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控制优化策略

2023-01-08王誉庭

四川建材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加剂路桥市政

王誉庭

(内蒙古大学 交通学院工程管理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0 前 言

科学技术发展和建筑产业增长共同促进了现代市政路桥建设水准的快速攀升。道路、桥梁隶属市政基建工程体系中的主要标志性建筑,工程材料在市政路桥工程质量控制和保障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路桥施工的基础保障之一的施工材料质量,其检验控制管理问题要尤其重视。制定合理的施工原料检测控制工作计划和流程,优化和完善工程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保证施工原材料的质量与性能为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施工有序、有效地开展服务,以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

1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管理的意义

1.1 提升工程作业的安全性

市政路桥施工建筑原材料是组成道路桥梁的载体,多为半成品和成品,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水泥、细砂、防水材料、粗细骨料、外加剂是构成道路桥梁主体结构的主要工程材料。对工程主材料确定合理的检测方案并进行严格的实施,后依据检测结果优化配置施工设备器械,使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和加强,提高路桥施工及施工沿线的安全性,保障和推动整个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安全、有序地进行和开展。

漆荣剑[1]提出:“道路桥梁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需要充分考虑道路桥梁的承载力和荷载的关系,有效减少不安全因素,降低或消除路桥如伸缩裂缝、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因此,改善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可以延长道路桥梁等建筑设施的使用寿命,为道路桥梁在后期的投入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添加一道保险,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1.2 优化配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开展之前,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合理、全方位地检测即将被使用到的工程材料;充分了解其性能指标、全面把控其承载力、确定与工程规范要求之间的契合度。通过检测了解和熟知工程材料,依据工程建设要求,进行材料使用的优化设计,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工程建造材料的合理用量、材料配合比例等参数可以基于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取得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以节省施工原材料、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开支、确保工程作业结果的可靠性。

由此可见,优化改善施工材料的检测工作;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工程材料的质量;实施合理有效的材料检测工作,可以为施工程序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从基础上确保各个环节的建设质量;同时为工程更加顺利的实施,提供支持,减少工程完工后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后续工程的整体质量。

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设备的精度问题

目前,我国基础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施工材料的数量和类型也日益丰富、增加,唯有保证检测技术在路桥原材料质量检测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最大程度确保道路桥梁的建设质量;同时市政路桥工程建设包含多个方面内容信息的统计和核算,不同环节的施工都需要借助高精度的设施设备检测。而材料质量的检测器械的精度、先进性对材料检测的最终结果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我国市政路桥施工建设还处于逐渐趋于成熟的上升、成长阶段,对于原材料质检使用的仪器、设备、器械和所采用技术、方法的成熟性存在严重不足,还有待研发和创新;许多施工原材料的实际检测精度还远未能达到较高水平;检测方法相对落后,导致工程材料质检结构存在一定的偏差,难免对市政路桥工程建设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总之,解决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材料检测精确度问题,相关工程建设管理部门须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换或升级原有的检测设备、设施,提高市政路桥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控制检测结果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市政路桥工程建设的进行提供良好的技术质量保障。

2.2 材料取样的规范问题

随着我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数量大幅增加,工程涉及的工程材料种类和型号繁多,对其展开质量检测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成本。施工人员的质检工作量也在不断地攀升,对工程原材料取样的规范性难免有所疏忽,取样的流程工序未必能够完全按照严格的规范操作进行,甚至会出现施工原材料质量检测后的最终结果数据与工程建设原材料的本身属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无法有效地保证原材料质检工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为避免出现以上种种问题必须规范质检人员的取样工作流程工序,确保施工材料质量检测各项结果的精准性,使他们其充分意识到违反规范取样操作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教育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持客观、严谨的态度对待工程材料的质检工作,严格取样操作,提高路桥施工各类材料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2.3 质检人员的素质问题

市政路桥建设中有部分施工项目是临时组建的,施工单位或部门会临时从其他施工单位抽调材料质检人员,同时质检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也难免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市政路桥工程规模的扩大,材料质检工作量也在日益攀升,由于质检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差异,材料质检结论出现明显误差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会出现同一型号、不同批次的材料出现数据结果迥异的情况。因此,为确保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有必要不断加强、完善对质检人员定期的专业培训,进一步优化道路桥梁工程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为市政路桥工程材料质检工作提供良好的人员基础保障。

3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优化策略

3.1 水泥质量检测的优化方案

市政路桥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泥质量检测,其施工工序包含若干环节。如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前,须进行反复核对检查其生产厂商、规格、强度等相关基本信息;并适时增加复检环节,保证所用的该批次水泥的各项指标参数符合施工的整体要求。再如必须使用负压筛析仪检测所使用水泥的细度指标,并确保检测的压力值小于4 000 Pa;值得重视的是,检测结束后质检人员需要清理负压筛析仪,不仅须将其残留的检测样品清理干净,而且清洗时绝对禁止使用弱酸性物质对筛网进行浸泡;为减少对筛网的损害和保证清理效果,再进行一次最后的空筛;在此检测取样过程中,如发现水泥出厂的时间已经超过三个月,则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复检,尤其应重点检测该批次水泥所包含的氯化物是否合规,以确保水泥材料的质量。同时为保证水泥的正常供应和所供应水泥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的使用数量,通常进入现场的水泥不超过200 t,尤其是同一型号的水泥。最后,为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取样时应采集不同地点的水泥作为检测样本,而且须尤其注意水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充分性,并及时做好所采样本的防潮处理。

3.2 集料质检的优化方案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建筑行业明确规定建筑施工单位在配备混凝土过程中,须按其细度模数对细集料类别进行归类划分,全面研究分析细度模数、分配情况。如使用碱集料,还应详尽分析集料潜在的活性状况,确保类别不同的活性集料之间在实际应用中无法产生化学反应。粗集料泥沙含量应该控制在0.7%之内;泥块含量需要控制在0.25%之内;细集料泥沙含量需要控制在1%之内;泥块含量需要控制在0.5%之内;优质河砂、云母含量应该控制在2%以下。

3.3 沥青混合料质检的优化方案

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重点在于控制其压实非均匀性,“即沥青混合料检测中发现的压实非均匀区域通常密度较小,孔隙率大,且没有明显的集料分布不均匀现象。”耐久性和抗滑性是沥青混合料的检测关键的两方面,其中耐久性检测重点为饱和度;抗滑性检测则重点检测磨耗程度。

3.4 化学外加剂检测的优化方案

市政路桥工程建设外加剂的检测重点为依据化学外加剂的使用目的和特征,分析其技术条件及经济性能。在化学外加剂品种被采集后,须按照特定情况反复试验并调整掺量,检验其实用性能。对化学外加剂耐久性配备过程中,须遵守下列要求:提供推荐添加数量、减水率等基本信息,同时使用说明书内还应包括化学外加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水率需控制在20%之下;如果涉及工程活动中应用多种类别的化学外加剂,还须对其兼容性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保障化学外加剂的性能[2]。

3.5 检测规范流程的优化方案

进行施工原材料试验质量检测工作前,对质检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术标准的学习和培训;使他们了解检测目标和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范围,掌握检测工作的流程;做到依据相关要求准确获取数据资料;详细及准确地记录质检数据;最后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客观、公平、公正的数据分析和全面总结。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也应该使用抽查的方法检查其质量,对于所选择的试件,检测时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同时检测监督人员应做好全程监管工作,对于质检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违纪等行为,须严格予以惩处,以保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过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结束语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能有效地推动路桥施工的有序进行,而且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宏观地看,具体路桥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检测过程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合作协调各部门和各环节的检测工作,提升路桥工程材料质量的检测水平。微观方面通常涉及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和提高施工材料的耐久性,保证材料强度、性能情况;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优化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完善施工材料管理和控制,从本质上严格控制路桥施工材料,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材料保障,实现市政道路桥梁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我国宏伟的社会经济建设目标提供可靠、长效的保障。

[ID:012761]

猜你喜欢

外加剂路桥市政
路桥施工中基坑钢支撑围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应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