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规模奶牛养殖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A乳业公司为例

2023-01-13杨小兰王琳瑛

中国乳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奶牛场粪污生鲜

杨小兰,王琳瑛,徐 达

1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2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0 引言

奶产业是提升国民体质、保障儿童健康生长的重要产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柱产业[1]。近年来,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加上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乳制品分销网络日趋完善等行业因素的影响,乳制品消费量一直保持着稳健的上升态势。我国乳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品牌建设持续推进,质量监管不断加强,产业素质日益提高,为保障乳制品供给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乳制品加工业的助推下,牧草种植业和奶牛养殖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现代化农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气候干爽,日照充足,是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因此奶产业也是宁夏确立的九个重点产业之一,并在2021年印发了《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宁夏奶牛存栏达到100 万头以上,鲜奶总产量达到550 万吨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9%以上,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乳制品加工基地和中国高端奶之乡、国际一流的优质奶源生产基地[2]。从中可以看出,以规模养殖和良种培育为依托的奶牛养殖业依然是发展的重中之重[3]。宁夏A乳业公司(简称“A公司”)以良种奶牛养殖、优质牧草生产、优质生鲜乳生产为主业,是宁夏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重要的良种奶牛示范基地和优质奶源基地,该公司标准化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对当地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基于此,本文以A公司为例对奶牛养殖环节进行调研分析,梳理出规模奶牛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1 A公司发展现状

1.1 奶牛存栏量与牛奶产量

2021年,宁夏有规模奶牛场306 个,70%的牛场存栏大于1 000 头,总存栏63 万头。牛奶产量280 万吨。A公司有规模奶牛场17 座,奶牛存栏11 万头,其中成母牛3.9 万头,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平均单产11.2 吨,居全国前列,日产牛奶1 300 吨,牛奶总产量达47 万吨。

1.2 生产经营水平

A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市场渗透率约为1%,在宁夏市场渗透率约为13.21%[4],生产经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随着精准化养殖示范技术的全面推广,A公司也全方位、大面积实施奶牛节本增效技术,落实对标管理,推广应用奶牛性控扩繁、全混合日粮(TMR)饲喂、高效饲料添加剂应用、程序化防疫、信息化管理等技术,进一步提高牧场养殖效益。

1.3 融资与贷款

A公司现融资手段单一,随着公司新牧场的建成,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奶牛引进、日常养殖、购置固定资产和相关设施等日常生产活动中。但是贷款难、融资难依然是制约奶牛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由于奶牛养殖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银行贷款融资受限,同时吸引风投资金的门槛和挑战较高,给后续稳健的持续经营带来挑战。

1.4 盈利水平

A公司作为宁夏规模较大的奶牛养殖企业,在生鲜乳生产方面具备规模优势,能够获得全区较高的生鲜乳收购价格。2010年以来,A公司生鲜乳收购价格一直稳定在3.5 元/kg以上,利润水平快速增长,2020年达到1.25 亿元(图1)。

图1 A乳业公司近10 年生鲜乳收购价及利润表

1.5 粪污处理

A公司的粪水处理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实施“三分一净,内循环零排放”措施,即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固液分离、污水生物净化,粪水无害化处理后就近还田循环利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奶牛场资源化利用水平,A公司又建成了3 个“规模化奶牛场牛粪尿沼气热电联产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农民利用奶牛场产生的有机肥,种植专用黑麦草、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以满足奶牛生产需要,确保乳品企业生产出优质生鲜乳,初步形成“奶牛—粪便—有机肥—饲草/粮食—奶牛”“奶牛—粪便—有机肥—蔬菜”的种养循环模式。

图2 奶牛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流程

2 存在的问题

2.1 奶牛养殖扩规模压力大,购牛渠道受限

进口奶牛是宁夏奶牛扩规模的主要手段之一[5]。目前对我国可以进口奶牛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和智利,平均每年进口奶牛10 万头左右。但近几年,随着新建牧场和扩建牧场的增多,进口奶牛呈现出供不应求之势。但受到新冠疫情等国际形势以及澳大利亚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进口奶牛一牛难求,价格不断攀升[6]。而A公司也面临了同样的进口奶牛难、成本高和国内奶牛存在自繁自育水平较低,成母牛淘汰率较高,牛群利用胎次普遍较低,疫病风险大等问题。

2.2 粗饲料种植不足,供给保障难度大

优质饲草料是发展奶牛养殖业的根本保障[7]。但宁夏引黄灌区不但适宜发展规模养殖的土地和水资源紧缺,而且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粗饲料种植量不足,其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到玉米种植面积的30%[8]。目前A公司和社会奶牛场一样,也面临饲料的抢购;加之由于粮食保障功能,苜蓿草种植面积受限,需要从区内外农村进行采购,总体来说,饲草料保障压力较大。

2.3 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承载压力大

吴忠市利通区奶牛养殖规模过大,超出了环境承载力。吴忠市农牧局数据显示,吴忠市的31 个1 000~3 000 头规模的奶牛场,只有21 个具有粪污处理配套设施;10 个3 000 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只有6 个具有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奶牛年总排粪污量为201.66 万吨,粪污处理率平均不足70%。牛粪直接返田,污水直接排放,对生活、生产用水造成严重污染,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A公司分布于宁夏石嘴山、银川、吴忠等地区的奶牛场,不同程度存在上述问题。

2.4 生鲜乳定价机制不完善

A公司的生鲜乳收购是在牧场和乳品企业双方签订的生鲜乳收购合同保证下进行的,但是在生鲜乳收购价格方面,合同对乳品企业的制约性不强,乳品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奶牛场几乎没有话语权。在行业遇到风险或乳制品生产过剩时,乳品企业会通过抬高收奶标准、压低收奶价格、限量收购等,将风险转嫁给奶牛养殖企业;当乳制品供给短缺时,乳品企业又会哄抬价格、争抢奶源、无序竞争[9]。生鲜乳购销没有形成公平、合理、科学、规范的定价机制,导致奶牛场对行业信心不足,倒奶杀牛事件时有发生。

2.5 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紧缺

A公司的奶牛场缺乏具有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化生产的技术人才,技术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不足。在现有奶牛养殖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方式上不能完美契合现代奶业发展的需求,加之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不足、规模奶牛场技术骨干人才紧缺,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更新较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10]。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高奶牛存栏

政府应出台相关引种政策或文件,一是对于宁夏进口奶牛给予补贴,提高宁夏奶牛存栏,助力宁夏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二是在疾病防控、良种繁育、精准营养、种养生态循环、牧场智慧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牵头研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三是构建疫病安全防控体系,加大智慧奶业技术开发应用,提高奶牛存栏量,助力宁夏奶牛业高质量发展。

3.2 建立优质饲料供应体系,优化粗饲料种植结构

针对宁夏奶牛养殖业玉米青贮等饲料紧缺的问题,应加大种植业“粮改饲”调整力度,加强饲料资源开发和精准营养研究,加大力度研究和推广一批玉米大豆混种、饲草复种蔬菜等新技术、新方式在现实中的应用。具体做法是尽早成立饲草保障平台,围绕主产主业整合公司土地资源,保障奶产业饲草供应;同时需要从牧场周边农村流转土地、积极争取新牧场周边配套土地,多渠道争取土地配套,解决养殖的后顾之忧;鼓励奶牛场和农业公司在附近农村流转土地或订单生产等方式,按照1 头成母牛配套3 亩耕地的承载要求,建立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饲草料生产基地[11];培育发展专业化饲草料收贮企业和配送中心,建立和完善饲草料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3.3 创新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绿色发展循环体系

有数据显示,1 头成年奶牛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3.74 tCO2e·a-1[12],1 头高产奶牛1 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相当于一辆小汽车的排放量(按照排量1.0 L,一年行驶1 万公里大致计算)。奶业低碳是一条必由之路,发展奶牛养殖产业,实行种养结合的生产制度,保障粗饲料供给和以较低成本消纳粪污是奶牛养殖产业力争解决的内生矛盾,也是养殖环节发展壮大的重要挑战之一[13]。未来,政府应主导、创新突破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解决粪污处理等瓶颈问题,建立健全种养结合绿色发展循环体系,将牧草种植和规模养殖一体化绿色循环技术模式做到切实可行;做到更高效的饲料利用率、减少兽药使用、做好畜禽粪污的循环利用;号召奶牛场在源头减量的基础上,通过发酵后沼气发电、沼渣回填卧床,沼液还田利用,实现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近零排放、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

3.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光明、新希望、君乐宝等全国大型乳品企业,支持伊利、蒙牛等超大型乳品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加工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继续推进“龙头企业+奶源基地(牧场)”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与大型乳品企业相互参股、入股奶源基地牧场并签订中长期产销协议,建立乳品企业与奶牛养殖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使双方进一步深化全产业链战略合作,走加工龙头引领养殖基地的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打造“宁夏牛奶”公共品牌,加大宁夏优质奶源基地、优质牛奶、优质乳制品等宣传力度,提升“宁夏牛奶”知名度,促进“宁夏牛奶”乳制品消费,助力“宁夏牛奶”销往全国。

3.5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培养复合型奶业人才

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产业发展战略实现的基础。应强化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资源要素和科技优势,建立校企共建双赢合作平台,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构建大学农业推广模式与先导技术示范样板,一是为未来培养要才,扩大从国内涉农大专、大学招收大学生,充实一线;二是加强本场员工的技能培训。通过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企业的应用,依托龙头企业的发展,拉动宁夏奶产业发展。

3.6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强奶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奶牛育种、营养、疾病、管理、环境五大方面,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成立奶牛研究院,下设繁育、精准饲养、疫病防控、智慧牧场、种养生态循环等五个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奶牛绿色高效健康养殖,开展奶牛选育、增产增效、疫病防控、绿色养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奶牛研究所孵化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以奶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造宁夏奶产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推动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奶牛场粪污生鲜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生鲜灯的奥秘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真绅士
荷兰奶牛场管理软件传感器系统的调查分析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