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2023-01-09王坤山

今天 2022年24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育工作者农村

王坤山

(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西营九年制学校 甘肃 武威 733026)

引言

信息化的时代变革了教育教学组织方式,也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思路。面对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当前要打造出专业化的教师团队,通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保障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立足农村地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要明确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现实困难,考虑影响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外部因素,对于建设方式进行调整,对于建设手段进行改进。

1.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师德师风建设要通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当前在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人格塑造弱化的问题。教师所担任的职责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担负着培养国家未来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作为农村地区的教师,更要注重践行高尚教师职业道德,增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从而强大师资力量,成为学生满意和学生主动亲近的教师。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要获得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有着明确的发展和成长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部分农村地区有着特殊的情况,立足于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就要考虑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要考虑道德素质的培养。但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着忽视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问题,而家长对于学生的不恰当引导,忽视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展。

学校在开展人格塑造时,学生缺乏自制力,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不认可、不配合,当教师与家长出现矛盾、教师与学生出现问题时,对于教师责任的追究,导致了部分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时畏手畏脚。教育无法长期持续组织,在家庭教育环境缺失下,学生对于理论化知识接受程度有限,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不够认可等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育落实时,教学活动不够科学,教学实践不够创新,也不利于教师的职业成长以及自我素质提升。

农村地区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时,其工作的组织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工作的落实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也影响了师德师风的建设质量。而当教育工作中出现问题,家长对于教师的不信赖、不认可,学生对于教师工作的不配合,也影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教师自身修养、自身素质的缺乏,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发展。

2.农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2.1 细化学校分工

在农村学校开展教育实践工作时,部分学校存在着管理混乱的问题,其组织架构不够科学、工作部署不够细化,都带来了工作实践中的职能混乱、效率低下问题。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学科教学责任之外,还要承担管理学生、联系家长的职责,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教师难以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而教师教学进度不理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现实的问题,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深刻钻研、探究教学质量提高、师德师风培养的措施。

因此立足于当前农村院校的现实教育背景,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细化学校各项工作分工的方式,对于教师的职责进行明确,保障教师在职责范围内高标准的开展工作。通过学校管理体系的健全,以责任制度的落实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由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有专业人员负责,也通过教育环境下,基于教师发展的条件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资源。

虽然学校面临着繁琐的工作,但学校可以通过系统的安排,为教师的自我学习师德师风培养提供条件,通过明确职责保障教师工作安排的合理,也在教师的个人工作之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自我提升奠定基础。

2.2 调整教师结构

农村地区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极为关键且基础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工作实践方式,要不断的调整策略,立足于课堂改进方法,立足于教育实践环节,持续的反思。虽然农村地区面临着现实教育条件的限制,但教育工作者也要更新思想认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于师德师风建设背景,对于工作手段进行调整,对于工作模式进行更新。

农村地区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师德师风建设既要强调与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也要强调与立足教育环境,以教育为战略,以课堂为实践场所,保障学生学习成绩。在农村地区,学生学科学习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在对于学生进行评价时离不开成绩这一关键的一环,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化能力,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对专业有着清晰的认知、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也要根据学校合理的教学结构,保障各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农村地区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其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存在着不合理之处,而承担科目较为繁杂,课程教学研究不够彻底等都影响了教学的实践质量。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管理不够严格,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缺乏自我提高的时间等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立足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在农村地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从教师专业化结构的调整出发,通过提高教师地位、合理规划工作任务,保障教师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时间与空间,也通过教师立足于教育环境,不断的反思,持续的优化调整,提高农村地区师德师风的建设质量。

2.3 强化自主意识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所能应用到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而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时,面对教师疏于学生管理、难以业务钻研的现实困境,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究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调整的方式,在相关部门加强的背景下,通过教师切实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激发教师的奉献精神。

农村地区受到条件的限制,因此要立足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要求,要对于教师加强引导与监督,通过提升素养、树立榜样,激发教师对于一线教学工作的热情。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师德师风提升时,要从自我学习出发,积极参与。在先进榜样的引领示范下,也会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各个阶段的教育和教学更加强调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因此教师需要首先坚定自身的信念,用自身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和感化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引领学生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习,学校要主动承担教学培训的重要职责,通过立足于农村学校的环境常规、长期、持续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日常的理论学习,也通过教育工作者在一线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

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于工作有着参与的热情,但在农村地区受到现实资源、条件的限制,面临着队伍老龄化的问题,而教师扎根农村,坚守岗位,虽然有着工作上的奉献与刻苦,但在相似的环境下重复的工作实践容易带来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立足于学校的教育背景,其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通过对于一线教师教育工作的展示,对于农村教师工作点滴的宣传激发教育工作者对于工作的责任与热情,也通过日常师德师风建设中榜样力量,对于一线教师的引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工作的探索。

2.4 优化学校管理

教师的日常工作存在着重复性、枯燥性的特征,立足农村教育环境,立足于教学工作的实践要求,要始终对于工作保持满腔的热情。建设师德师风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教师的影响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在正确的师德师范建设目标的引导下,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了加强农村地区的师德师风建设,激发农村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学校要主动的优化农村教师管理办法,通过日常工作的关注、积极的肯定与表扬,使教师对于教育工作投入热情,也在社会各界对于教师教育的充分关注下,使教师认知到这份职业的价值与意义。

在农村地区的现实环境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学工作总结会的方式,通过教师从周而复始的工作实践中提炼点滴小事,通过平常小事中展示责任与担当,激发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通过该种有意义的师德师风素材展示,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学习氛围。

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其在工作中有着困惑、有着困难,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中也要改善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通过管理者对于教师的关注、对于教师需求的满足,在肯定付出的基础上,以教师对于学校的信赖与认可,教师群体与管理者之间融洽关系的构建,提高一线教师对于师德师风培育工作的参与热情,也立足于学校教育背景,通过有计划、有针对、循序渐进的开展培训与学习,搭建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保障农村地区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结束语

农村地区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立足于农村地区的现实环境,家长的不配合、家庭教育的缺失、教师自身修养的局限、人格塑造的弱化等都干扰了师德师风建设。而为了打造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要立足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认知到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性,也通过终身学习意识的树立、师德师风建设途径的改进,保障教师的专业化、高素质。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育工作者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