螨总科常年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少数分布在水中[3],以土壤腐食为生[4,5],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到2018年,该总科中国已知4科10属46种[6-10],属、种各占世界已知属、种的58.82%和9.22%,对该总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种描述[6,8,9,11-15],地区调查报道[8,9],该总科下的区系研究有一些报道[16,17],但不系统。因此,作者在广泛野外标本采集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7,18,19],对我国懒甲螨总科总类进行整理和鉴定,初步分析该族区系分布特点,以期为我国懒甲螨总科种类多样性和区系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分析对象为懒甲螨总科在中国已知分布的4科10属46种。

自Wallace在1876年提出世界动物按地理区可划分为六大界(区),即古北界(区)、新北界(区)、东洋界(区)、非洲界(区)、新热带界(区)和澳洲界(区),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接受,并一直沿用至今[20]。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参张荣祖[21]。中国全境跨古北界和东洋界;古北界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东洋界分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南区。

1.2 方法

有关区系型及数据统计与分析参照金道超等近年采用的方法和术语[22-24]。

2 结果与分析

2.1 懒甲螨总科各属在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分布

懒甲螨总科在世界上分为4科17属,在中国有4科10属,各属在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分布见表1。科级单元中国和世界都同有4科,属级单元中国只占58.82%,未分布属级单元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非洲区。

表 1 懒甲螨总科各属(亚属)在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分布

2.2 懒甲螨总科属级单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系特征

懒甲螨总科属级单元共计17属,各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界)中的分布见表2。

表 2 懒甲螨总科属级单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各区属类型的属数及比重

表 3 懒甲螨总科属级单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含特定地理区的跨区区系型的复计比较

据表2和表3,懒甲螨总科属级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分布共有9个类型。其中只在一个地理区分布的属1个,分布在南半球,占5.88%,多数的属都是含两个和多个区系型,在东洋区和古北区没有特定的属,这两个区的属的种类都是多个跨区系型分布的种类,其中在世界各个动物地理区系都有分布的属共计7属,占41.18%,含非洲区的跨区区系型,含新热带区的跨区区系型,含大洋洲区的跨区区系型都较多,分别达5个,7个和7个,得复计属数分别为13,15和14个,复计比重分别为76.47%,88.24%,88.24%。

2.3 懒甲螨总科属级单元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系特征

由表2的数据得到表4,懒甲螨总科各属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各区属类型的属数及比重。

表 4 中国懒甲螨总科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各区属类型的种类及比重

懒甲螨总科10属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其有6种类型,其中有4属只占单个区系型,西南区和华中区各有1属,占比为5.88%,其中只分布在华南区的有2属,计11.76%;分布在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有2属,占比为11.76%,分布在东北区-华北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有1属,5.88%,分布在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的有3属,计占17.65%。

2.4 中国现知懒甲螨总科种的区系构成分析

截止2018年12月,中国懒甲螨总科共有4科10属46种,其中礼服甲螨科5属11种,盲甲螨科2属8种,懒甲螨科1属11种,扁甲螨科2属16种,中国特有种共11种。按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6个区,中国动物地理区划7个区,此46种在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归属如表5。

表 5 中国懒甲螨总科46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

2.5 中国懒甲螨总科种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系特征

由表5得到表6,其中46种懒甲螨总科的种类共有22个区系型。其中单区系型有4个,分布在东洋区的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和古北区的华北区;其中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均具有特有种。从表2-7中还可以看出东洋区中华南区有16种,复计种数为34.78%,华中区有22种,复计总数为47.83%,西南区有20种,复计总数为43.48%,其中古北区的华北区和东北区分别有18种和17种,复计总数39.13%,36.96%,而蒙新区和青藏区的种类比较少分别有6种和9种,占得计总数的13.04%和19.57%。

表 6 中国懒甲螨总科种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系型和比例

将表6统计得到表7。

表 7 中国懒甲螨总科种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含特定地理区的跨区区系型的复计比较

3 讨论

3.1 中国懒甲螨总科属级单元区系在世界动物地理构成特点所揭示的区系特性

懒甲螨总科在世界上的分布较广泛,起源较早,有资料表明甲螨在晚石炭纪早期就有维管植物组织,距今约3亿年[1];分布南半球在的非洲区、新热带区和大洋洲区从得计属数和含跨区区系型都比北半球的几个区数量多,这表明这几个区的懒甲螨总科种类与对应区的区系联系较密切。这主要的原因是在晚石炭纪时,由北美及北欧组成的大陆与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发生碰撞,形成了盘古大陆的西半部,在晚石炭纪到早二叠纪的期间,盘古大陆的南部(包括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印度、印度南部及澳洲都是被冰雪覆盖,中生代晚期,冈瓦纳古陆开始断裂解体为非洲-南美洲和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随后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分离,并向北移动。中国现代地域在地质历史上属于北方古陆(劳亚古陆)的南缘,处于北方古陆与南方古陆(冈瓦纳古陆)两个异型陆块的交接过渡地带。在现代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古北界和新北界以及东洋界在我国地域内的部分属于古北大陆,印度及相邻区域的东洋界却是南方古陆的印支板块。冈瓦纳大陆包括现今的南美洲、南极洲、非洲、阿拉伯、澳大利亚和印度,以及拉萨陆块[25]。由表2和表3所列,跨区区系型的复计属数和复计比重,其中劳亚大陆中分离出去的古北区、新北区的复计属数和复计比重小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去新热带区等区。其中含新热带区=含大洋洲区>含非洲区,表明在第四纪因板块运动和大陆漂移导致阻限出现前,甲螨总科的种类就已经出现,并有一定的联系,这从计属数都接近甚至超过50%可以看出,表明懒甲螨总科明显南方的起源性和古老性。

3.2 中国懒甲螨总科属级单元区系在中国动物地理构成特点所揭示的区系特性

中国古大陆的主体不属于劳亚大陆或者冈瓦纳大陆的任何一块大陆,而是介于这两个大陆之间的特提斯洋盆系统中的块体[25],约在2亿年前中生代的三叠纪末开始解体,到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形成现代陆地格局的雏形。在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早期就已经发现不少螨类,说明螨类在白垩纪前就已经出现。喜马拉雅山-秦岭山脉是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基本分界线,两大山脉的形成是板块漂移、地壳运动的结果,在距今1.4亿年前,出现了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动物的改造,中国的陆地仅有现今东北、华北的部分地区以及从华北到塔里木的一系列岛屿露出海面,整个中国北部才形成陆地与劳亚古陆相连,随后在二叠纪,中国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全部成陆。从表4可以看出,全区系型的属数有3种,占据比重17.65%,说明懒甲螨科的总类也由中国的北方往南方,东部往西部迁移的过程,导到东洋区属数的增加。

近20年来,懒甲螨总科的区系调查和分类学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期间只有作者有过该方面的研究,总体而言,懒甲螨总科的区系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尚欠深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间的研究不平衡,尤其以蒙新区、青藏区的研究不够深入,其它区虽然也有研究,但各个区的研究也不太深入;二是标本采集面不够广泛,即使过去研究涉及的区域,调查采集的力度不够,覆盖面不足。本文对懒甲螨总科的区系分析基于现知种,具有一定局限性而有待今后补充和完善,但对区系构成特点及特征的初步认识有助于促进该类群的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深化该总科及相关类群的区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1] KrantzGW, WalterDE. A Munual of Acarology [M]. Third Edition. Texas, USA: Texas Tech University Press, 2009:1-807

[2] Subías LS. Listado sistemático, sinonímico y biogeográfico de los ácaros oribátidos (Acariformes: Oribatida) del mundo (excepto fósiles)[J]. Graellsia, 2004,60:3–305

[3] Aoki J. A new aquatic oribatid mite from Kauai Island [J].Pacific Insects, 1964,6(3):483-488

[4] Norton RA, Williams DD, Hogg ID,. Biology of the oribatid mite(Acari: Oribatida: Trhypochthoniidae) from a small cold water spring brook in eastern Canada [J]. Can. J. Zool., 1988,66:622-629

[5] Norton RA, Behan-Pelletier VM, Wang HF. The aquatic oribatid mite genusin Canada and the western U.S.A.(Acari: Trhypochthoniidae)[J]. Can. J. Zool., 1996,74:926-949

[6] 王慧芙,诺尔顿.中国尾甲螨总科的新记录和异懒甲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甲螨亚目)[J].动物分类学报,1988,13(3):261-273

[7] 王慧芙,文在根,陈军.中国甲螨名录Ⅰ(蜱螨亚纲:甲螨亚目)[J].蛛形学报,2002,11(2):107-127

[8] Hu ZY, Jin DC. The Genus(Acari: Oribatida: Nothridae) from Guizhou, China,with description of one new species [J].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010,35(1):31-34

[9] Hu ZY, Jin DC.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Willmann, a newly record genus of oribatid mites from China (Acari: Oribatida: Trhypochthoniidae) [J].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010,35(2):266-269

[10] ErmilovSG, LiaoJR. To the knowledge of oribatid mites of the genus(Acari,Oribatida, Nothridae) from Taiwan[J]. Biologia, 2018,73:513-521

[11] Tseng YH. Taxonomical study of oribatid mites from Taiwan (Acarina: Astigmata)(I) [J]. Chinese J. Entomol., 1982,2(1):53-106

[12] Wang HF, Zhang XM, Cui YQ. Acari: Oribatdia [M]//Huang CM. Anamals of Longqi Mountain. China Fores. Beijing: Publ. House, 1993:783-804

[13] Wang HF, Norton RA, Lu JQ. Notes on the development of(Acari: Oribatida) with nes distribution records from Asia and Australia [J]. Syst. Appl. Acarology, 1999,4:111-120

[14] Yamamoto Y, Aoki J. Two new oribatid mites of the genusfrom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Acari: Oribatida: Malaconothridae) [J]. Edaphologia, 1998,61:15-21

[15] Yamamoto Y, Aoki J. Six new species of oribatid mites from Mt. Jizushan and Mt. Xuerenfeng,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M]//Aoki J. Taxonomical studies on the soil fauna of Yunnan Province in Southwest China. Tokyo Japan: Tokai University Prsee, 2000:13-22

[16] 胡展育,金道超.洼甲螨科的分类研究进展(蜱螨亚纲:甲螨目:懒甲螨总科)[J].四川动物,2010,29(2):328-311

[17] 胡展育,金道超.礼服甲螨科的分类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07-111

[18] 木卡热木·阿吉木,吾玛尔·阿布力孜,阿布都如苏力·吐逊,等.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甲螨群落结 构[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8):164-170

[19] 曹兵,付荣恕,杨茂发,等.曲阜孔林地区土壤甲螨区系及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6):34-36

[20] Wallace AR.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 [M].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876

[21] 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2] 金道超,李明晶.茂兰昆虫区系的起源与演化[M]//李子忠,金道超.茂兰景观昆虫.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9-60

[23] 金道超.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景观昆虫区系特点及演化的分析[M]//金道超,李子忠.赤水桫椤景观昆虫.贵阳:贵州 科技出版社,2006:7-51

[24] 金道超,余志彪.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特点演化[M]//李子忠,杨茂发,金道超.雷公山景观昆虫.贵 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7-29

[25] 许效松,徐强,潘桂棠,等.中国南大陆古地理与Pangea对比[J].岩相古地理,1996,16(2):1-23

Faunal Analysis of the Superfamily Nothroidea in China ( Acari: Oribatida )

HU Zhan-yu1, GUO Jian-jun2, ZHOU Jian-song3, XIE Li-xia4*, JIN Dao-chao2

1.663099,2.550025,3.663099,4.271018,

Based on the known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records in China, Chinese fau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Superfamily Nothroidea, including 46 species, 13 genera, 4 families in total,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nine different animal geographic types at the genus level of superfamily Nothroidea in the animal world geographic region a total of nine types of distribution, most of the genera are containing two or more fauna type, in the Oriental Region and the Palaearctic Region which have no particular genera; 46 species of superfamily Nothroidea have a total of 22 kinds of fauna, including single floristic model has four, one in the oriental region in the south China area, south China area and southwest area are endemic specie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species' faunal characteristics mentioned above are as follows: the origin and archaic nature of the south is obvious,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has undergone a transition from high in the east to low in the west to high in the east, and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changed the climate types and brought about the migration of organisms and. The modernity of the faunal development.

Nothroidea; faunal analysis

S187

A

1000-2324(2022)06-0893-07

2022-05-25

2022-06-18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2018JS489)

胡展育(197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蜱螨系统学研究.E-mail:zhanyu3599@126.com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xielixia2006@163.com

10.3969/j.issn.1000-2324.2022.06.013

猜你喜欢

区系区划动物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社区治理如何密织服务网——成都安公社区划了“五条线”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的影响
基于GIS的深圳市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
连作烟草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的T-RFLP分析
基于GIS的陕西省烤烟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