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项目化教学的设计要点

2023-01-09张乐群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沙拉成果探究

张乐群 胡 蝶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强调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开展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科育人价值的凸现摆在核心位置,转变英语学科育人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运用项目化学习的理念与技术来开展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1]。虽然项目化学习可以作为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解决方案,然而就目前的研究与实践来看,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难点。以下,笔者结合译林版《英语》四(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的单元整体学习项目——Nice Salad Direct Broadcasting(美味沙拉直播间),探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项目化教学的设计要点。

一、问题剖析:英语项目化学习设计的难点

英语学科开展项目化学习,既要考虑学科逻辑,也要考虑生活逻辑;既要遵循项目化学习的规律,也要遵循英语教学的规律。这种复杂的局面常常让教师觉得项目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驱动性问题的设定之难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项目学习中去,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已有实践来看,目前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大致有以下两种设计思路:一是基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此类问题虽然具备教育性,但却未必针对学生自身的问题;它们也能将学生“卷入”其中,但缺乏对学生真实需求的考虑。这种设计思路在问题的真实性上打了折扣,因此经常遭到质疑。另一种选择是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此类问题虽说对学生是有意义的,但是它需要被赋予英语学习的意义。小学生语言知识与基本储备有限,在真正的项目实践中难以全程使用英语参与,这导致项目学习的英语学科色彩不浓,反而更像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如何设计出一个既能解决学生真实问题,又能激发学生浓厚语言学习兴趣的驱动性问题,是摆在项目设计者面前的首要难题。

(二)探究实践的组织之难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解决一系列问题,扫清学习的障碍,最终获得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然而在大多数英语项目化学习中,探究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和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究的时间有限。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导致学生虽有探究的愿望但只能是日短心长。二是探究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不明显。教师在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时更多地关注如何构建项目的整体框架,忽略了项目实施中对学生实际水平、生活需求、主动参与的考虑。三是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项目只是为了达成操练目的而设计,只是换一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没有进行主题、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层次挖掘,因而探究更多的是浅尝辄止。概括起来看,探究的形式主义倾向严重,更像是在走过场。

(三)公开成果的定位之难

项目化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要创造能解决驱动性问题的物化产品。可难题就在于:英语项目化学习究竟用什么来作为成果?又如何评价呢?项目结项成果与有待解决的驱动性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从学科逻辑出发设计驱动性问题,那么在成果形式的设计上相对简单,一般采用演讲、汇报、小报、视频等形式。这类形式的成果操作性强,但却少了项目化学习的神韵;对检测学习效果有用,却未必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如果驱动性问题来自学生的真实问题,那么成果往往相对复杂,譬如设计建造物、提供解决方案等,这类成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用能力,否则是无法完成的。除此之外,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如何才能作为学生素养发展的证据得到采信。很多学习项目做完之后,成果表达热热闹闹,但是很难评价每一个人的发展。

二、难题破解:小学英语单元整体项目化教学的设计要点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并非只有项目化学习一条思路,但如果要运用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和技术来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必须解决上述三个难题。事实上,上述三点也正是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上的“痛点”和“堵点”。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个小学英语单元整体项目化教学的设计要点。

(一)在真实情境中锚定研究问题

基于项目的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还是要在驱动性问题的真实性上下功夫。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包括他们个人的小生活和公共的大生活,这些才是真正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地方。学生有很多问题希望得到解决,有很多需求期望得到回应,这正是学科育人的契机和着力点。我们的做法是,关注“真实的情境、真正的问题、真切的体验”,也就是将英语课程单元主题“抛锚”到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在真实情境中锚定学生想做的事情、想学的本领和想研究的问题,据此设计驱动性问题。这样的驱动性问题将学习和生活联结起来,是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做到的,并且它不会因为项目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切地、持续地体验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译林版《英语》四(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时,对水果种类、营养价值十分感兴趣,于是产生了亲手制作一份水果沙拉并且推荐给他人品尝的想法。教师基于新课标分析教材,根据“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主题范畴和学生需求确定本单元主题为“合作制作沙拉,倡导健康饮食;积极主动合作,友好互助分享”。考虑到“厨师、服务员、品鉴师、小主播”这些社会角色的语言特点和劳动素养能满足学生对于制作并推荐沙拉的需求,教师在与学生讨论后,决定真正开展一次制作沙拉、品尝沙拉、推荐沙拉的项目化学习活动——Nice Salad Direct Broadcasting(美味沙拉直播间)单元整体学习项目。

教师以“情境+问题”的形式确定了本项目的驱动性问题:Welcome to the“Nice Salad Direct Broadcasting” project.You can make salads,taste salads,and try to play the role of chef,taster,waiter/ waitress or anchor boy/girl here.You can recommend your salads to your favourite person too.Do you want to join in the project? How to join in i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environment? Let's get it started! (欢迎来到“美味沙拉直播间”!在这里,你可以和伙伴讨论制作沙拉、品尝沙拉,还可以扮演厨师、服务员、品鉴师、小主播,也可以向你最喜欢的人推荐你的沙拉哦!那么如何用英语全程参与交流、制作、扮演呢?让我们讨论行动起来吧!)驱动性问题设计基于教材内容,同时又融合了学生真实的生活需求,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驱动学习动机。学生借助英语语言亲身参与角色体验、沙拉制作与推荐等活动,在真切的体验中提升语用能力,同时培养积极合作、乐于分享的情感态度。

(二)以“问题链”构建探究学习的历程

在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开展探究活动时,究竟引导学生探究什么和怎么探究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基于项目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这个项目怎么做,包括过程、方法;可以探究怎么用语言表达,包括语言内容、表达形式;可以探究怎么和同学合作、不同的分工要做什么等。为了让探究持续地发生,我们的做法是关注“‘问题链’的引导、探究时间的持续、探究场域的迁移”,也就是深入考察学生解决驱动性问题要经历哪几个节点,衍生出问题,生成“问题链”,再由问题链来帮助学生构建探究的历程,最大可能地延长探究的时间,扩展探究应用的场域。

在“美味沙拉直播间”项目开展之初,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研学“问题链”,维持学生参与项目的持续性动机“问题链”设置如下:(1)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starting the project?(项目开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2)What is the knowledge needed for the project? (参与项目需要哪些知识?)(3)How do we learn the useful knowledge?(怎样学习这些有用的知识?)(4)How do we show what we have learned?(怎样展示我们已经学到的知识?)“问题链”的设置促使学生探究如何完成这个项目,包括过程、方法、语言积累、分工协作等,鼓励学生充分参与项目分任务的讨论,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研讨的空间。项目在“问题链”的串联下,进一步明确活动流程(见表1)。

表1 “美味沙拉直播间”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

由以上设计可以看出:在时间范畴上,“问题链”构建探究学习的历程,在具体落实中细化为入项活动、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形成成果、评论与修订、公开成果、反思与迁移、课后作业应用。在整个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探究性活动一直在持续,并且有可能在日后激发学生对同类话题、情境表达的进一步探究。在空间范畴上,项目在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场所达到高潮,在这之后,学生亲身制作并向他人推荐沙拉,项目场域由课堂延伸到家庭、学校、社区。

(三)以结构化成果表征素养的发展

基于项目的单元整体教学以显性化、公开化的成果来表征学生的学业获得和素养发展。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涉及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因此成果要能反映上述各个方面。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定要设计多项成果,而是要设计出结构化的成果。我们做法是,关注“满足个性化需求、内嵌素养评价量规、形成结构化成果”,也就是首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丰富基于学生个性需求的学习资源,然后采用逆向设计的思路,在设计驱动性问题之初,就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设计成行为表现,以评价量规的形式内嵌到成果的产出、表达的全过程中。这个成果应该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做事和生活。换句话说,成果对学习有用,对生活也有用;对自己有用,对他人也有用;对今天有用,对明天也有用。由此,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落实。

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美味沙拉直播间”项目同时设计了学生用书和学习手册(My Salad Diary)。学生用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词汇、句型、角色台词、文化知识(沙拉分类及趣味知识等),学生可根据自身水平和角色需要选择使用,也可自主添加、丰富句型,使学习更具个性化。学习手册则是配套每课时的学习进度使用,将语言学习与知识积累相结合,成为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有效辅助。

项目的评价量规进行了分课时设计(见表2)。评价分为三星等级,评价者兼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品尝者评(第四课时及课后),促使教、学、评的一体化,陪伴学生经历“学习积累—体验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

表2 “美味沙拉直播间”项目化学习分课时评价量规

“美味沙拉直播间”项目成果主要有:(1)对拥有的沙拉食材和食材营养味道等的语言讨论;(2)不同角色在活动现场的语言交流;(3)小组合作制作的“美味沙拉推荐卡”;(4)活动现场合作制作的沙拉;(5)学生运用所学亲自制作沙拉并用英语推荐给他人;(6)学习手册积累与项目反思。项目成果涵盖个人成果与集体成果、语言成果与物化成果,项目结合评价的过程以结构化的成果表征素养的发展。

三、且行且思: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化设计对教师的挑战

由于项目化学习的理念与技术本身是有“门槛”的,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研习与体悟才能掌握。再加上新课标的新理念以及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新要求,基于项目化学习理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我们认为,若要胜任此项研究工作,教师应当努力增强三个意识。

(一)增强素养发展意识

新课标提出了素养导向的教学新要求,这意味着教学不能只是盯着词句、语法的训练,要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科的核心任务,英语学科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在于学生文化意识、思维方式、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素养的培养,这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达成的目标。只有真正做到眼中有人,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才有可能努力尝试设计基于真实情境和问题解决的学习项目,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与成长。

(二)增强单元主题意识

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单元教学想要进行整体建构,需要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对单元主题的提炼,是教师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点。只有牢记心中之本,增强单元主题意识,仔细研读新课标中对应学段的主题,寻到教材中蕴含的单元主题意义,教师才能找到单元整体教学之魂,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单元整体教学。

(三)增强实践创新意识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教师要探索和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究,教师除了要努力学习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技术,还要大胆创新,敢于突破长期以来的教学定式和思维惯习。教师需要增强实践创新意识,教学视角需要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从讲解道理转向引导发现,从呈现结果转向共筑过程。教师只有将研究扎扎实实地落在实践上,并基于实践展开持续性的反思、调整,不断迭代项目,才能孕育出更多成功的案例,打动更多的教育者,助推更大的教育改革浪潮。

猜你喜欢

沙拉成果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能力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蔬菜沙拉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