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精神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

2023-01-12谢建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李 彭 谢建波

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将价值观培养融入课程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全部课程都担负起育人的责任,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2]。2022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印发了本年度的工作要点,指出要按照“质量党建、精准思政、积极维稳、系统推进”的总体思路,全面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融入思想政治内容的迫切性。目前在各类高校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作为建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没有正确理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对思想政治环节的安排,或者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严重;二是课程培养目标要求不高、教学手段方法形式单一、课程评价体系陈旧等因素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渗透、协调发展的进程[3];三是面对网络文化和外部势力的冲击,学生的“三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融入思想政治内容的必要性。《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完成基本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分析解决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在建筑招投标活动中,违法分包、转包挂靠、陪标串标、虚假宣传、暗箱操纵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正当交易和腐败行为都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损失。因此,《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基本的课程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需要明晰出课程的思想政治融入点,以培养其良好的法制意识、文化素养、家国情怀与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二、《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多种教学模式并行,教学设计保持常态更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做好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是理清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包含:招投标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施工项目投标决策及报价、投标文件编制、合同法和工程纠纷索赔等内容,结合课程内容总结凝练思想政治元素,将二者有机融合,设计出“专业为基础,思政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培养大纲和教学方案。

(二)多种课堂模式实现理性与情感认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灵活性,例如:小组探究、合作汇报、任务驱动、线上线下、翻转课程等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注重差异化施教,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不同的授课对象,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实现知识的理性认同与思想政治的情感认同,以达到思想政治育人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更新常态化。教学设计方案和课堂实施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还必须要做教学更新常态化工作。一是要定期调研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而更新教学内容;二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和课堂评价效果,不断更新校正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模式;三是教学保障资源(图书文献、电子资源、科学研究、课程竞赛等)要紧跟时代,常教常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

三、《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一门集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知识于一体的专业课。课程知识天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比较容易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工程招投标的专业知识和招投标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程实践、准确解读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培育学生诚信服务、经世济民、德能并进的职业素养[5]。

(一)《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如表1所示。《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建设除了要实现本门课程的基本目标:使学生能够熟悉招投标制度和基本流程,掌握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基本思路、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合同争议问题,具备编制招投标合同文件、进行工程系统策划和全过程管理的能力;还要达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育人目标:爱国主义精神、法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公平竞争原则、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辩证思维、进取精神等。

表1

(二)授课要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

(三)合理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1.教学手段线上线下混合化,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改革过度依赖教师和教室的传统教学方法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线下课堂教学基础上,利用超星学习通开展随堂章节测验与出勤考核,在讨论区开展小组分享讨论与案例分析等网络社交式学习,利用课程网站、课堂实录、微课、课件、试题库等资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

2.任务驱动,实现思想政治学习与专业技能双赢。以专业技能为导向,思想政治元素为主题,实施招投标文件编制设计任务。学生通过完整的项目实例,合作学习,学以致用,充分提高专业素养与团结合作意识,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想水平提升双赢。

3.竞赛驱动,课赛结合,提升实践创新意识。改变理论教学的单一性,通过学科竞赛、课赛结合的方式,改变以往教师的“单向传播”的知识局限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面向热点实例案例,结合思想政治要素进行教学。利用当下的时事热点案例进行教学,更能贴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保证课堂学习效果。在选择案例时,既要注意案例与专业知识点的契合度,又要深入挖掘案例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设置恰当的问题和切入点,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使思想政治和教学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学生“自我思政”的效果。

5.对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进行改革,设置融于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考核评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考核测试改变以往一次性期末测试,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核中,设计出兼具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在内容的评价考核体系,从而评价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成效评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预期成效主要从五方面指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使用频率、课程培养能力成效度、课程学习兴趣与满意度和课程学习心得与改进建议来进行课堂教学成效评价。其中,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使用频率、课程培养能力成效度、课程学习兴趣与满意度这四项评价指标拟采用评分法进行量化评价,评分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培养能力成效度的评价主体为听课教师和学生;课程教学方法使用频率和课程学习兴趣与满意度的评价主体为学生;由学生提出课程学习心得与改进建议。最后根据评价效果和改进建议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案。

四、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机械的“课程”+“思政”,而是将隐性的育人知识融入显性的课程知识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形成课程思政和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真正达到既润物细无声,又能画龙点睛精准发力的育人效果。从而打破课程内容的专业性、特殊性和局限性,增强思想政治内容的针对性且不缺乏亲和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