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双链DNA 抗体测定阳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免疫学特征分析

2023-01-07徐超成罗俭权陶珊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6期
关键词:滴度红斑狼疮免疫性

徐超成 罗俭权 陶珊花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具有多样性,且病程分析复杂。本研究利用抗dsDNA 抗体检测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学特征。抗dsDNA 抗体属于抗天然DNA 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表现敏感,几乎所有红斑狼疮患者都有该抗体的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dsDNA 的大分子循环于血液中或粘附于多种器官的微血管上,产生自身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组织损伤。所以,准确检测抗dsDNA抗体可以帮助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学特征。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7 月~2022 年6 月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68 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 抗体阳性106 例,阴性62 例。所有患者均为住院系统患者,诊断明确,相关病案资料完整,诊断依据符合临床诊断指征。

1.2 检测方法 应用深圳亚辉龙Tenfly Auto 全自动免疫印迹分析仪,操作:配套Tenfly Auto 全自动免疫印迹分析仪自动化操作,全自动判读。样本加载后孵育、洗涤、加液、烘干、结果扫描、输出保存仪器自动进行烘干照条,确保判过结果准确。判读:选用线性免疫分析方法。结果:,含有弱阳性,中等阳性,强阳性。项目:抗核抗体谱,血管炎谱,自身免疫性肝病谱,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谱。结果数据:自动判断抗体滴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7.75±12.32)岁,高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的(50.36±14.1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占比为35.85%,低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性别及系统性硬化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未分化结缔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n(%)]

表1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n(%)]

注: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比较,aP<0.05

2.2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抗核抗体谱比较 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抗核抗体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血清滴度≥1∶500 占比分别为86.79%、70.20%、51.56%、92.45%,高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的59.68%、22.73%、16.34%、77.42%,狼疮抗凝物质阳性占比33.96%低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的6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抗SSA 抗体阳性、抗SSB 抗体阳性、抗风湿因子阳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抗核抗体谱比较[n(%)]

2.3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 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的IgG(12.05±5.14)g/L低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的(14.32±7.4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IgA、IgM、C3、C4、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

表3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比较,aP<0.05

2.4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雷诺氏现象发生率43.40%、冠心病反应发生率33.96%,高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的12.90%、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眼睑干结、手脚麻肿、肺纤维化、肝功能损害、肾蛋白溢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n(%)]

3 讨论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晚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关于抗dsDNA 抗体表现的临床特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会有某些共同的表现,如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符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规律等。与Almogren[1]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有研究认为无法证实抗dsDNA 抗体阳性与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的变化、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导致发病的机理有关,这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分子结构。但有学者认为有17%~28%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致病是针对其他特异性抗体表现[2]。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滴度≥1∶500 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说明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出滴度很高。有文献指出[3-5],也可出现在其他多种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但滴度均较低。所以,抗dsDNA 抗体阳性可以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抗dsDNA 抗体阳性出现双阳性比例比较普遍,有研究[4]发现,双阳性与多阳性的特异性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不完全相互排斥,但极少同时出现,表现为弥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同时拥有两种抗体的免疫学特征,与疾病预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相关,目前没有统一的结论。夏育民[6]的研究结果也有相关论述。实验室常规检查数据结果表明,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的IgG(12.05±5.14)g/L 低于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的(14.32±7.4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 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IgA、IgM、C3、C4、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血清免疫学改变的具体机制及意义也未能完全阐明。并非所有的抗dsDNA 抗体皆可致肾炎,30%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检测不到抗dsDNA 抗体,25%的患者抗体阳性但无肾炎发生。因此,血清抗体水平与肾炎的关系尚未确定,并且致病抗体的具体损伤机制也仍在深入研究当中。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7-10],抗dsDNA 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具有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变化,但目前统计数据较少且统计结果有差异,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证实。抗dsDNA 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标志抗体,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性抗体,抗dsDNA 抗体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抗体滴度高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11,12]。检测抗体滴度在自身抗体的检测中可谓“金标准”,实现对抗体滴度的量化,从而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抗体滴度的变化。

综上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滴度和抗dsDNA 抗体的反应值相关,这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治疗、患者外周血血象变化的实时监测,以及发病机制的探寻都提供了一个准确快速的检测途径。

猜你喜欢

滴度红斑狼疮免疫性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