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思考

2023-01-10包永青

四川水利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资助育人

孔 璞,杨 丽,徐 皓,郭 妍,包永青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0)

高校资助育人不仅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健全学生资助制度”[1]。2017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明确指出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2]。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指出“完善精准资助育人,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3]。从上述相关文件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相应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从《2020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4],2020年资助资金2408.20亿元,资助学生14617.50万人次,各类资助金额较上一年度有明显增幅,进一步印证了学生资助工作水平在持续提升。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扶贫工作重点转向稳定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5]。面对如此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作为水利院校,应将大禹精神、李冰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有机地融入到资助育人工作中,以优秀水利文化浸润学生,提升育人功效,为推进我国教育扶贫事业的发展与水利保障乡村振兴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学生资助工作情况,本次选取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作相应的问卷对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9份,调查数据中家庭经济困难生占比82.14%,非家庭经济困难生占比17.86%。其中男生占比54.77%,女生占比45.23%,男女生比例相对均衡,大致符合该院校学生总体男女生比例,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1.1 资助政策的了解及落实情况

目前四川省高等教育资助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四川省属高校毕业生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奖补、服义务兵役国家教育资助、直招士官国家教育资助、退役士兵学生学费减免、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特别资助及绿色通道等。各高校对于这些资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困难学生是否能享受到相应的资助,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关怀。通过此次调查发现,70.48%的同学表示对学校的资助政策“了解”,26.67%的同学表示“了解一点,但不全面”。关于同学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就读学校的资助政策这一问题,“从班会和辅导员老师处了解”的同学占93.64%,“从资助中心了解”占57.27%,也有52.73%的同学表示“从同学和朋友处获悉”。通过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学校资助宣传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但当前仍然存在一定量的学生对政策了解不深,了解不透,且资助政策的了解途径相对单一。因此,在资助政策的宣传上,应当采取更加丰富的形式,更加多元的途径,确保困难学生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标准。

1.2 育人活动开展情况

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要求要全面推进资助育人。通过开展一系列契合时代特点的资助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与心理培育、品德塑造和能力提升,全面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此次问卷调查在对于学校开展的资助相关的育人活动看法问题上,82.73%的同学表示“育人活动非常有必要,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迪”;6.36%的同学表示“学校资助帮助了我,但没有给我人生启迪”;另外还有8.18%的同学则“不了解相关情况”。在对“您参加过哪些育人活动”问题上,67.27%的同学参加了“诚信主题教育活动”,63.64%的同学参加了“感恩教育活动和励志教育活动”,50%的同学参加过“勤工助学”活动等,还有15.45%的同学表示“从未参加过相关活动”。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资助育人活动很有必要,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未参加过育人活动。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提升育人活动的质量和覆盖面。

1.3 学生思想及认知情况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要“扶贫”更要“扶志”,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此次调查发现,13.64%的同学表示身边存在虚报家庭经济情况以获取资助,42.73%的同学表示身边偶尔会有上述情况发生。由此表明,部分学生缺失诚信存在“骗助”现象。关于“得到了资助,您将把它用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同学表示会用于“必要生活开支及学费”,18.18%的同学表示会用于“娱乐和其他方面”;对“各项奖助学金的设立是否让有你努力学习的动力”这个问题,72.73%的同学表示“很有动力”,24.55%的同学表示“动力一般”,2.73%的同学还“没有动力”;关于“周围获得奖助学金同学的经历对你的帮助”问题上,50.91%的同学表示很受激励并以此为榜样,36.36%的同学表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6.36%的同学是单纯的感动,还有6%的同学表示无任何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思想积极向上,各类奖助学金的设立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且能够以身边的榜样为力量,激发自己奋发向上的斗志。但也依然存在一些学生对资助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缺乏自立自强意识,依赖心理和惰性严重,甚至弄虚作假。

1.4 资助机制及资助队伍建设情况

资助育人工作成效的提升离不开专业的资助队伍与完善的工作机构。进一步调查学校资助育人机制情况表明,在关于“学校的资助育人体系或机制是否完备”方面,54.55%的同学表示“很完备”,39.09%的同学则表示“一般”,还有6.36%的同学还“不清楚”。此次调查中,63.64%的同学对“当前的资助育人工作存在哪些问题”的回答是“物质关怀为主,心理关怀不够”,44.55%的同学认为“育人内容和学生需求不匹配”,40.91%的同学表示“育人平台质量低、队伍建设不足”,还有23.64%的同学回答“育人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上述调查反映了当前资助育人的心理关怀不足,育人内容未能契合学生特点且形式过于单一,资助队伍建设不全等,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足,资助育人成效不佳。

2 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议

2.1 提升资助育人理念,强化育人意识

资助育人是指在落实资助政策、实施资助举措的过程中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或效果[6]。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及政策性文件,给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家庭经济水平逐步提高,贫困生的学费、基本生活费得以保障。在此情况之下,高校资助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特点及要求,转变资助理念,将过去的以解决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为目的的救济性、保障性资助转向以人格与能力培养为内涵的发展型资助。

发展型资助应逐渐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同时也必须坚持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7]。在此过程中,资助队伍要摒弃资助资金发放到学生手中即完成资助工作的思想,要注重学生受助之后的价值引领及素质提升,切实发挥资助的育人功效。

2.2 完善资助工作的过程管理

学生资助是一项惠民工程,它既可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有书可读,促进教育的公平性,也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因此,在资助工作中,首先是要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及时将上级资助文件政策传递到困难学生中。在信息传递给资助工作人员时不能简单机械地将文件转发,应当对重点部分进行解读之后再宣传或重点宣传,避免部分学生理解对文件理解不到位,产生误解。其次是要把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关,这是整个资助工作的重要一环。目前四川高校使用的《四川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已取消了民政部门盖章,改为个人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承诺。这对学生的诚信提出了考验,也对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认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是资助工作过程透明化,不仅仅是困难认定及助学金评选过程和结果透明,还包括资金的查询和发放透明化,如建立学生财务系统中增加学生的卡号更改、资金发放查询等,既方便学生及时掌握资金款项发放情况,减少部分学生因卡丢失资金未能及时到账的疑虑,也减少资助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资助效率。

2.3 打造优质的育人活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针对当前部分受助学生仍存在的独立自主意识极为欠缺,惰性心理和依赖心理严重,诚信问题突出,感恩意识淡薄等问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努力打造形式丰富、数量合理、质量可靠的育人活动,通过活动凝聚人心、提升育人效果。如围绕诚信开展相关育人系列活动,制作诚信短视频、宣传画、诚信征文、诚信榜样和故事、诚信档案、蜀水文化、李冰文化活动等,在校园文化中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担当精神。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易班APP等学生粘合度较高的社交媒体发布感恩事迹和励志故事,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唤起他们的感恩之心。围绕“助学·筑梦·铸人”“点滴护水”等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学生资助典型个人和水利学子优秀事迹,发挥朋辈的榜样力,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中奋起拼搏,不断培养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

2.4 加强育人队伍建设

高校资助育人队伍是落实资助育人政策、完善资助育人体系的主干力量,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的核心关键[8],加强资助专业化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资助育人质量的关键一步。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专职资助工作人员配比不足,尤其是各二级学院资助队伍力量薄弱,资助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兼职。而辅导员日常事务繁杂,加之资助工作项目较多、工作任务较大,致使他们在资助育人方面的投入精力非常有限,资助育人工作只能浮在资助层面或简单机械地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育人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在人员配置上,应当按照学生比例足额配齐专业资助队伍人员。其次,在专业方向上,应当定期开展资助队伍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使资助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熟悉新的资助政策、接收新的资助育人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推动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开展。

3 结语

资助育人不仅是“三全育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水利院校,具有水利行业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应当按照国家教育发展不断地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加大资助宣传力度,持续深化育人理念,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和资助工作过程管理;另一方面,应努力构建形式丰富、质量可嘉的特色品牌育人活动,厚植水利行业“科学、求实、创新”的价值取向,扎根西部,践行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精神,为新时代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