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实践分析

2023-01-09

今天 2022年24期
关键词:说理探究数学

任 燕

(会宁县侯家川镇芦河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问题设置,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展开独立思考、实践探究,充分激活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持续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其数学学习效益获得显著提升。

1.正确应用“说理”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方式

1.1 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经验知识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构建“说理”课堂的过程中,也同样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经验梳理解题思路,寻找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题解题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之于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1]。比如在“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饮料中奖的“再来一瓶”举例,给出具体条件,让学生分析计算抽中“再来一瓶”与“谢谢惠顾”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1.2 把握整体方向,划分探讨范围

教师在构建“说理”课堂时,应准确把握好“说理”的方向以及范围,确保有限的课堂时间可以得到最大化利用,让“说理”更加简洁有效、突出中心。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清晰划分出来,并明确告知学生,在学生“说理”也要及时指导纠正,避免“说理”内容偏离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带来影响。从小学课堂的角度而言,只有有理有据的“说理”才是具备现实意义的,才能达到辅助数学学习的作用,否则只能算是空谈。

1.3 重视后续接力,支持长远发展

构建“说理”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理解能力进行全方位了解,以便于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指导的针对性[2]。也就是说,教师可在知识学习或者实践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面向全体同学通过“说理”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解题思路,教师和其他学生也可就自己想法给予指导纠正,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可以说“说理”不仅对学生当下的数学学习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学生未来学生起到的帮助也是不可忽视的。

1.4 归还自主课堂,增加学生自由

针对说理课堂而言,有必要凸显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针对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给与教学规划更多的关注和经历,意识到教学规划的重要性,并且在规划中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自己所占有的讲述时间,增加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这样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随着教学规划中,教学中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效果,从学生的思想工作入手,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说理课堂学习中,进而能够真正受益于说理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小学数学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实践策略

2.1 在概念解说中构建“说理”课堂

数学“说理”课堂在培养学生数学认同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问题驱动下,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趣味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疑问,提高课堂参与程度,以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持续优化数学学习效果。在趣味性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的思考深度,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逐步掌握到数学规律与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后续更具难度的学习打好基础[4]。

以“图形的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认真观察过冬天的窗花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窗花,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窗花图形的特点。由此引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思考,促使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自由表达观点,让学生通过抽象概括,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潜移默化地形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将会就自身所持观点展开“说理”,教师则要观察学生的探究说理行为,在恰当时机给予指导纠正,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的过程,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基本认知,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并学会将抽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中。

2.2 在算式讲解中构建“说理”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算式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带领学生直接学习教材中的计算技巧,机械化记忆计算法则,必然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抵触心理,长此以往甚至会弱化其数学学习兴趣。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构建“说理”课堂时,可引入启发性问题引领学生对算式知识的思考走向深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参与到算式规律与应用技巧的探究环节当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根源处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学心理,显著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5]。

以“乘法”教学为例,在教学导入环节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乘法与我们已经掌握的加减法,在算法方面有哪些不同呢”这也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基于已掌握知识,对新知识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乘法运算规律。然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成果,为数学课堂注入浓郁的“说理”氛围,使学生轻松掌握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应为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计算习题,让小组之间共同计算,比较各组计算速度、正确率,经过多样的计算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提高计算正确率与熟练程度,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运用算法知识解决问题。

2.3 在应用题解说中构建“说理”课堂

应用题解说环节的“说理”课堂搭建,其要义在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途径,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解决能力得到协同提升,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此既能让学生做到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又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困境,增加数学知识学习的深度[6]。

以“千克、克、吨”教学为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其设计难易程度适度应用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参与到问题探究中,让学生之间的思维进行碰撞,互相借鉴学习经验,进而找到最为便捷的解决问题方式。讨论结束后,要求每组安排一名学生阐述本组的探究结果,让全体学生就现有观点继续展开“说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切实认知到千克、克之间的单位关系,并且学会灵活应用1千克=1000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可以完成单位间的基本换算。通过此种“说理”课堂,加快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有效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4 在实践操作中构建“说理”课堂

在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师可引入实践活动,进而借助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实现数学的深度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得到充分突出,不论是生生之间,亦或是师生之间均可围绕数学教学内容展开“说理”,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持续强化其自主学习水平。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是,“说理”课堂应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体验循序渐进、多层次的学习过程,夯实好数学基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以“面积”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提出总领单元的实践性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测量书桌的面积吗”学生已经掌握到周长测量方式,但是对于面积测量却是一头雾水,这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设计多样化实验操作活动,比如平面图形比大小、摆方格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等,让学生认识到采用重叠、拼正方形、观察等方式均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这也在无形中激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操作、推理、验证中实现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之后构建单位概念、形成面积单位表象奠定前期基础,通过数学“说理”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基于核心素养问题驱动模式下的“数学说理”课堂,能够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趣味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为此,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意识到数学说理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立足于实际,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情况、学生个性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等诸多要素,为其搭建温馨、舒适的“数学说理”课堂,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进而以更良好的态度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准确掌握更多知识重点,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奥妙之处,以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学习能力,为其日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科学习打好扎实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说理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南海外交战:“说理”“论法”并重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