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升华实践能力的高三语文复习课

2023-01-10李欣忆

中学语文 2022年35期
关键词:命题试卷解题

李欣忆

高考关注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若让学生不断尝试角色转换,站在命题者、讲授者、阅卷者等不同角度思考,“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从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学生由做题者变成命题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命题、学生做题,是教育的常态。因为深受这种思想的束缚,教师绞尽脑汁地命题,学生费尽心思地做题;教师命题越来越难,学生做题越做越累。铺天盖地的试卷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甚至麻木。一套套试卷像山一样压在头顶,一道道题目如迷阵一般困扰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变成做题的机器,根本没有“征服”题目的欲望,何谈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将命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分析题型特点和考查形式,思考命题特点和设题规律。这样的角色转换既能让学生熟悉题型特点和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构建起来的知识,要比被动接受并记忆教师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知识,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当学生在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的课堂活动中找到了那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他们也就真正实现了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下面以补写语句复习课的课堂活动设计为例。

1.角色转换,自主命题

将学生分为A 组和B 组,各给出两个语段,让他们站在命题者的角度,逆向思考,分别为其中的一个语段选择三个句子作为考查补写的句子,要求阐述理由并给出评分标准和详细解析。

2.交换解题,批改点评

(1)A 组和B 组的同学互相交换,各自做题。

(2)A 组和B 组的同学交换批改,互相点评。

(3)A 组和B 组的同学交流经验,碰撞思想。

3.答疑解惑,班级评选

(1)板演两组同学的答案中错误率较高的句子,让命题人详细地讲解命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2)让学生们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命题者并予以嘉奖。

4.课堂检测,小组PK

(1)A 组和B 组共同完成一道补写语句题。

(2)组内讨论后,两组分别派出一名同学,板演答案。

(3)由命题者批改答案,并根据两位同学的得分情况,评出最佳小组奖。

5.总结技法,呈现导图

这节课打破了传统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因其枯燥、低效、程式化而困扰教师与学生的僵局。角色转换,让学生对命题有新鲜感;逆向思考,让学生对题型有深入了解;小组竞赛,让学生对题目有挑战欲;交流讨论,让学生对解题有自信心;班级评选,让学生对自我有肯定感。尤其在小组命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不同的声音交错,不同的观点碰撞,不断擦出思想的火花。这一刻,创新思维在课堂上飞扬起来,并以不同的形态呈现:有的小组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小组发出阵阵掌声,有的小组奋笔疾书,有的小组会心一笑……组内交流时,每位同学都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得知有同学跟自己选择同一个句子时,强烈的共鸣感让他们兴奋不已,欢呼不断。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强烈,师生相处,其乐融融,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课堂上,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有效投入课堂实践活动,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将自身的语言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解题时自觉运用。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语文课堂的常态,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的讲评课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规范过程,开阔思维,提升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之,低效的讲评课不仅味同嚼蜡,台上天花乱坠,台下昏昏欲睡;而且不利于学生探究解题思路,改进并强化思维训练。因此,要想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订正试卷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评试卷。

首先,学生要对自己试卷上的错题独立订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对自己所做错题的内省和纠错的过程。内省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指导,主要通过自我检验、自我醒悟而不断地进行学习。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每个人内心深处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内省。学生在内省和纠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享受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失败的勇气和信心。高三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可即便如此教师也要舍得给学生时间,“满堂灌”式的讲解无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经历内省和纠错的过程。

接着,学生可针对试卷上尚未解决的错题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订正,当然独立订正与合作订正并没有绝对的时间分界点。合作订正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角色转变的过程。有时是某个同学在细致地讲解给另一个同学听,有时是这个同学又和其他同学一起听别人讲解。在角色的不断转换中,学生们忘我地投入到课堂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研究,每个人在这一活动中都获得了进步:讲解题目的学生,在细致地讲解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解题能力;听别人讲解的学生,在刨根问底的过程中找到了解题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合作讨论的学生,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或开启了新思路。

最后,学生还需要班级集体讲解。通过自主独立订正和小组合作订正基本可以解决试卷上的大部分问题,剩下来的小部分未解决或争执不下的问题则需要班级集体讲解。在集体讲解时,学生的角色仍然是“演员”,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次他们要走上讲台来讲解。教师的角色则根据学生的需求,在“观众”和“导演”中随时切换。学生在讲台前自由地讲解自己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时,教师只在必要时适时点拨、引导,如引导学生结合同类题型归纳题型特征和命题规律,或引导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寻找变式问法或提出新的考查方式等。

变身“演员”后,学生们充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在订正和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寻求新方法,整个过程充满探索的欲望和自信。他们在讲解题目时,不仅能准确传达信息,而且能跟同伴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创新和探索能力强的学生还能够深挖试题功能,开始思考如何将题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芽而后茎,茎而后叶,叶而后花,花而后果。”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是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升的。因此,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倾听与分享,沟通和协作中,充分展现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升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命题试卷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解题勿忘我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