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运用

2023-01-11朱永强

种子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害虫树木植株

朱永强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左家林场,甘肃 陇南 742401)

现阶段,林业工业发展迅速,为各行各业相关产品的制造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材料。但是,林业病虫害问题并未引起充分关注,林业资源遭受病虫害影响的情况十分普遍。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开始采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林业病虫害,有些国家无公害治理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治理病虫害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技术尚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技术人员必须对出现林业病虫害的主要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无公害科学技术。

1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意义

无公害防治技术具备了综合、有效、安全的技术特点,一般要求与其他科技措施整合使用,见效较快、病虫害的控制力较强,而且不会影响种苗生长[1]。将其运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上,对林业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无公害防治林业病虫害,贯彻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尽量减少施用无机肥料,并通过物理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防治病虫害,可以大大降低林业成本以及杀虫剂和化肥使用率,有效改善苗木的品质。

其次,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帮助人们消除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并通过对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有效规范相关人员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之积极地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促进林业生产朝着现代化、科学管理的目标迅速发展。

再次,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使用无公害的防治技术已经是发展趋势,其可以更有力地保障自然生态平衡,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

2 常见的林业害虫

2.1 介壳虫

介壳虫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虫子。大部分介壳虫的身体内存在大量的蜡质分泌物,可以保证其迅速成长。其种类较多,多达几十种,多生存在满堂红、红叶桃等林木中,会吸收枝干、花蕾内的汁液,导致植株枯萎,最终造成植株死亡。

2.2 蚜虫

蚜虫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林业害虫,其体型较小,且具有较强的生育能力,可以单性生殖。夏季高温环境下,蚜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4~5 代[3]。蚜虫一般聚集在植株的新叶、嫩芽、花蕾上,并依靠吸收植株组织内的新树枝生长。被蚜虫吸走树汁的植株部位会产生黑白或发黄的小斑点,而且树枝会产生皱曲剥落的现象,花蕾则会缩小甚至发生畸形,严重时会造成整棵植株枯死。蚜虫在吸取汁液时还会产生一些蜜露,这些蜜露就会导致产生植株病菌,进而引起植株霉烟病,所以蚜虫的危害性相当大,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加以预防。

2.3 红蜘蛛

红蜘蛛也称叶螨,主要为害植物叶片,其类型较多,大多根据寄居的植株定名,如苹果叶螨、月季叶螨、柑橘叶螨等。一般情况下,红蜘蛛寄居在植株叶面,主要吸食植株汁液。当叶子的汁液被叶螨吸干后,叶片会出现枯黄的现象,当植株上的枯黄叶子数量超过一定程度后,会造成植株死亡[4]。

2.4 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以叶片为食,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防治对象,对林业造成的危害极大。常见的食叶害虫有以下几类:夜蛾类。夜蛾类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等,全年均有危害性,对环境要求较低,主要啃食叶片和嫩枝,受害部分呈现出缺刻或者孔洞特点;尺蛾类。尺蛾类害虫有春尺蠖、女贞尺蛾、黄连木尺蛾,环境适应性较强,食量大,会在很短时间内将树木叶片啃食干净;灯蛾类。灯蛾类害虫可以在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开春后树木长出新的嫩芽,灯蛾类害虫的幼虫会随之孵化吐丝结网,大量幼虫集中在叶片中啃食,食尽后移动到新的枝杈中继续啃食。

3 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3.1 天然林覆盖面积较小

林业资源总覆盖面积较广,许多树木都是通过人工栽培和抚育而成,天然林资源占比较小。人工栽培的树木品种通常结构都较为简单,加之有些地方在实施人工栽培的过程中,并未科学合理地搭配树木品种,致使树木本身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极易出现病虫害。同时,树木品种的单一性会加快病虫害的传播速度,从而加大了防治病虫害的难度。

3.2 防治病虫害的意识和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林业管理技术还不成熟,没有科学的方法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良好的监测,无法及时预测到自然灾害,没有林业防护技术预案,无法给树木的生长与发育创造足够的自然条件,无法通过调节土壤营养水平来提高林木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而且前期忽略上述问题,后期的林木环境已经形成,便很难纠正与改善[5]。

3.3 林业管理模式不合理

由于品种单一的栽培模式不利于林业发展,因此不同地域应选择适宜栽培的树木种类。如果管理人员储备能力不够,对无公害防治科学技术的掌握不够全面,再加上管理手段与制度的不完善,都很有可能加剧病虫害对林业环境的影响。如果没有对林业植物资源做好保护与培育工作,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害,会给环境和社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策略

4.1 加强苗木检查,合理设置苗木密度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应引进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病虫害抵御力较强的树木,在栽植前仔细检查种苗,确认种苗没有病虫害,从根源上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病虫害对种苗生长的直接影响,提高种苗生存率和林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时,合理设定栽植密度,栽种苗木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宜太大,会导致资源耗费;间距过小会影响树木受光和通风效果。要根据栽植幼苗的生长习性科学合理设计,为栽植幼苗生长创设良好环境,以降低后期的管护工作量[6]。种苗培育期间还要穿插培育不同品种的幼苗,从而丰富林业中幼苗的品种,营造较为完善的生态种群,从而丰富生态物种,降低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

4.2 林业抚育及管理

幼苗的培育期一般较长,在栽植后必须细心做好管护工作,适时灌水、施肥、修剪等,对病虫害及早做好预防,以保持幼苗健壮生长,提高苗木种植经济效益。

目前,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一条主要思路就是强化对苗木的科学管理与保护,以减少周围住户和畜禽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减少乱砍滥伐。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稳固、健全的生态系统管理,提高种苗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苗木对病虫害防治的抵御能力。通过加强对苗木抚育与管护,定期清除病树、枝条、野草等,切断病虫害的传染途径,同时要合理施肥,防止灌水量与施肥量过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需要注意的是,修剪下来的树枝与野草应尽快运输到规定场所并焚烧,避免病虫害传播[7]。

4.3 进一步完善林业资源监督机制

在运用无公害防治科技的过程中,监管工作不容忽视。在对林业资源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履行好监管职责。在实施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时,要通过健全的监管系统保证应用的成效。在有条件的林区建立网络监测体系,对病虫害的易发地区进行全天监测。如果出现了病虫害,要及时把有关信息报告给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处理对策。主管部门应根据树木的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巡检体系。由于种类差异,对病虫害的防治也各有不同,对特定树木的巡检间隔时限也有所区别。对混种的林木而言,要以容易引起病虫害的树木为重点监测对象[8]。

4.4 生物防治

利用益鸟预防虫害,例如啄木鸟、喜鹊等都是以觅食树林中的害虫为生的益鸟。林地的环境保护应该建设在繁育和保护益鸟的制度之上,通过增强益鸟的繁育能力,降低害虫的滋生和蔓延,这些方式能合理节省防治成本。除鸟类之外,常见的细菌也可用于预防病虫害。细菌能寄居于宿主生物上,吸取利用寄主生物的营养成分。微生物把宿主生物的营养吸取后,宿主就会失去营养而死亡。可以合理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利用某些活力较强的病毒或真菌寄生于害虫身上,以实现林业病虫害的合理防治。

与此同时,还能利用害虫的天敌昆虫开展林业害虫的防治工作。由于大多数的害虫均有其对应的天敌昆虫,可依据当地害虫特点、林木种类,科学选择天敌昆虫,并予以投放,达到林木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在林业管护过程中,有关单位应研究当地的害虫数量及栖息习性。生物防治还可以通过应用生物农药的方法有效预防害虫,不同于传统化学农药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生物农药通过运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从植物中研制和提炼出较低残留的仿生学药剂,这种药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身体的危害都非常小,但是对害虫的抑制作用较强。但是,生物农药的经济价格较高,无疑提高了林业管理的经营费用,可以依据当地林业部门的实际资金和管理状况,灵活采用各种生态无公害治理技术[9]。

4.5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是建立在物理性质上的预防技术,可以通过光照、声音、温度等方法保护树木。树木具有物理阻隔方法,可以释放有毒植物喷雾阻断病虫害,预防病虫害出现迁移活动,进而缩小病虫害活动范围,便于对病虫害进行消杀。通过分析植物生理性的阻断方法,根据病虫的特点,预防病虫在树枝上繁殖,以实现物理防治。比如,在病虫产卵时期,可以在树干上放置使用橘醋浸泡过的绳索,以此减少病虫对树木产生的危害。

采用光或信息素等物理形式预防害虫的方法称为光诱杀法。在害虫生殖交配时,可以释放出避免害虫生长的信息素,根据害虫生长过程中释放信息素,以此改变害虫的判断能力,抑制害虫的生长及交配。同时,有的害虫还具有避光生长的习性,可以在害虫繁殖、交配季节,使用黑光灯对其进行统一照射,以此消灭害虫[10]。

物理预防害虫的方式还有高温法,很多病虫害在未播种入土前,就已经吸附到种体内。种子播栽后,病卵在温热湿润的土壤环境生长,可以从根源上对害虫加以预防。在种子播种之前,利用高温设备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不仅能去除部分不耐热的害虫,提高种子的成活率,也能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种子进行杀菌。在高温的气候中,把种子置于阳光下暴晒,去除在种子里潜伏的害虫,避免了其他类型的害虫靠近还未播种的种子。

4.6 规范林业管理模式

建立专门的无公害虫害防治组织,责任到人,做好林业规划管理工作。开展专门的病虫害知识的技术培训,及时规范造林新苗的种植技术以及对人工林种植与采伐的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天然林的数量。同时,构建长期林业体系的基本理念,建立健全林业养护管理制度,对树木的生长状况做好登记和统计,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便在病虫灾害突然出现时能及时、准确防治。

另外,正确把握气候条件和应对天气变化,由于过于潮湿的气候条件而产生较多的病虫害,应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合理决策[11]。

4.7 科学防治病虫害

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求林业人员采取多种无公害的手段,并研发高效的防治手段,使病虫害防治高效、科学、合理开展。随着我国技术发展,以往林业防治工作采用的多种手段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化学防治逐渐被淘汰,需积极探索更科学的手段防治病虫害。

林业机构应完善自身的防治体系,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探索、优化防治措施。根据林业资源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及时分析防治中的不足之处,降低病虫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实际防治对策制订中,应根据林产资源的情况,分析防治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实现科学技术优化,保障林业发展[12]。

5 结束语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的普及和使用,有助于降低化学类杀虫剂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使人类和自然界和谐共处,降低化学农药对林业自然环境的污染。更为重要的是,无公害防治技术有效增强了对林业病虫害的预防效果,是完善防治体系和提升防治效率的有效方法,还可以将现代科学技术真正地运用于现代林业管理,使林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害虫树木植株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准确辨识辣椒植株徒长及徒长的防控措施
树木之最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辨认树木
树木之最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