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尾叶桉采伐迹地营造麻竹笋用林关键技术

2023-01-09韦思喜

乡村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迹地竹笋林场

韦思喜

(柳州市柳南区龙汉岭林场,广西 柳州 545104)

0 引言

尾叶桉是一种优质的工业用材树种,自20世纪80年代引种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等宜栽区得到了广泛种植,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19年,柳州市为调整林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新兴产业,启动了“退桉改竹”工作,引导辖区林农由种植尾叶桉转变为种植麻竹。龙汉岭林场作为柳州市柳南区主要的尾叶桉种植基地之一,为推动“退桉改竹”工作,加快尾叶桉采伐迹地更新速度,提高林地生产水平,不断探索采伐迹地营造麻竹笋用林的造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1 造林地概况

龙汉岭林场位于柳州市柳南区洛满镇,地处柳南区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0 ℃,年平均降水量1 415 mm,雨季主要集中在每年4—8月。该林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50~350 m,山体下部呈缓坡状;土壤主要为偏酸性的沙页岩红壤土,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低。尾叶桉采伐迹地上植被有五节茅、桃金娘、悬钩子、大青、乌毛蕨、铁芒箕、毛桐等,植被覆盖度约为78%。

龙汉岭林场有林地面积为1 040 hm2,主要树种有尾叶桉、毛竹、麻竹等。截至2018年底,林场尾叶桉人工林面积约666.67 hm2。为打造螺蛳粉小镇,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螺蛳粉产业提供绿色生态的酸笋原材料,柳南区于2019年启动“退桉改竹”工作,采伐后的桉树林地不再经营速生桉。同年,龙汉岭林场划归柳南区管理,开始进行“退桉改竹”,当年种植麻竹300 hm2。2020年,该林场“退桉改竹”173.33 hm2,并建设柳州螺蛳粉原料竹笋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33.33 hm2。2021年,该林场新种植麻竹50 hm2,并建设面积为3.33 hm2的笋用竹种质资源示范园,不断增加笋用竹种植品种。2022年,龙汉岭林场新种植麻竹37.67 hm2。目前,龙汉岭林场建设了2个竹苗生产基地,除自用外还向社会供应大量麻竹苗木,进一步延伸麻竹产业链。

2 尾叶桉采伐迹地整理关键技术

龙汉岭林场尾叶桉人工林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根据采伐计划逐步清除后需要科学整理林地,为林地更新打好基础。林场在“退桉改竹”过程中,加大了科技、人员投入力度,根据林场实际开展了采伐迹地整理工作,为麻竹种植奠定良好基础。

2.1 尾叶桉采伐迹地状况分析

在“退桉改竹”过程中,尾叶桉林分采伐采用皆伐方式,即按照采伐计划将伐区内的林木一次性全部伐除。龙汉岭林场种植的尾叶桉主要为人工多年连栽且属于短轮伐期林分,采伐迹地植被、土壤、生态环境条件均较尾叶桉连栽前发生了变化。为给麻竹笋用林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需要对采伐迹地土壤、植被等情况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整理措施。由于“退桉改竹”对皆伐后的林地更新利用做出了明确规划,因而在尾叶桉林分皆伐时会对杂灌、小乔木等同步伐除,导致林地灌木层减少,而草本层基本不变,植被种类、盖度较之前明显减少。

利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对采伐迹地土壤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发现采伐迹地土壤容重增加,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孔隙度变小,存在部分板结现象,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下降;土壤pH值偏低;土壤中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较连栽前普遍下降,处于中等水平,有效铁、有效磷含量显著低于连栽前,处于极低水平;土壤中微生物量较连栽前有所减少。总的来说,多年连栽尾叶桉采伐迹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差,肥力降低,保水保肥性能下降。这一状况的产生与尾叶桉需肥量大、抚育管理措施不够科学、多年连栽单一树种、营造短轮伐期人工林关联密切。尾叶桉采伐迹地土壤状况的分析结果与现有研究基本吻合,也为下一步采伐迹地整理提供了参考[1-3]。

2.2 尾叶桉采伐迹地整理

根据尾叶桉采伐迹地植被、土壤等实际情况,为营造有利于麻竹生长的环境条件,龙汉岭林场采取了以下两种林地整理措施。

2.2.1 分类处理采伐剩余物。尾叶桉人工林皆伐后,林地上剩余物较多。为有效发挥采伐剩余物的价值,同时防范森林火灾,对采伐迹地不再进行炼山,而是对采伐剩余物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一,在进行林分皆伐时,将林中的枯立木、火烧木、病虫木等可能引发森林病虫害传播的剩余物运出采伐迹地,减少林地病源数量。对于采伐遗留的固态垃圾(如木屑等),因其可能含有病原菌、虫卵等,要将其运出林地或移至垃圾掩埋坑埋掉。

第二,对于伐除的小径木、有利用价值的小乔木和灌木,全部运出迹地,以便加以利用。

第三,部分尾叶桉伐根会对麻竹造林产生不利影响,因而采伐后使用勾机挖除这部分伐根,并用电锯截短或用削片机削成木片。对于原尾叶桉种植带上的其他剩余物(如树枝、树梢),可截成长1 m以下的小段,同时割除杂草,挖出灌木和乔木全部伐根。将这些没有利用价值的采伐剩余物沿山体等高线方向带状堆放在尾叶桉原种植带上,覆盖尾叶桉伐根。剩余物堆放带宽1.0~1.5 m,高0.5~1.0 m,带间距3.0~5.0 m。堆放物可任其腐烂,既减少了地表径流,减缓水土流失,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又能增加林地土壤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同时有利于保持采伐迹地的植被覆盖度,保护森林环境。

从整体上看,与火烧、散铺等处理方法相比较,对采伐剩余物进行分类处理既省工省力又改善了林地卫生情况,有利于下一步造林更新工作的开展[4]。

2.2.2 带状整地。清理完采伐迹地后要进行整地,促进林地土壤充分风化,为麻竹造林打好基础。整地方式为带状整地,深度20 cm以上,在留出的种植带上用机械或人工挖土,破土面与坡面平行,清除杂草,捡出杂物。整地后人工挖栽植坑,规格为40 cm×40 cm×40 cm,栽植坑密度为450个/hm2。表土、心土分开堆放在坑的两侧,以便栽植时分层回填土。

3 尾叶桉采伐迹地营造麻竹笋用林关键技术

龙汉岭林场在利用尾叶桉采伐迹地营造麻竹笋用林的过程中,为提高麻竹生长量、增加麻竹笋产量、提升麻竹笋品质,采用了母竹侧枝扦插育苗、适时栽植、加强幼林抚育管理等措施。2022年7月,林场于2020年营造的173.33 hm2麻竹林已经投产,麻竹长势良好,高约5 m,每丛3~5根麻竹,竹笋产量约为75 t/hm2,经济效益显著。

3.1 母竹侧枝扦插育苗

龙汉岭林场营造麻竹笋用林使用的苗木主要通过母竹侧枝扦插培育,造林成活率高,且保持了母竹的优良品质。

在柳州市,麻竹侧枝育苗一般在每年春季进行,使用容器袋扦插育苗。育苗前,准备好苗床、营养土,育苗利用林场建设的育苗基地现有设备。营养土的配方为50%黄心土+25%轻基质+20%麻竹林地菌根土+5%生物有机肥,用营养土配制设备充分混合后,装入规格为22 cm×30 cm的无纺布容器袋,以装平容器口为宜。将装好营养土的容器袋整齐摆放在苗床上,四周培黄心土或火烧土,容器间空隙用过筛细土填实。

在2—4月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竹笋产量高的两三年生麻竹母竹,剪取一两年生、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主枝基部次生枝作插穗。剪插穗时要用锋利刀具贴着竹竿削下,保留一两个完整的竹节,上部切口斜切成马耳形。插穗每50~100根捆成一捆,放置在阴暗处备用。插穗要随剪随扦插,防止枝条失水。

扦插前,林农可用0.5%多菌灵溶液浸泡插穗基部15 min消毒,取出晾干后,将插穗基部放入100 mg/kg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 min,以促进插穗生根。完成浸根的插穗取出晾3 min,即可插入容器袋中培养。

麻竹容器苗苗期主要是做好水分和肥料管理。插穗生根前、生根后及初次出笋期,要少量多次浇水,保持营养土湿润。苗木进入生长后期时要减少浇水次数,但每次浇水以淋透营养土为宜。插穗生根后,可每隔7 d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施肥量为45 kg/hm2。5月日照强烈,需要搭设遮阴棚,覆盖透光率为60%的遮阳网,早盖晚揭。如果容器袋中生有杂草,要将杂草连根拔起并及时浇水,避免营养土因出现缝隙而失水。

3.2 植苗造林

待麻竹苗长至高50.0 cm、地径1.5 cm以上时,即可出圃造林。龙汉岭林场营造麻竹笋用林的栽植时间为2—3月,此时麻竹隐芽尚未萌动,有利于竹苗成活,且宜选择雨后的早晨进行栽植。由于尾叶桉采伐迹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孔隙变小且有效磷含量极低,因此,在栽植前每个栽植坑施充分腐熟有机肥10 kg+颗粒过磷酸钙90 g。回填部分表土后,撕掉麻竹苗根部的容器袋,用黄泥浆蘸根,将麻竹苗直立放入栽植穴,然后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踏实后向栽植坑表面培土(呈馒头状)。

3.3 幼林抚育管理

3.3.1 水分管理。栽植后15 d内要保持栽植坑土壤湿润,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初栽麻竹根系生长发育不全,如遇水涝可能导致根蔸无法呼吸,引发根腐病。因此,雨季要及时排除林地积水。

3.3.2 除草松土。幼林每年除草抚育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松土时要避开麻竹基部20 cm,防止造成机械损伤。松土深度为10 cm,并将割除的杂草埋进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3.3.3 肥料管理。基于采伐迹地的肥力状况,麻竹幼林施肥应针对性补充营养元素。造林当年施肥3次。3月下旬每株施50 g碳酸氢铵,6月出笋期每株施0.5 kg复合肥[m(N)∶m(P2O5)∶m(K2O)=25∶10∶10],8月下旬每株施5 kg饼肥+50 g尿素。施肥时先在麻竹基部50 cm处开沟,均匀撒施肥料后覆土。注意肥料不可接触嫩笋,以免导致其萎缩死亡。造林第二年施肥4次,分别为3月施春肥,每丛施25 kg腐熟有机肥;5月施笋前肥,每丛施 1 kg复 合 肥[m(N) ∶m(P2O5) ∶m(K2O)=25∶10∶10]+过磷酸钙0.75 kg;出笋盛期施笋期肥,每丛施0.5 kg碳酸氢铵;10月施养竹肥,每丛施0.5 kg碳酸氢铵。造林第3年施肥5次,除与造林第2年相同的4次施肥外,还需要在12月增施一次孕笋肥,每丛施10 kg腐熟有机肥。为促进笋芽分化,提高出笋量,可结合施春肥,每丛浇灌浓度为15 mg/L的ABT6 号溶液 11 kg[5]。

3.3.4 病虫害防治。麻竹幼林主要须防治竹螟、竹蚜虫、煤烟病等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坚持综合防治原则,尽量使用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等措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以保证麻竹笋的安全性和商品性。防治竹螟时,林农可在竹螟幼虫期释放15%敌敌畏烟雾剂杀灭,用量为30 kg/hm2;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或在竹林中释放2%速灭灵烟雾剂杀灭,用量为15 kg/hm2[6]。竹蚜虫不仅影响麻竹生长,降低出笋数量,还会引发煤烟病,因此,林农要做到虫病同治,提高防治效果。当竹林发生蚜虫危害时,可用40%蚍虫啉1 500倍液喷雾防治。在竹林抚育管理中,林农要增强麻竹林的通风透光度,清理竹丛周围的杂草,降低发病概率;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

4 结语

从龙汉岭林场近几年的“退桉改竹”实践来看,利用尾叶桉采伐迹地营造麻竹笋用林,需要根据林地土壤条件、植被变化情况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林地整理和造林、抚育措施,以促进麻竹健壮生长,提高竹笋产量。在尾叶桉采伐迹地营造麻竹笋用林过程中,对采伐剩余物进行分类处理、有针对性地补充林地土壤营养元素和培育健壮竹苗是提高麻竹笋用林造林成活率、增强麻竹长势和增加出笋量的关键措施。

猜你喜欢

迹地竹笋林场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遥感提取研究
封二、封三:寒葱岭战迹地 (伏击战) 新考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 m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
竹笋
竹笋
竹笋见到阳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