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路径探究*

2023-01-08何柏青

智库时代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育人

何柏青

(南昌理工学院)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指导纲要》,指出高校应当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也要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民办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专业课程主题内容和主要特点,创设思政协同育人路径,重点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基于专业知识和科学精神,与思政理论结合起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科技兴国的家国情怀、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等。

一、电子信息专业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应当进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必须遵循育人导向。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通过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指导意见,认识到在新时代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1]。民办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落实课程思政,应当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基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将思想政治内容科学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这样不仅可以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电子信息专业有着非常广泛的覆盖面,包括数理基础理论,也包括电路理论、人工智能、系统开发技术等,对于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哲学是一切科学研究之母,思想政治课程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辅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比如《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分析电路时结合工程近视理论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与对立统一规律相适应;NPN型晶体三极管,说明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量变可以引发质变;三极管电流放大作用中,基于微观到宏观理念分析通过内部载流子运动,理解外部电流放大作用。

(三)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需要

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兴起的大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些产业又进一步影响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也面临着升级和改造,因此各行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我国需要进行科技创新,攻克一些“卡脖子”技术。所谓“育才先育德”,我国高等院校中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将来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助力,要重视立德树人,基于课程思政理论在专业课程中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家国情怀。因此电子信息专业落实课程思政是科技强国的需要。

二、充分挖掘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民办高校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理论进行协同育人,基础是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专业课程相关内容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的资源优势,让思政教育永驻在专业课程中,取得更好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通过充分挖掘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培养大学生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思想方法等。

(一)中国故事和中国贡献

故事通常具有趣味性,能够引人注意,生动形象的故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重要素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电子信息专业教材中,也蕴含着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故事,通过挖掘这些故事资源,可以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进行协同育人。在专业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中国故事和中国贡献,以及从网络上引入相关的资源,不仅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更好进行育人教育[2]。

比如,基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史”的主题,教师先要挖掘关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产业发展历史等资料,引入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政策、行业动态、发展成果等,教师还可以挖掘我国在电子信息领域的贡献等资源,比如:系统理论稳定性判据中,结合“谢旭凯判据”,认识我国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与努力拼搏的精神;电子通信相关课程中,结合潘建伟课题组的量子通信科研成果,结合华为在5G方面的技术专业,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专业课程中还包括丰富的育人资源,等待教师认真探索和深入挖掘。

(二)电子信息的发展历史

电子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所谓“读史使人明志”,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基于课程思政理论,更好构建协同育人的体系,教师还要充分挖掘电子信息的发展历史,通过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的发展历史,看到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所作出的努力,既可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培养学生创新观念,也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3]。

比如,结合世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史,可以窥探电子信息的发展历史,从中也可以认识到我国半导体产业在曲折中发展。教师要结合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认识到核心技术是市场和金钱换不来的,必须自力更生,才能有所突破,以此激发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思想。

(三)电子信息的实际应用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结合,让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发明创造走进千家万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生产与生活方式。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中,还包括诸多的相关开发应用案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让学生明确电子信息的实际应用,了解我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普及,还让我国快速进入无现金社会,保障了资金安全和让交易环节更卫生。这些实际应用案例很大程度上已经领先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通过系统整理与图文并茂展现,能够让学生产生自豪感。教师还可以引入疫情期间,我国采取的远程会诊、机器人采样辅助医疗等事例,结合线上教学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成就,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爱国等主题的德育教育。

三、建设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策略

通过充分挖掘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明确其中很多的内容能够与课程思政相关,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有效融入这些资源,可以更好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素养与良好的道德品格。专业教师应当通过持续学习、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等,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实现协同育人。

(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自主查阅相关资料

基于课程思政的指导,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之前,为让学生熟悉课程基础知识,打好课堂学习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为了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教师先要布置一些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更好地完成相关方面的预习,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方面的影响[4]。

例如,我们知道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发展,螺旋式上升的,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信号与系统”的课程中,时域抽样定理内容与这种哲学观点相对应,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关于抽样定理的概念,理解信号时域抽样定理的本质,认识到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没有终点,需要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以此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针对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历程,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我国是如何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一步步进行创新创造的,以此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科技发展情景,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有很多方面都有中国的参与,特别是在特高压、5G通信和互联网等领域,我国已经领先世界。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主题内容,提前准备相应的图文和视频资料,设计与制作PPT课件和微视频等,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科技发展与进步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内容,引入有关我国高铁列车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路线、装备制造和应用情况、未来发展方向等知识,设计和制作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展现其图文和微视频,让学生明确我国在与德国公司的合作中,制定了正确的发展路线,高铁装备所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现在已经在长春、唐山、青岛、株洲等多个地区建立了高铁列车研发和生产基地,进入自主创新阶段,独立自主研制出了“和谐号”“复兴号”等高铁列车。通过创设类似科技发展情景,可以快速进行新课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我国电子信息发展成就,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更加自信,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投身到新时代建设中。

(三)开展课堂探讨活动,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基于课程思政的理论实施协同育人,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还要基于相关课程知识,组织开展课堂探讨活动,通过直接提出问题或者布置任务,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显性教育[5]。

例如,在“信号与系统”的课程中,主要包括绪论、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等内容。这门课程普遍性质和概念,在几乎所有的电子信息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该课程核心基本概念和方法,也被应用在信息及相关领域的各个学科、非电类的各个工程技术学科中。基于本课的知识内容,在讲解傅里叶变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其人的生平,探讨在科学探究中所付出的努力能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总结: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现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以此我们要秉持科学探究精神,运用科学方法,持续求知与探索,推动科技进步。

(四)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专业课程渗透德育

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还经常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现提前准备的图文和视频内容,可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现实应用,提升学生相关能力。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实施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还可以渗透德育,落实课程思政协同育人[6]。

例如,“无线通信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对于无线链路预算的内容,要与无线网络工程的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工程应用。为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现工程现场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系统参数和方法;关于发射机、接收机、电波传播路径损耗、大小尺度衰落等无线通信系统的内容,涉及到逻辑的严密性与计算的准确度。通过讲授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高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

(五)收集学生相关评价,持续优化改进教学

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中,教师还要通过直接询问、问卷调查、分析课堂反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相关评价,明确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持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的落实效果。

例如,通过运用多种调查方式,可以明确这些意见: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电子信息课程有必要融合课程思政,71.86%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超过80%的学生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比较满意,其中在“爱国”“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等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少学生认为在课程思政的融入内容、融入方式等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因此在下一步的民办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中,教师还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中,形成协同育人建设路径。民办高校教师要根据电子信息课程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理论内涵,通过各类方式进行协同育人,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培育良好的道德品格,实现全面发展。

【相关链接】

南昌理工学院(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1999年5月创建;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定名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

据2021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达2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8亿元;建有244个实验室,255个实习实训基地;馆藏图书文献资料305万册,电子图书190万种;下设19个教学学院和3个教学部,有66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