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玛纳斯河灌区农业用水信息化发展及措施

2023-01-11李作武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利信息安全水利工程

李作武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局水利管理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应用程度逐步加深,信息化管理技术成为水利部门和有关单位优化管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1-4]。为满足水利管理的复杂需求,水利部门积极思考并探索更加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收集并分析不同条件下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为信息共享和进一步的决策打下坚实基础[5-8]。本文在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灌区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信息化建设措施。

1 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水利管理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整个管理体系开展情况的预测和回应,这就需要构建覆盖全范围的应用管理体系,保障每一个管理流程的安全与连贯,并且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水利工程运行进行实时的分析和预测,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策略。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不同地域的水利工程数据信息相连,进而实现更高效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有效共享,这对于资源信息种类校对、信息量统计都具有很强的优化功能。

通过调研发现,新疆玛纳斯河灌区农业用水信息化系统信息传输方式单一、落后,信息化效率低,不利于灌区的高效运行与发展。随着灌区所在行政区域的城镇化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便捷,邮电通讯发达,商贸流通活跃,旅游信息等新产业兴起,相较于灌区信息化不足,灌区信息化建设是解决目前管理相对滞后最有效、经济的途径和方式,尽快完善灌区信息化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 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系统工作效率低

目前大部分新施工的水利工程已经采用了信息化技术作为管理工具,信息化技术在实际水利工程管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灌区不能有效获取水流变化的特征指标,导致灌区调度时尚未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水计划,往往依据经验来调水。因此,无效放水情况多次出现,导致用水与需水状况实际上不相符合,并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以及种植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同时灌区信息传输方式传统单一,仅凭借电话传输水情和农作物状况,不能满足快速有效的调水需求,与此同时,也未能和相关系统之间达成联网。此外,目前灌区雨量的采集、灌溉需水的分析、供水的调控均各自独立,导致工作效率低、进展慢,不能达到灌区高效生产的要求。

2.2 建设资金短缺

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必是制约灌区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瓶颈。灌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取水用水效益较低。灌区信息化建设贯穿于灌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行使用、检修维护等全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2.3 缺乏信息共享平台

灌区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虽然目前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络系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计算机网络建设和需求不相符合,设备、型号种类繁多,计算机应用多数处于单机运行状态,缺乏公用信息平台,已有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共享与利用。

2.4 信息安全保密性差

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够使信息保密传输,以此提高信息保护,还能够应用于,安全通信,为信息安全保密开辟崭新途径,提升灌区保密能力。此外,技术可能随着攻击者能力的提高遭到破解,灌区的信息安全每天都面临着风险。但信息化技术可实现不可破解、不可窃听的特性,因而是更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为提升未来我国灌区网络安全提供了坚实屏障。

2.5 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体系,未全部融合到水利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仍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对树立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掌握程度不到位,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均是当前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完备的问题。

3 信息化建设措施

3.1 创新管理模式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利管理智慧管理模式建设还能够有效推动深层次知识情报服务系统的完善,助力水利管理的多维度发展,以此为抓手才能更好地为水源检测、抗旱防汛、提供高效化的信息服务;同时依靠大数据等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资源在水利管理环节实现双向链接的信息化。

3.2 多渠道筹措资金

近年来,玛纳斯河灌区按照项目计划资金来源渠道,全力协调项目实施主体、融资平台,共同做好项目资金的筹措工作,严格资金管理,加强资金调度,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全力推动全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灌区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一是积极向灌区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进展和项目建设情况,争取主管部门支持。二是定期与上级部门开展土地出让金工作沟通会商。三是积极发挥间隙资金作用。

3.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有助于实现“一次汇聚、多次共享”,形成开放、共享、创新、协作的共享新机制。建立涵盖整个灌区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基础设施的信息共享平台。灌区大数据管理平台是灌区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开放网站是灌区各部门集中共有的信息资源平台。

3.4 建立信息安全系统

数据是否安全制约着灌区互联网的能否健康发展,玛纳斯河灌区应重视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保护工作,践行企业的责任。首先,灌区做好关于数据安全的整个顶层规划设计,其次,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整个信息安全系统。全数据、全系统、全流程等多个方面,来明确分工,推进信息安全系统建立和运行。在实际工作中,对数据分类分级,涉及用户隐私的信息,应严格管控信息享有与传输权限。

3.5 完善管理方法

基于灌区信息化建设实际生产需要,制定以下水利信息化管理方法:

(1)灌区监测。对大河下泄断面、第一总分水闸后东岸大渠、泄洪闸渠首闸前、八公里分水闸前的水位、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对上游洪水冲沟汇流处、312国道大桥和灌区水情进行拍摄监测;对上游堤防3个关键点的工程安全视频监控覆盖,并建设肯斯瓦特水库至夹河子水库之间的3D实景地图。

(2)水利信息系统建设。以灌区现有环境为基础,对机房、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等设施进行升级完善,使数据存储、信息安全和网络带宽不仅满足近期需要,也为后续发展预留较大空间。

(3)水利信息化保障建设。构建信息化运行最基本保障环境,成立信息中心,建设信息化运维保障机制、完成各单位人员信息化应用培训。

3.6 健全管理体系

不断深入探索水利管理智慧管理体系,以进一步加快大规模建立互动智慧云平台建设,拓展数据资源的应用范围,实现信息数据动态预测、分析定位的精细化,从而全面提高智能管理效率。此外,还可为水利基础工程建设提供依据,例如如果出现水旱灾情,利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其准确定位,同时借助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能够实时监控水旱灾情的动态,及时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降低水旱灾情的负面影响。根据各建设任务组成技术特点的不同,将灌区水利信息化平台分为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层等七大分层体系,分别为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体系、计算机网络体系、硬件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业务应用体系、应用交互体系。

4 结 语

水利工程涉及大量的信息往来,而通过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全面、可靠及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极大的便利。本文在对新疆玛纳斯河灌区农业用水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总结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构建灌区农业用水信息化发展平台,科学有效解决了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难题。

猜你喜欢

水利信息安全水利工程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基于三级等级保护的CBTC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