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广西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建设探讨

2023-01-10牛兰兰李小芳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1期
关键词:坡耕地石漠化水土保持

牛兰兰,张 超,李小芳,樊 华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120)

广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科学论证提出2035年水土保持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水土保持阶段目标。新时期对水土保持提出新的要求。在以往水土保持经验的基础上,找出符合广西特点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因地制宜科学构建广西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建设体系,推进新时期广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1 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

1.1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2020年广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8454.01km2,占全区面积的16.19%,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桂林、南宁、崇左、柳州等地。水土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轻度侵蚀面积26004.07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7.63%。部分山丘区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沿海地区有少量风力侵蚀,区内喀斯特地貌显著,由于长期水土流失而引起土地石漠化。

广西涉及1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1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4个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5个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1.2 水土保持现状

广西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石漠化片区等区域为重点,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森林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护林建设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为依托,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有序开展水土保持审批、管理、监督检查、监测等工作。2016—2020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536.79km2,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299.69万t,受理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0946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1474个,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1.8万余次,并全面完成了全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及21个水土流失监测点数据采集和资料的整理汇编。2020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38454.01km2,较2019年减少了432.84km2,较2011年减少了12082.77km2,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均大幅降低,生态环境有效改善。201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并成立了自治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组,2018年以来每年组织实施对各设区市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及时公布各年度考核结果。

2 问题与挑战

广西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均大幅下降,但仍有水土流失面积38454.01km2,桂西北等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且贫困县、贫困村多集中分布于桂西北等水土流失较严重区域,2020年虽然已全部贫困摘帽,但仍需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助力群众增产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析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治理难度小、工程见效快的水土流失区已基本得到治理,后续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加大。受投资等因素影响,已实施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存在标准不高、保存率低等问题。长期以来,水土流失治理以传统的综合治理为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等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统筹水土流失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水系生态整治、乡村振兴等的治理模式有待强化,治理理念需要创新。

3 水土保持总体布局

将水土保持与广西主体功能区战略相结合,根据广西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特点,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为防治重点,结合自治区水土保持区划,构建湘资沅上游、柳江上游、桂贺江上中游、桂中大瑶山、桂西南十万大山等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对江河源头区、湖库型饮用水源地等区域实施重点预防保护;加强桂南沿海人居环境改善和水源保护,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进桂东北、桂东、桂中地区坡耕地改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保障耕地资源及生产力持续稳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及桂东南崩岗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提高土壤持水保土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4 主要建设内容

4.1 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建设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水安全保障等对水土保持的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建设。以湘江、永福江、资江等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饮用水源地、生态脆弱区等区域为重点,通过封育保护、生态补偿、能源替代等措施,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维护水源地水质安全,提升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预防水土流失;以国家及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县、石漠化严重县为重点,持续推进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沟河湖库水土保持、崩岗治理等,提高土壤持水保土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药材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以广西岩溶石漠化片区为重点,以坡耕地、石质山地、落水洞为主要治理对象,山水田林路渠村综合规划,因地制宜实施水土保持和调蓄措施,协同推进生态修复与区域经济发展。山峰以封育保护为主发展水源涵养林,坡面种植水土保持林防止水土流失;山麓和洼地发展农、果、药材、休闲旅游复合生态农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以坡耕地面积大且集中分布、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生产生活的区域为重点,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坡耕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培育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将25℃以下适宜坡耕地改造成梯田,以土坎梯田为主,注意表土回覆,配套蓄、引、灌、排系统和田间道路等辅助设施;坡度较陡、距离村庄远、缺少水源的坡耕地发展经济林果、药材或种植水土保持林。

(3)沟河湖库水土保持

积极推进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对河沟、湖库边坡进行整治,修建小型拦、蓄工程,建设植被保护带、碧道,改善生产条件,发展特色农林产业。以龟石、宁冲、苏烟等水库水源地为重点,将国土空间管控与预防保护结合起来,通过采取封育管控、局部治理等措施,维护提高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功能;以近村、近路、近田的区域为重点,开展沟道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发展生态养殖,注重清洁小流域的功能与建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崩岗治理

以近路、近村、近田、近河的崩岗为重点,开展崩岗专项治理。将崩岗治理与沟道治理、防灾减灾、产业发展相结合,采取“上截、下堵、中削”的治理措施。崩岗出口处修建谷坊,拦沙缓洪;在崩岗顶部及岸坡开截流沟;崩岗周围及时采取植物措施围封,保护耕地及土壤资源,提高抗侵蚀能力,提高综合农业生产能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4.2 水土保持综合监管

深入贯彻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强化政府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能,完善广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责任追究,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推进生产建设活动监管,建立健全人为水土流失常态化监管机制;围绕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的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支撑体系,持续推动广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强化监测成果管理与应用;加强3S技术在水土保持监管等工作的应用,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管理效能和水平;加强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应用,完善构建水土保持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为新时期广西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实时信息服务。

5 结语

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多学科,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新时期广西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和区域战略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把广西水土保持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内容和模式,最大限度维护和提高广西水土保持基础功能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为实现“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坡耕地石漠化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