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023-01-11韩志超李广文

枣庄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教体育产业应用型

韩志超,颜 兵,李广文

(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0 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合理且熟练运用自身专业理论与技能的人才[1]。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是一套相对的概念,前者面向社会,注重一线生产和知识应用,而后者面向基础理论[2]。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高校刚刚开始转型,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输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站在国家纵深发展战略高度,积极部署人才战略,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校体育专业需要抓住机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按照当前产教融合理念进行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得到更为优质的人才资源。

1 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

1.1 产教融合背景

产教融合是高校与企业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是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力措施。在国外,“产教融合”出现了百余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美国的CBE等[3]。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教育改革,“产教融合”进入我国高校并成为高校热点。由此,高校进一步关注对新时代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体育专业能够形成产教融合的特殊形式,那么高校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当前体育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活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产教融合作为国家关注和支持的重点项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大机遇。高校体育专业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如与体育服务企业、体育制造企业的合作等,提高高校体育专业的影响力,提高体育生的就业率,完善高校体育产业与社会的衔接体系。在高校与企业合作后,高校体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探索,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所以高校以新的理念培养的技能型体育学生今后将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当然,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也应该具备更专业的职业技能,在校企联合培养和竞争中不断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和竞赛,将科研理论与实际业务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

1.2 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演变

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但是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而处于变化和发展过程之中。从宏观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单一型体育人才培养阶段、师范类体育人才培养阶段、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阶段、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阶段。

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单一型体育人才培养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苏联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体育旨在培养具有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体育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当时高校体育专业分属教育和体育两个系,主题边界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即培养体育教师。

二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1978—1992年),这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阶段。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对大学生提出新的素质要求。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高校体育学生的培养不再局限于体育教师这个行业,还大力培养体育科研人才和综合性体育人才,体育学科本身的宽度也得到了拓展。

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3—2016年),这是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阶段。体育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竞技和师资培养。体育学科与生物学、经济管理、医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体育人才开始服务于大众。对于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服务而言,“群众体育”已成为这一时期体育人才培养的主流。

四是在新时期(2016年到现在),这是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阶段。这一时期,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规模的崛起,整个市场呈现扩张态势。体育类职业逐步细化,市场上已经可以容纳更多数量与类型的人才。因此,高校体育专业要注重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特别是要具备对体育产业、金融领域的敏锐性,跨学科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实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以此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转型。

2 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为顺应国家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高校应积极提出应对方案,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使高校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大学森林中[5]。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是高校提升自我、解决当前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响应国家政策、适应当前多元化体育产业市场的必然要求。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助于当前高校增强目标导向

在培养目标上,虽然目前高校体育专业高举应用人才的大旗,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目标导向。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高校维持着一种“象牙塔”的封闭形态,与相关行业沟通不畅,对社会人才需求不敏感,没有对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进行调研,致使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人才培养层次不明确。高校仍然将培养中小学教师作为学生主要的就业出口,以至于体育生毕业后缺乏创新意识,而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中,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环节和校企联合机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有助于打破校企壁垒,增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导向。

2.2 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助于拓展体育专业学生通识素养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走向特色培养的道路。综合性大学、师范学校、体育院校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突出教育特色。综合性大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专业,但是我国体育生在就业和工作实践中往往遇到可胜任岗位狭窄的情况,除了一些需要专业运动技术的岗位,在其他实践岗位上表现并不出众。事实上,在我国一步步落实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政策的过程中,对体育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其涉及领域也相当广泛,包括外语、传媒、法律等一系列依赖实践的应用岗位。因此,高校在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时必须注重通识教育。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表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理念并没有得到体现[6]。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英语、计算机,人文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体育学生的人文素质偏低、知识面狭窄,对业内环境缺乏概念和了解。因此,在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有必要弥补通识教育方面的短板,提高我国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

2.3 应用型人才培养短板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专业毕业生与所在单位的双向选择已成为普遍问题。说到底,高校没有把握好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没有系统地研究和了解体育生的就业趋势。体育专业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体育专业规模大,体育专业毕业生持续增长,但就业方向非常集中,主要是在教育培训领域,以至于这些领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多元化体育人才短缺,不能满足广泛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围绕健康开展的体育产业项目增长很快,相配套的政策环境与增长的市场需求客观上有助于解决体育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了使体育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引导其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就业能力,推动体育人才培养多元化发展。

3 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当前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体育学生就业的客观现实,如何培养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体育教育从业者应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有必要立足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运用高等教育新理论,从人才培养定位、学科结构、课程内容、师资、校企合作和政府政策等方面着手,其中培训计划和路径尤为重要。

3.1 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要面向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面向产业人才需求,整合多元化市场,找到自己的办学特色,选好培养目标,积极建设学科专业,把握人才培养的主动权,培养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上,特别要注重将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将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相衔接,将体育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相匹配。以企业需求为标准,通过合作让体育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调整专业设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做到学以致用。这不仅有助于体育产业在用人时有人才,也有利于体育毕业生在择业、创业时拥有自主性。

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是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有利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体育职业非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业后,一方面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单位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具有不断完善专业、不断更新理论的能力。因此,这些因产业而产生的应用型人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不同行业,助力我国体育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3.2 改革学科结构和课程内容

学科结构和课程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推进学科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创新。

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应用型人才,另一类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分别设置体育学历应用课程和技术应用课程;在这一课程分类下,根据各高校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高校体育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3个课程板块。具体来说,要设置合理有用的通识课,以及与人文知识和专业素养相关的课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和必要的产业素质。

3.3 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因此,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名师队伍,是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还需要拥有丰富的体育行业实践经验[7]。

第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为体育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空间,让教师有定期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有到企业进修的机会。同时,要为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提供经验分享的平台,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要以公开课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从而形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更多的专业教师从中受益。

第二,引进企业的高级专家和人才。引进体育行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使之成为高校特聘教师,给高校体育教师做引导性讲座,分享体育行业情况和人才培养经验,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流通。考虑到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储备比较完善,可多从行业内聘请专家进行实践教学,让实践活动进课堂。此外,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应合理活化和利用校内资源,由校内一些老师开设通识课,巩固学生的经济学、金融学、产业学知识。让外聘的专家与学者定期在毕业季组建一个临时的就业指导小组,深入到学生当中开展就业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其明晰体育产业现状和市场需求。

3.4 深化校企联合办学

促进校企合作深化的首要工作是高校要对自身的办学特色、校内资源、王牌专业、学生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配套的企业资源。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点对点”形式,以“对口实习基地”为主要合作关系,没有更为深入的互动。在未来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和企业要打破这种“点对点”关系,双方都要参与到对方的工作中[8]。一方面,企业要选派专家来校内开展长期宣讲活动,并且与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自身资源组建专业的法务、心理、业务技能指导团队,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保证他们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能够搜集足够多的社会资料和信息,了解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和业内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自己的培养方案,建立品牌效应,提高高校知名度。因此企业与高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双赢”。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应该实行二合一制度,校企联合办学。高校体育专业承担着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课程的选择、学科内容的教学,在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可以根据地方特色,与高校合作打造特色体育专业,创办特色体育产业班,创立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育人才,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适应社会和明确未来的职业生涯,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让体育毕业生提前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减少高校人才与企业磨合的时间,促成高校与企业的有效衔接。深化校企合作,有助于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3.5 争取政府支持,优化环境

政府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者,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促进和引导作用[9]。高校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如果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就会稳步发展。

首先,政府应更加重视高校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完善产教融合相关的法律制度。在相关制度制定过程中,要明确高校和企业的责任,量化各自的任务,促进和引导企业和高校友好合作、共同发展,为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高校和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并设立校企融合的担保机构,保障双方权益[10]。因为市场有其灵活性和盲目性,需要政府监管。政府要优化人才培养的市场环境,积极规划体育产业,细化体育产业市场,扶持特色体育产业,搭建体育产业资源互动平台,真正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更好地为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提供就业发展平台[11]。

其次,政府要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密切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的产教融合。政府应积极搜集体育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信息及相应的建议,并将其反馈给高校,同时以建议为导向进行相关的教育投入,以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水平。

最后,地方政府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做好政策的宣传,使高校有政策可依,使高校体育在专业课程中贯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当地的区域发展和体育产业的现状,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发展信心、拓展体育产业发展前景、缓解人才流失。

4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产教融合是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站在时代前沿,思考如何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是当前高校深入探索的方向。开展高校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理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为高校其他专业和其他高校的个性化开发和探索提供参考。虽然目前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的不断努力,通过深化体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水平将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逐渐走向成熟,高校体育人才将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产教体育产业应用型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