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2023-01-07

居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检测

曾 鑫 罗 玲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公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促使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在建筑规模扩大、建筑技术难度增加的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成为相关主体关注的焦点所在。工程质量的管控分为预防、控制、审查、验收等多个环节,工程质量检测就是贯穿各环节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土木工程技术和建筑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同样带动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1 开展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作用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控工作中,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能够全面的审视工程在实施的各阶段、各项目和各环节的施工作业情况,对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背后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提出解决和处理方案。做好工程质量的监测,对于施工进度的有效推进和质量的全面保障都意义重大,能够让各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内实现有序交接,减少返工风险,有利于控制工程的费用成本投入,并有效的提升工程经济效益。而在质量检测中获取的各类项目施工数据,构成了工程设计、施工、审核、竣工验收的重要数据资源库,对于质量问题发现、漏洞弥补,工程造价的预算优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的工程质量检测,一方面可以帮助施工、监理单位及时的发现工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并在工程施工不可逆阶段到来之前就加以处理;另一方面也能从中到推出施工问题的原因所在。比如,材料、工艺、设备使用或者是方案设计等,实现举一反三,对施工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把潜在风险压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安全和质量风险的出现。施工单位要对质量检测的类别、内容、形式等组好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检测措施。

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涵盖的主要内容

2.1 建筑工程原材料方面

目前建筑原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作业的起点所在,工程质量检测中原材料的检测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必须要强化和重视起来,对各类初始原料、半成品和装配式的工件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保证其外观结构、内在性能和稳定性等特征符合施工标准要求,安全可靠。比如,基础的砂土材料,要求重点检测土壤的密度和压实度以及混凝土、砂石、水泥的配合比例等,钢筋的硬度和延展度,焊接、砖砌材料的购进后进行复核检验,同时对相关结果进行保存归档。正式施工前需要把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确保相关材料符合施工设计要求,质量标准达到后,方可进场施工。

2.2 施工工艺质量的检测

工艺水平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的技术类因素。工艺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会在墙体结构、地基、框架、建筑整体稳固性等方面充分的体现出来。如果工艺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就可能出现外墙开裂、受力不均匀甚至是整体建筑倾斜等问题出现。工艺的实施是有一套严格标准和流程要求的,比如,施工时间的把控,一般土方和混凝土工程都不能在冬天等气温较低的天气开展,对有关的工艺操作要做到质量检测与管控同步实施,规范各类的工艺操作行为。

2.3 强化对建筑实体的检测

实体检测是对建筑的关键性部门进行检测。首先是地基的质量检测,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性工程,质量对于建筑的稳定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检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桩基检测与基坑检测。检测涵盖了使用材料、抗震性能和结构特点进行检测,并且地基工程的检测是之后的纠偏、补强等作业的前提,是上层施工的前提基础。钢筋结构也是实体结构的重中之重,钢筋因为本身的化学特性,容易出现腐蚀问题,因此通常要在外层加上一层防护层,而保护层的厚度检测是十分关键的,假设厚度不达标,钢筋在受力后表层的混凝土出现脱落,从而造成裂缝,而钢筋漏筋后,很容易被再次腐蚀锈蚀,而本身的物理特性,承重力、耐久性等都会减弱。

2.4 节能环保检测

建筑工程领域要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推动绿色建筑施工的发展,着力推动建筑施工朝着低能耗、高效率、低排放的方向发展,节能检测和环保监测也显得更为重要。节能检测需要贯穿到工程实施的整个流程,并且要及时的进行评估和检查,查看各环节是否严格按照有关环保标准设计要求实施,同时要把节能放在第一位,以节能为刚性约束,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2.5 资金用度质量的监测

施工造价的预算和决算管理成效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影响也十分的巨大,财务管理上不仅局限于清查对账,还应进行必要的创新,在企业运营期间建立逐增的备用金,以备应急之需。建立影响留存的凭证系统,作为清查依据之一,避免资金乱报的情况发生。

3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成效的主要因素

3.1 人员队伍因素

目前的工程质量检测还没有全面实现计算机和传感器代替人工,因此,专业检测人员依然是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的核心组成。专业化水准和职业道德操守直接地关系到工程质量检测的可靠性。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还是细节处理,都会对检测工作造成影响。人为因素直接影响检测环节的稳定性,其中除了和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操作水平等因素相关,同时也会受到其应急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工作积极性等多个因素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在用人方面应当设立较为严格和细致的标准,从而把控各项影响因素。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包括了技术主管和授权审批人员,要求标准应当更加地严苛,优中选优[1],更好地确保检测质量。

3.2 技术设备因素

人与设备相互配合,才能让检测工作顺利地开展,所以检测设备是影响质量检测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设备的规格、型号、检测精度、稳定性等,都是一些核心的影响因素。这是设备在招标采购环节应当注意的问题,那么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保养维护和检修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成为了影响工程质量检测的又一项重要因素。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元器件的损毁、老化,电线电缆的毁坏、螺丝的松弛或者掉落、开关故障或者数据处理出现问题,都是较为常见的故障现象,这样会对其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干扰,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因为设备未及时修复或者是更新维护,可能相关工作就难以按要求实现,影响工程进度。

3.3 建材因素影响

建材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核心环节,一般材料质量检测需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的抽检,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分层抽样,并且由专业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通常是运用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方式[2]。但是检测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取样手法和程序等问题,会造成样品的失真。有的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可能造成了抽样的真实性与借鉴性欠缺,无法代表整体的材料质量水平。

3.4 人际关系因素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很多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人员都可能会与其他建设主体发生各类业务和生活往来,有些人出于私心,没有遵守相关制度规则,多是在打招呼、找关系的情况下,故意地放宽了检验标准,造成了一些不合格工程进入建筑市场。

4 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成效的预防措施

4.1 不断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

建设主体应当与检测机构密切联系,通力协作,按照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要关注建筑材料,工程设备,主体结构以及质量检测的技术方法等。同时,要落实工程质量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明确责任清单,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且要监督责任的履行情况。另外,要做好第三方的检测与评估,通过合理选定第三方检测机构,并且做好检测业务的对接和记录与评估,一旦第三方机构发现质量缺陷,就要全程的负责做好之后的原因排查,制定解决措施,指导检修等专业的咨询服务[3]。要建立更加标准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明确监督程序,安排检测任务。对于已经开展质量检测的责任方和实施机构要开展抽查或者是交叉检查,对监督的成果和结果要开展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同时监督报告和相关的记录凭证归档保存,形成资料档案,以便备查。

4.2 科学有效的确定检测内容的有效性

要对检测的内容和类型进行合理的确定,对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论证和分析,之后对检测的过程要全程的管控,同时留存相关影像资料。建筑材料的检测要根据材料的差异化性能特性,遵循相应的检测标准,以此为之后的工程项目质量检查打好基础,在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核与审批后,开展质量检测工作。比如水泥的检测工作,应当根据行业对于不同类型标准进行确定,之后按照要求采用合理技术对水泥的精细度、强度、凝结时间等指标进行检测。针对混凝土检测来说,重点检测的是密度、泥块含量等,运用的方法主要是粗骨料实验法。若要选用c35以上的标准材料,则要先对其压碎指标进行检测,如果骨料的质地比较疏松,应当对材料的坚固性开展检测实验。在实验结束后,应对不同的检测样品进行留存,方便之后的工程质量审计和问题的复盘。对材料检查之后,就要开展实际应用材料的质量检测,对比样品与实际的用料是否保持一致。例如,混凝土的结构工程检测时,应当率先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测量,与送检的样品进行对照,同时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钢筋间隔、楼板厚度等指标开展全面的检测,看其是否达到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测应覆盖施工的全过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有监理的见证,并且留存相关影像资料。

4.3 加大设备引入力度,优化检测方法

目前很多新型的工程质量检测仪应用到了工程质量检测当中。比如,有混凝土裂缝测宽仪及检测仪、墙体楼板测厚仪、混凝土回弹仪、超声波等仪器,这些仪器和机器的使用,能够大幅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检测技术的运用还是需要依靠科学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的实际情况去灵活选用,避免使用一种单一的方法,方法使用应当遵循相关的工程质量检测的规范性要求,如果没有现成的标准,则要借鉴同类合规的检测方法,同时由技术专家,上级领导进行审核审定后再实施。

4.4 创造良好的工程质量测试与检测环境

因为检测环境是确保检测设备和人员稳定开展检测工作的保障和前提,所以应当确保内外部的检测环境实现稳定运行,涉及了多个方面,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的施工建设要把握好规模、检测设备、检测能力与项目检测的需求保持一致,同时保证施工现场和电气设备和消防设施的齐全,同时确保室内的通风良好,保持实验室的干湿度处在合理范围。在实验室运行期间,应当对每项检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准确和全面的记录,做好相关工作的数据支撑,从而根据检测情况对施工作业与工程检测环境不断的优化和健全,更好地提升检测质量,并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

4.5 构建科学质量检测体系,引入互联网检测监督技术

应该注意对现阶段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行重点考虑,摒弃传统的工程管理以及控制模式,构建起一个崭新的、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体系,这样可以使建筑施工单位自身的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构建更加健全科学的质量检测控制体系,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展开具有较强独立性,这样可以起到促进企业今后稳定发展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开展数字化检测,对工程数据准确全面的收集和分析,做好评级,利用互联网技术管理服务系统,整合工程资源,对项目设计、预算、施工、签证、检测登记、签名、检测报告上传实现电子化,减少人员工作量,提升检测的质量和效率。要把网络检测技术覆盖到施工作业的全过程、全体人员,确保无遗漏。

5 结 语

工程质量检测是预防质量问题,确保工艺、建材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保证施工与质量安全、提升施工作业效率的有效途径,针对质量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建筑单位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检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