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研究

2023-01-08陈志文

智库时代 2022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陈志文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需要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加强重视,其不仅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学生在未来社会工作中的身心健康及潜能程度造成制约。所以就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对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协同整合模式进行积极摸索和实践运用,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续、科学发展得以有效促进。

一、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一)机构设置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机构设立相较于国外开始较晚,20世纪80年代,浙江湖州师专(湖州师范学院)首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迎来了发展热潮,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1]。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关机构名称存在着多元化的情况。根据相关高校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机构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成长成才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等[2]。上述机构通常与高校之间存在隶属关系,极少数为独立机构。同时,不少高校根据规定和要求,对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工作小组进行设置。但不同机构名称,归属不同部门,其工作模式也各不相同。不过,现阶段任何一种工作模式都无法完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二)工作内容

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中通常包括了:教育内容方面涉及讲座、选修课程设置、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心理咨询方面涉及个体咨询,一些学校组织和开展团体咨询活动;针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并对其心理健康情况予以建档,同时对学生中可能存在问题的人进行更加有效地追踪和关注;通过宣传栏、海报、报纸、宣传册、广播以及网站等进行宣传;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开展,如每年度的心理健康节与心理活动月,以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学校特色开展各种活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的工作等。例如:讲座作为心理健康知识转播的重要形式之一,通常并不能吸引所有或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老师往往还需要负责处理本职工作之外的事物,但专职咨询老师正常在岗才能满足学生在有咨询需要时能及时提供服务。因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不仅多样、丰富,而且所涉及的部门及学科较多,同时也极容易因各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人员及其他资源等问题,导致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教育目标无法实现,也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

(三)队伍建设

相较于发达国家高校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师生比来说,我国高校中的师生存在差距,但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1:4000的师生比来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各高校需要对专职心理咨询及兼职人员按照此比例要求进行合理配备。但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专业咨询人员严重缺乏。其次,学校通常会对心理咨询人员加强培训,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未对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进行合理分工,对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造成一定影响。另外还存在咨询人员严重流失的情况。

(四)现有模式

已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分化、整合、新模式三种。(1)分化是指职能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组织结构及工作进行进一步分化。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在学校组织结构中,需要分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使其相对独立性得以保证;分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部职能,使职能目标得以有效实现;(2)整合是指为在合理分化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源、学校资源、朋辈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其中包括了不同部门的工作分工之间加强协调及合作的学校资源整合,以及加强教师与专业相近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等;(3)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是需要从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分化及整合。如何从现有模式中找取三种模式的优势进行整合,成为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管理规范化要求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新职能,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少学校未对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进行建立,通常不同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不同部门。现阶段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深入,其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各工作职能性质以及分属部门各不相同。另外现阶段专职人员较少,需要与其他兼职人员共同完成的工作内容较多,并且职能部门还存在着责、权不对等的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需要结合工作目标要求,根据职能对工作的部门隶属进行重新设置,对其与学校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调整。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其涵义包括了不同层面的内容,并体现在思想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各种学生活动中,因此如心理健康教育区别于学生学习、校园活动及生活外,则对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也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规律不相符。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作内容,如心理档案建立、素质拓展、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辅导员心理培训等纳入教育体系,因此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要求

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需要根据实际教育工作要求,以及胜任力模型,对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师、管理人员、危机干预专业人员等的能力结构要求也有所不同。目前的要点是使心理咨询从业者的专业性提高,学校对所有的专职及兼职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培训,甚至对辅导员也开展了心理咨询师培训,但心理咨询专业水平实际并未得到有效提升,相反,心理咨询者的咨询专业性有所降低,极容易使人陷入认知误区,认为只要通过心理咨询课程培训的人员都能够胜任心理咨询工作,对于是否需要对心理咨询工作进行分工,并根据具体工作要求是否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地培训缺乏深入研究。

三、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探索

(一)与学科教育协同整合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学科教学组织下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对学科知识进行传授的同时,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健全人格进行塑造。在各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使各科教学自身发展要求得以有效满足,同时各科教学中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极为丰富,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应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各科教学中实现有效渗透[4]。其次在学科教学中,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应对学生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等予以充分尊重,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促进师生之间加大沟通及合作力度,充分满足学生在成就感、归属感、安全感、尊重感等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协同整合,应从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及全面发展入手,对学生心理发展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通过相关教学方案的科学设计,为学生心理体验、心理互动等活动氛围进行营造,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切入点进行准确把握,从而促进主动、生动、灵动教学观的形成。

(二)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协同整合

现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使各高校开始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建设,对众多机构能否能够协同合作进行充分考虑,从而使心理疾病预防、心理素质提升以及心理健康完善等教育目标实现得到有效促进。因此高校应对心理健康组织及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及协调组织,使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实现有效协同整合,使其教育作用得以有效、有序发挥[5]。

机构设置应根据职能化组织结构,对心理健康教育独立部门进行设立,或在学工部门中设立独立性更强的心理健康教育隶属部门,并且此部门应具有核心度素养及权力级别,同时通过参与学校相关决策,使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按照学校、年级及班级对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等分专业职能部门进行建立,使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系统实现层次化。其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其他众多辅助渠道,对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宣传,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加丰富,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持能力有效提升。另外需要从全体学生入手,心理咨询机构应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监护系统加强建设,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学校,借助学生心理健康监护网络,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及时更新,并对相关制度进行科学建立,其中需要对学生心理变化起伏传输渠道进行有效构建,其包括了承担不同职能角色的专业及兼职人员,具有多层次性,使心理辅导能力及反应能力有效提升。另外应根据相关职能,对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等部门进行科学设置[3]。其次设置有效的运行机制,不同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能,对相应工作体系进行科学构建,促进职能分化与资源整合。其中包括了由相关人员完成具体职能作业,并且管理人员完成具体职能应由专业作业人员进行,但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协调与沟通,确保所有作业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部门之间应将管理与工作作业有效分离,使部门职能目标得以实现。其中教育部门工作需要从课程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宣传等环节入手。课程教育主要是指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身份基础上,对相关教学小组进行组建,在此基础上对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及系统开设,同时应由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相关专职人员负责,并由人力资源及教务部门加强沟通和统筹安排,避免课程安排中出现遗漏和随意性等问题;第二课堂活动可由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部门专职人员加强联系,根据专业课程及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对具有特色的活动进行组织,其中包括心理协会、学长计划、素质拓展、成长导师计划等形式;学校宣传部门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专职人员加强联系,对各类型宣传手段及宣传平台进行充分利用,使宣传力度有效强化;在心理危机干预部门中,工作内容包括了问题学生追踪、心理健康普查档案管理、精神心理疾病学生干预及预后追踪等,同时此工作内容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加强配合协调。

(三)与校内外资源协同整合

高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与社会中的心理机构分别为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平台。因此整合高校内、各高校间、高校与社会相关机构间的资源,不仅能有效提高高校心理教师专业水平,还能从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1)高校间资源整合,各大高校之间应定期进行人员交流、课程交流等,使学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2)高校与社会资源整合,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等,对其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对专业心理咨询师、社会有关机构以及治疗机构之间加强合作的形式,例如新手高校心理老师入职前可以去专业机构进行实习,搭建好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的桥梁,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在职后培训中通过整合各高校与校外专业机构的优势定期为心理老师提供学习机会。在人员培训环节中,应根据职务胜任要求,对不同工作人员需要展开针对性的专门化培训。其中针对专职管理人员及辅导员,只需要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培养,无需开展咨询师培训;针对教师,通过进行教师资格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针对工作中职责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培训。例如学业困难、同学交往、职业生涯规划等。同时应增加培训课时并对培训的评分制度进行严格规定,没有完成规定学时和考核的学员不予培训完成证书。另外管理人员在原本宣传系统的基础上,对此系统加强利用,能够在心理咨询师培训中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使咨询工作的专业性有效提升;(3)高校内资源整合,学校资源同朋辈资源相整合。朋友与亲人的帮助也能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添助力。朋辈辅导是由专业老师在学生中选取心理素质高同时愿意帮助他人的学生,并对这类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合格后再对身边同学进行辅导。

(四)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多渠道协同整合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学校师生关系等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因此高校应使自身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对自身环境潜力进行充分挖掘,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适宜条件进行有效创设,从而使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得以形成。西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并且为学生提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当学生遇到有关心理健康问题时,由于先前的文化氛围渲染使学生不会躲避,相反会主动去寻找专业老师的帮助。因此需要对校园文化及环境建设加强重视,促进优良校园文化环境的形成,确保其对学生心理产生良好影响。另外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的心理教育功能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并使校园文化的内涵得到提升丰富,以及校园文化素养品味有效提升,使文化心理教育功能进一步增强。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够使心理素质培养、心理潜能开发、心理抵御提高等目的得以实现。同时为了使此目标得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各方资源、环境及机构进行协调和整合,对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使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效提升,促进学生养成自我帮助、自我教育及自我提升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成为新时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