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附子方剂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23-01-09李占玲张庆菲曹永仓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麻黄附子方剂

李占玲 张庆菲 曹永仓

临床常见的肺系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肺癌等[1]疾病。本类疾病证属寒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难以根治的特点。中药附子是典型且非常重要的温里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含有附子的不同方剂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1 附子概述

中药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因附子剧毒,需经处理后入药,其加工炮制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等。附子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多糖、皂苷等,其中,乌头生物碱是附子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也是导致毒性的主要原因,合理煎煮和配伍能够有效降低毒性和提高疗效;C-19型二萜生物碱、C-20型二萜生物碱为主要成分,其他类型生物碱主要有异喹啉类、季铵盐型、阿扑吗啡型生物碱。去甲乌药碱是强心和降压作用的有效成分;粗多糖和酸性多糖可以抑制小鼠肿瘤生长,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调节癌基因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附子多糖还具有增强免疫、降低胆固醇、抗衰老、抗抑郁的作用[2-5]。临床上附子常与甘草、干姜、麻黄、细辛、大黄、人参等中药配伍使用,形成不同的方剂,治疗不同的疾病,尤其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中药附子方剂的临床应用

经文献调研,治疗肺系疾病的含附子方剂主要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丹车附子汤、车苓附子汤等。

2.1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自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是古代经典的方剂。方中麻黄辛温,开泄皮毛,发散风寒,祛风止痒,为君药。附子辛热,温经驱寒,振奋肾中之阳气,驱邪外出,并助心阳,温脾肾,为臣药,可补充少阴之阳气,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过用麻黄伤及心阳,降低麻黄产生的不良反应。细辛辛温,为足少阴肾经主药,通窍、温肺化饮,助麻黄宣发散寒解表,又佐附子散诸疾之冷,为佐药[6]。随着后世医家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呼吸系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对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癌等多种肺系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1.1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症状为咳嗽、喘息、胸闷等。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属喘证、哮病等范畴,宿痰伏肺,痰阻气道,诱痰寒化,则化为寒哮,治疗原则为宣肺平喘、温阳散寒[7]。使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药和茶碱类等药物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会使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中药汤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发汗散寒、平喘化痰之功效,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且安全性高。

付宇等[8]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麻黄附子细辛汤3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哮喘潜在靶点信息,通过韦恩在线绘制工具,将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疾病的靶点进行匹配,交集部分即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儿童哮喘的潜在靶点,再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发现35个活性成分与哮喘有关,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芝麻素、Stigmasterol和Beta-Sitosterol及儿茶素是与儿童哮喘相关性最大的活性成分;171个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哮喘有关,其中6个靶点JUN、AKT1、MAPK1、MAPK3、RELA、IL6在治疗儿童哮喘中发挥主要作用。根据富集分析得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以及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发挥防治哮喘的作用。

刘建吉[9]、陆青等[10]选取寒哮证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刘建吉[9]的研究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茶碱缓释片。两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呼吸峰值流速(PEF)和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功能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陆青等[10]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观察组ACT评分和肺功能指标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以上研究表明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治疗寒哮证老年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

2.1.2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肺炎的治疗作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属于中医“肺痹”“咳逆”范畴,是由于风寒外侵、肺失宣降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以及呼吸困难等。孔群和丛丽娜[11]将8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显著降低,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李西云和陈恒[12]证实经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后,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肺泡灌洗液支原体病菌数量、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有效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安颂歌等[13]应用中医经典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反复发热取得了良好疗效,轻型及普通型太阳少阴两感者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发热、咽痛、咽喉不适、咳嗽、咯痰等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为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外,麻黄附子细辛汤中加入人参、山茱萸、五味子、茯苓、葶苈子等,临床上用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14]。

2.1.3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肺癌的治疗作用 王中奇认为寒凝痰聚、阳虚为肺癌发病机制,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温散宣通”的特点,临床上用于肺癌治疗,肿瘤较治疗前缩小,患者喘咳、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15]。研究表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等环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李亮等[16]构建阳虚型非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化疗组,麻黄附子细辛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联合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可降低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患者疼痛、发热均有所改善,能够调节患者脏腑机能状况,效果显著[17]。

2.1.4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变应性咳嗽的治疗作用刘亚峰等[18]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柴胡枳桔汤治疗肺肾阳虚型变应性咳嗽,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和西药对照组咳嗽症状评分(1.15分,3.62分)及血清IgE水平(214.37 Ku/L,276.41 Ku/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6.44分,6.38分,467.46 Ku/L,466.73 Ku/L),且观察组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说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遣方用药,辨证施治,肺肾阳虚型变应性咳嗽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柴胡枳桔汤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研究作用机制。

2.2 丹车附子汤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学的“喘证”“肺胀”“痰饮”“水肿”等范畴[19]。该病为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易反复发作,病因病机复杂,病因以体虚、痰、内因、六淫为主,病机以气虚、阳虚、痰浊阻肺、肾阳虚多见[20]。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面取得了进展,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疗效显著。

王俏俏等[21]收治阳虚水泛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1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车附子汤,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23%)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观察组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FVC、FEV1及PEF等指标优于对照组。丹车附子汤由制附子、干姜、丹参、车前子、茯苓、桂枝、郁金等组成,全方共奏补益心气、温养心阳、利水除痰之效,在改善心肺功能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卢鹏和马桂[22]纳入98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车附子汤及耳穴压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且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心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2.3 车苓附子汤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肖建平等[23]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阳虚水泛证患者96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车苓附子汤治疗,方剂中君药为制附子(先煎),臣药为车前子、茯苓,佐药为黄芪、人参等,使药为炙甘草。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PAPs)、肺动脉平均压(PAPm)、血B型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降低,心脏指数(CI)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显著升高,临床治疗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自拟车苓附子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肺功能,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作用。

季辉等[24]研究车苓附子汤联合托伐普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车苓附子汤治疗。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咳嗽咳痰、气喘胸闷、食欲减退、腹胀乏力、恶寒)、hs-CRP及IL-6低于对照组,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5.71%)。可见车苓附子汤联合托伐普坦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效果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在对中药附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发现,中药附子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丹车附子汤、车苓附子汤等广泛应用于肺系疾病治疗,基于方剂对疾病治疗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疗效,有毒中药附子方剂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其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和较广的应用范围,为今后肺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麻黄附子方剂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经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证研究*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