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多村联动振兴 打造乡村共富单元
——常山县“三塘模式”的实践及启示

2023-01-11黄莉莉谭小建

浙江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乡贤共同富裕集体

文/黄莉莉 谭小建

推动多个乡村联动,促进多个乡村的功能集成、系统整合、跨界发展,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模式

如何让资源禀赋不强的偏远乡村加快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一直是个有待破解的难题。黄塘、达塘、郭塘“三塘”是位于常山县北部山区新昌乡的三个偏僻村,原本都是“落后村”,通过推动多村联动振兴,创造了“三塘模式”,创新了山区乡村联动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模式与路径。

乡村联动振兴的核心价值

乡村联动振兴是以若干个村庄的自然资源、特色产业、乡愁文化、民居建筑、乡土人才、资金技术、公共服务等要素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定,形成资源要素集聚,以提升乡村整体人居环境、增强乡村经济核心竞争力、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实现乡村片区化、组团式振兴。

统筹城乡空间规划,助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一是重塑城乡发展格局。积极构建“大都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群+美丽村庄”的总体布局,形成特色化的空间格局,构建双向互动、互补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二是完善乡村整体功能。通过乡村联动建设,打造高品质的宜居环境,吸引城市资本、居民,加快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三是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激活乡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居环境等生态经济价值,促进区域内产业集聚提升,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

迭代升级乡村建设,助推乡村高质量振兴。一是推动景区村向大风景区转变。连点串线,打造特色,发挥各个乡村集聚协同作用,推动全域大风景区建设,形成服务设施完善、主题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整、文化底蕴深厚、信息互联互通的大风景区。二是盘活农村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发挥各乡村的优势,提高乡村的分工合作效能,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三是建设共富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把握全域旅游发展趋势,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实现建设美丽乡村到经营美丽乡村的升级,促进乡村共同富裕。

促进产业关联发展,助推高质高效产业体系建设。一是优化乡村产业布局。以乡村联动建设为基础,推动“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多村联动”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构建新型乡村产业创新平台。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加大乡村招商引智建设,打造双创示范基地、大学生乡村众创空间、乡贤回归理事会等,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从业主体,多层次多元化支撑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创新治理机制,助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一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继承发展“枫桥经验”“后陈经验”等优秀治理经验,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乡村管理模式。二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利用宅基地使用权吸引社会资本和人才回乡,改善提升乡村生活水平。三是完善农村利益联结保障机制。通过乡村联动建设,建立“政府+企业+农户”的利益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加农户收入。

“三塘模式”的创新实践

创新“投资+管理+分红”的黄塘模式。黄塘村原是典型的山多地少、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如今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3A级景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一是公司化规范运作。注册成立浙江常山黄塘旅游景区开发公司,将项目运营与村级政权分开,建立监事会、股东大会等内部机制。二是山水资源折价入股。由村集体与股东商定,将河道、土地等集体资源算作股份,实现项目发展与村庄提档“双赢”。三是集体村民现金持股。该村从集体收入历年结余中拿出一定资金,入股旅游开发公司,占33%股权;村两委干部、种植大户、在外能人等8名投资人投资入股。项目建成运营后,持股村民按“个人持股+集体持股+利用资源”3项、其他村民按“集体持股+利用资源”2项进行分红。

“早上好”“家文化”治村的达塘模式。达塘村曾是一个基础设施差、矛盾纠纷多的落后村。在乡贤“领头雁”陈重良带领下,通过收购废旧水泥厂,打造高端民宿,带动村民每年增收100余万元。一是打造“家文化+基层治理”格局。把村民当作“长辈”,支持“家庭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党支部书记作为“家长”,负责团结带领“家人”干事创业。二是强化产业“造血”引领经济发展。由村集体牵头收购废弃水泥厂,打造出华东地区最高端的工业风民宿——申山乡宿。通过种植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带动80余名劳动力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每年增收30万元以上。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围绕乡村旅游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建成一批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依托党建培育、乡村治理、产业提升,精心打造“全国支部书记培训学院”。

“村企结对+环保治村”的郭塘模式。郭塘村过去是一个无产业、无项目、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的“四无”村。该村结合绿色环保理念,做大月季产业和浙能集团扶持光伏发电,推动村集体每年增收50余万元。一是乡贤回归激活力。招引乡贤书记张荣回村任职,提出“环保治村”理念,动员村民利用废弃材料打造美丽乡村,建成村口袋公园、最美红枫村道、网红庭院等项目,成功走出“无钱办事”的困境。二是村企结对增动力。郭塘村与浙能集团成功结对,合力推进消薄工作,实施屋顶光伏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农户增收20多万元。三是盘活资源强内力。将村民闲置土地统一流转至村集体,成立文化创意公司,大力发展月季产业,通过月季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8万元、村民增收45万元。

“三塘模式”的启示及建议

推动多村联动组团,创建共同富裕的新单元。一是实施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创建。以乡镇或多村为创建单元,以未来乡村为目标模式,以强村带弱村和先富帮后富为路径,推动美丽乡村风景线向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迭代升级。二是实施区域资源整合共享行动。以多个村资源整合行动为主抓手,推动乡村优势资源共享,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三是推动村庄经营模式机制创新。推动乡村与时俱进创新经营模式,在全省系统总结并推广一批文旅创意兴村、生态资源兴村、抱团结对兴村等成功模式与经营机制。

引导优秀乡贤回村,激活共同富裕的领头雁。一是落实各级书记抓共同富裕的责任机制。强化县委书记抓重点、建机制的“总指挥”定位,乡镇书记跑乡村、抓谋划的“建筑师”定位,村书记带群众、强产业的“班组长”定位。二是要下大力“引贤回乡”助力共同富裕。坚持发挥党组织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力,把事业有成、一心回报家乡的在外党员和优秀乡贤请回来。三是积极引导新乡贤回村担任村干部。大胆探索和创新乡贤治村模式,支持新乡贤回归担任“村头雁”,建立赛马平台、赛马机制、考评机制等激励“头雁成长”。

塑造村域精神文化,打造共同富裕的生态圈。一是实施村域精神铸魂行动。把挖掘和塑造村域精神作为全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细胞工程,倡导全省所有村都塑造和凝练“村精神”。二是实施村域文化创建行动。倡导村庄厚植邻里和睦、勤劳致富、共创共富的文化氛围,以村域文化搭建最优干事平台。三是实施红色基因薪火行动。加强乡村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

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打通共同富裕的产业链。一是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式发展。构建“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特色产业集群模式。二是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推进“农业+”行动,鼓励山区乡村依托特色产业打造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全产业链,做深“补链、强链、扩链”。三是推动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把农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山区农业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构建“互联网平台+农户”的数字赋能村域共创共富新路径。

猜你喜欢

乡贤共同富裕集体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我为集体献一计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警犬集体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