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山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措施与成效

2023-01-11陈凤激嵇东炜

四川水利 2022年1期
关键词:常山县水价农田水利

钱 芬,陈凤激,嵇东炜,赵 阳

(浙江定阳水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杭州,311215)

引言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1]。我国农业用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主要是人们的水资源紧缺意识淡薄、灌溉用水不科学、用水管理不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简易、计量设备不配套等造成的。部分地区由于过量的灌溉用水而造成生态环境变差,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业节水,是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常山县2018年开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编制了《衢州市常山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推进常山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同时各个乡(镇、街道)也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小组,确保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落地进村。常山县自从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目前,14个乡(镇、街道)已完成1.265万hm2预定的改革目标任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提升、灌区用水管理有所加强,节水、节电、污水减排效果显著,获得了浙江省、衢州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1 基本情况

常山县东邻衢州市的柯城区,南连江山市,西接江西省玉山县,北通开化县与杭州市的淳安县。坐标介于东经118°41′51″~118°56′50″、北纬28°49′47″~29°11′49″之间,辖区面积1097.88km2,东西宽50.6km、南北长50.8km。常山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7.3℃,最低温度-9.2℃,最高温度40.5℃;常年空气质量在二级以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常山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形比较复杂,溪流众多,降雨量分布不均,总的分布趋势是自上游山区往下游平原逐步递减,山区降雨大于平原。全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mm~2000mm之间。降水量自3月份开始明显增加;4-6月份的降水量约为808mm,占全年降水量的46%;7月中旬出梅后,进入干旱期,降水量较少;9-10月有秋雨,但降水量不大;11-12月雨量约115mm。常山县总体生态环境良好,2019年常山港地表水质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质100%符合水功能区的要求,出县境的水质达到了Ⅱ类水标准,比考核要求的III类水质出境标准提高了一个等级。县境内现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81座,山塘231座,池塘4219个,人工水道121条,灌溉堰坝837处。

2 水价综合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常山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2018年6月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林业水利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常山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林业水利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改革期间,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相关工作,制定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协调开展全县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单位协调沟通,充分发挥了合力作用。2019年,因机构改革和工作需要,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组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确保了改革合力不散、干劲不减。

2.2 编制年度计划

常山县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围绕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年初由县府办牵头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商定年度改革实施总体计划;由县财政局、林业水利局等联合发文,将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积、任务、资金安排等分解到乡(镇、街道),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具体工作任务及要求,确保资金保障,统筹推进改革进程。2018年主要抓好3个乡(镇)的6个试点灌区建设,完成了350hm2的改革任务。2019年常山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将任务进一步明确到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共计完成了1.23万hm2[2]的改革任务。

2.3 配套计量设施

常山县通过两年配套建设,共计安装计量设施40套,其中远程水表14套、电磁流量计1套、超声波流量计25套。14个乡(镇、街道)23片典型灌区实现了在线直接计量,并创建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平台,在线实时监测典型灌区灌溉情况,为全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县-乡(镇、街道)-行政村三级对用水量的实时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4 建设示范村

为了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地进村,常山县以示范村创建工作为创新点,积极形成有特色有亮点、既可学又易做的典型经验。全县选择了金川街道新建村灌区、同弓乡中和村大宝山灌区、球川镇新店村灌片等3个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引领全县的总体改革。示范村改革中设置了工程简介牌14块、制度牌14块、操作牌14块、警示牌29块,渠道清淤5600m3,沟渠修复5.87km,提升改造泵站6个。各示范村终端管理组织运行良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和管护责任明确,日常管护台账建立,管护制度得到落实,管护工作可查可看。

2.5 落实管护机制

常山县对所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行产权化,明确了水闸、泵站、渠道等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属,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同时,制定办法,明确县林业水利局是县级人民政府的农田水利设施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的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维修养护、监督检查工作;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负责其辖区内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维修养护的日常检查指导工作,落实配套运行维修养护经费;各行政村是农田水利设施所有者,是工程运行管护的实施主体,具体承担运行维修养护的实施工作,建立管水组织,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宣传。

2.6 实行总量控制

常山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导致地方节水意识淡薄。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节约用水的常识,使当地居民认识到水资源有价的意识,尤其是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对促进常山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衢州市水利局《2020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控制指标》规定,2020年常山县农业灌溉水资源控制总量为0.923亿m3。常山县根据确定的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指标,将农业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各个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再将用水量控制指标细化后分解到各个行政村。

2.7 执行定额管理

常山县农业用水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来制定水价,其中粮食作物自流灌溉为35元/亩,提水灌溉为45元/亩;经济作物分为蔬菜和水果两大类,蔬菜为40元/亩,水果(胡柚为代表)为55元/亩。根据确定的不同作物用水定额,常山县以文件形式明确,在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执行。为了促进全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水价实行定额管理,常山县开发了农业用水管理平台,平台上明确每个灌区的用水总量、亩均实际用水量,提醒放水管理员用好水。

2.8 实行精准补贴

常山县农业用水精准补贴的对象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区(片)所在的村集体。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标准:全县粮食作物和普通经济作物统一为13元/亩,高效节水经济作物为5元/亩。考核结果分为四档,其中一档为优秀,优秀率应控制在30%及以下。对上报情况不符合实际的灌片,所在灌片考核等级直接下降一级。为规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资金的使用范围,常山县出台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精准补贴资金优先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养护,同时在各年度资金下发文件中明确要求各乡(镇、街道)按照管理办法及时拨付至相关行政村,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2.9 完善奖励机制

为了保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持续发挥效益,农田水利设施能够良性运行,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的经费稳定。常山县按照实际用水量与控制定额的差量,对放水员进行奖励,超定额用水,不予奖励。奖励分为二个档次:一档奖励金额为3元/亩,二档奖励金额为2元/亩。奖励档次的基础数据由行政村组织采集,并由行政村进行公示与申报,由乡(镇、街道)审查后上报,县级有关部门复查与资金拨付,奖励对象为促进节约用水的管理者。2019年常山县下发奖励资金291万元,保障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养护工作。

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要成效

3.1 管护工作专业化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常山县所有涉及农田水利综合改革的行政村都成立了用水管理组织,覆盖率100%,明确了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主体。按照常山县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办法等制度,各用水管理小组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设施维修养护等相关的制度,确保了农田水利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通过明晰水价,让群众交上放心的水费,不仅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维修养护经费得到保障,更让管护主体看到了收益的可行性,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理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

常山县每个行政村都确定了放水员,实现农业用水专人负责制,确保灌溉设施的有效使用,解决了过量灌溉、边灌溉边排水的现象,灌溉用水保证率得到提高。通过精准补贴的机制,泵站和渠道得到专业的维修养护,农业用水保障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延长了农田水利设施使用寿命,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2 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提升

对自流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的提升,积极鼓励行政村申报渠系改造工程,确保工程质量,提升灌区渠系面貌和灌溉能力,尽可能减少重复性维修支出。对提水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的提升,以内部整洁整齐、制度标准、运行安全、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标准等为前提,对837处小型引水堰坝,360处小型灌溉泵站进行了改造提升,保障了灌溉需求,促进了合理用水。

3.3 经济效益

(1)节水效益。常山县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改造,用水计量设施进行了合理的布置,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当地农民的节水意识大大地提高了。经测算,2019年度常山县节省农业灌溉用水量2950万m3,对全县推进水环境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激励了人民群众的节水热情。

(2)节电效益。常山县农田水利灌溉有自流和提水两种模式,过去提水泵站因受常山港及其支流水位变化的影响,提水泵站安装较低,造成机埠用电量较大。通过近几年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改造了提水泵站设施、优化了农田水利灌溉方式,减少了提水泵站的用电量。经统计,2019年度常山县节省农业灌溉用电量12.6万kW·h,减轻了当地农民的经济负担。

(3)增产效益。常山县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蔬菜、水稻和水果等丰收,当地农民实现了农业丰收、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

3.4 环境效益

(1)减少面源污染。常山县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核算,2019年度COD减排76t,总磷减排0.95t,总氮减排19t,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效果显著,环境得到了改善,节省了环境污染整治和污水处理的费用,为常山县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改善农村水环境状况。常山县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紧紧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剿灭劣Ⅴ类水的目标,在农业用水上实施减少农业污水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明确在全县范围内要消灭Ⅳ类水的要求。目前,常山县通过农业减排、产业优化、加大生态用水流量等措施,实现了常山港Ⅱ类水标准流向下游的目标。

3.5 改革效益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常山县初步实现机埠标准化、产权齐证化、管水组织化、计量智能化、考核科学化、奖补制度化、宣传全域化、管理信息化,确保了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巩固了全县“五水共治”成果,助推了乡村振兴。

4 结语

常山县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2019年度农业灌溉用水节省950万m3,用电节省12.6万kW·h,COD减排76t,总磷减排0.95t,总氮减排19t,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水稻、蔬菜和胡柚等增产,实现了常山县农业丰收、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取得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较好的成效。

常山县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完成了改革的目标任务,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提升;建立了管水组织,实施了灌溉精准补贴、节水奖励机制,保障了常山县农田水利设施的长久安全运行,实现农田水利管理体系现代化,减少了农村水事纠纷,提升了乡村文明之风。

猜你喜欢

常山县水价农田水利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学生作品展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基于实证数学规划模型的农业水价政策效应模拟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常山县天马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