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探究

2023-01-11

中学语文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课堂笔者

■ 樊 璐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设立能够引领学生主动思考的预习,也就是“一问三答”式的预习。在课堂上,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朗读、记忆词语等环节之后,回答出教材中的问题,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种预习方式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坚持的学生却很少,只有在学习中长期坚持,提问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学生们在经过一学期的问题意识培养之后,就会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主见,课堂上也经常迸发出思维的火花,问题意识就会慢慢巩固。例如在教学《孔乙己》的时候,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后,多提问,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他们从小说的字里行间到整体构思的分析,都呈现出来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一个比较适宜的方式就是“质疑”,质疑就是对课文中的一些观点给予否定,哪些问题自己不明白,哪些问题自己的理解和别人不仅相同。质疑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生成精彩的问题。

笔者曾经执教过流沙河创作的《理想》这首诗,这首诗歌内容丰富,情感充沛,同时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学生们在朗诵的时候容易产生联想。本次课程是在其它学校参加的优质课比赛,面对的学生是陌生的,任课教师并没有提前安排预习,需要教师讲解很多东西,面对这样的教学情况,笔者采用了质疑的方式进行教学,从最后的效果来看,学生的热情高涨,提出了很多问题。笔者本着尊重学生体验的原则,对他们的质疑进行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还不时的将问题引向思维深处。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只有教师及时播撒下问题的种子,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唤醒,课堂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会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拓宽提问的范围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是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其实没有问题就是很大的问题。笔者曾在执教鲁迅《故乡》的时候,就首先要求学生对文本提出质疑,结果学生一个问题也没有,这个时候,笔者让同学们上了一节自习课,在课上笔者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就此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类,把这些问题分为了七个话题展开教学,整节课效果很好,学生们讨论问题很热烈。为了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具实效性,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1.提问要善于寻找不同的角度

我们在课堂上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看看学生想的是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有效的指导问题的深度,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思维力,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探究文章的情节和人物。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性提问,避免一些随意性的提问,要把提出的问题具有指向性,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思想提出问题,从文章的主题中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悟文章的文风和言语。

例如在教学《呼兰河传》的时候,笔者就运用了一系列的“愿意”对学生进行提问,借助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怀念。如果换一个角度,采用逆向思维去提出问题,学生们很容易发现文章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果不愿意,就会一根黄瓜也不长,也不会开一朵花,更不会有人们去问他。在这样的一系列的“愿意”之外,没有想到还会有很多的“不愿意”,试想一下,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能影响到作者的心情?我们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就会加深,也会明白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只有通过多样化的、不同角度的提问,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才能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2.于无疑处生疑

孙绍振先生曾经告诫语文教师:“你们面对的不是一无所知的人,而是自己认为自己是已知者,我们假如不能从已知者中揭示出未知,指出学生们在理解上的盲点,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帮学生拔开迷雾,就会辜负我们的光荣称号。”语文学科和其他的学科具有很大的区别,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有自己的生存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知识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就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其次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也会在网上获取一些知识,我们的学生具备了在网上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的能力,他们在网络上能够自己搜集到一些知识,甚至比教师给他们提供的知识更加全面,这就会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在这种学情下,教师就需要善于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的纽带,引导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

作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尝试着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他们的一些固有的观点中设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搭建起学生们从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的桥梁。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深层次的问题,就找到了解读文本的新角度,就发现了表层现象下的本质,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多了,学生容易从已经学过的文章中进行多角度综合思考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着提出问题,就会收到一定的实效。

三、重视提问实践,提高问题质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对学习的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会了提问的方法之后,教师就要学会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的去学习,在阅读中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初中学生在用自己的观点和眼光去理解和解读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积极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然后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离不开古诗词教学,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一般会采用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借助古诗词的背景和材料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容易帮助学生很快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在含义,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养成懒散的学习习惯。这对这一现状,笔者采用了“我来讲古诗”的学习方式,整节课分为朗读、提问、讲解三个教学环节,从整个实践过程来看,学生最喜欢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陶醉在提问和回答的乐趣中,有的学生以问倒自己的同伴作为乐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们就会在课下多阅读、多思考、多提问,这样自能保障自己能站稳讲台。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们会发现只要自己善于学习,一些问题自己在网络上是能够找到答案的,然后在这些地方加上自己的思考,就能找到未知层面的知识和问题,就会展现出自己的课堂魅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就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已有答案提出疑问,只有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到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才会得到落实。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语文课堂笔者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老师,别走……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