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视域下的电梯专业改革

2023-01-06陈银燕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工程技术电梯

王 超 陈银燕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淮安 223003)

随着电梯保有量的不断提高,社会需要大量的电梯安装调试人员、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和电梯检验测试人员。目前,全国已有103家高职院校开设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围绕新一轮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通过对电梯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历年毕业生及从业人员等多方位的调研,结合近3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和各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力求为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高职专科)教学标准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比较全面和客观的依据。

1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截至2020年,中国电梯行业企业共有23 393家,其中2020年新成立8 425家。2021年,全行业生产电梯(含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数量继续保持在100万台以上[1]。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在我国成立较晚。在电梯行业从业人员中,高职高专学历占比最大。其中,企业电梯技术开发岗位高职学历占比为65.95%,电梯安装岗位高职学历占比为53.46%,电梯维保岗位高职学历占比为61.64%,电梯调试岗位高职学历占比为69.81%,电梯安装岗位高职学历占比为53.46%,电梯工程管理岗位高职学历占比为59.75%,电梯检验岗位高职学历占比为61.64%,电梯销售岗位高职学历占比为60.38%。

目前,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岗位,如图1所示。其中,电梯维保岗占46.36%,电梯调试岗占17.24%,电梯安装岗占16.43%,电梯检验检测岗占10.62%,电梯管理岗占4.14%,电梯营销岗占5.21%。

图1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岗位

2 特种设备视域下的电梯人才需求

电梯因关系生命安全且危险性较大,属于八大特种设备之一。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用电梯达879.98万台,占特种设备的48.45%,较2020年增加0.73%。2021年电梯事故23起,较2020年减少2起。2021年电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7人,较2020年减少2人。究其原因,安全管理、维护保养不到位4起,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3起,安全部件失效或保护装置失灵等原因2起,未及时检验1起,应急救援不当1起,其他原因1起[2]。为了减少电梯事故,减少电梯困人次数,满足人们乘坐安全舒适的电梯要求,电梯行业急需完成如下工作。

2.1 聚焦智慧物联网技术,融入“互联网+监管”平台

随着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平台的应用,各地都以“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为基础,积极推进电梯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加快总局数据与各省局数据对接,扩大电梯追溯平台应用覆盖面,优化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完善三级救援队伍[3]。

维保单位在平台上主动公示电梯维保周期、质量目标以及实际工作情况等信息。推动电梯加装物联网装置,落实电梯物联网装置的检验检测方法和电梯无纸化维保试点。其中:江西省纳入全省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的电梯总量达到8.98万台,占全省电梯总量的43%;浙江省提出2022年电梯物联网接入15万台,扫码作业率达到95%以上。

2.2 聚焦舆情热点,动态进行按需维保和检验检测改革

2020年,国市监特设〔2020〕56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56号文),要求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新模式,规范电梯自行检测。

2.2.1 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

56号文提出“物联网+维保”模式,鼓励推广电梯装设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测系统,由维保单位依据实时检查和监测维护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线下现场维护保养,提高维护保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保障电梯安全运行。人脸识别、大数据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梯上得到实际应用[4]。推行电梯维护保养格式合同范本,引导电梯使用、维保单位以维保质量指标作为考量基准,确定双方维保合同的责任和义务。

2.2.2 推动电梯检验检测改革

电梯使用单位按照改革后的方式进行电梯检验检测,并公示检测结果。检验检测机构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有关文件开展工作。

2.3 聚焦产业融合,引入电梯保险经纪服务

为完善电梯安全责任制度,建立电梯安全约束机制和事故赔偿社会救助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很多地市制定了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统保项目实施方案。宣传引导电梯责任保险,推动电梯相关方积极购买电梯责任保险,不断提高电梯责任保险覆盖面,也是新员工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电梯保险相关业务是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迁移岗位。以青海省为例,2021年已经购买责任保险的电梯达1 163台。

3 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视域下的电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近年出现了严重的电梯安装和维保工人短缺现象。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新产业的不断发展,电梯工程技术人才无论在岗位还是技能要求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电梯维修保养工作的数字化要求,使得电梯物联网智慧化监管、电梯大修改造与加装产业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此外,电梯行业的安装、维修、保养及销售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3.1 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

结合电梯按需维保改革和电梯检验改革要求,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从单纯的安装与维保岗位调整为基于高职院校的特点“政、校、企”三位一体,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从事现代化电梯维修、调试、检测、销售、工程管理及物联网安装调试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2 职业面向的调整

在原有主要职业类别建筑安装施工人员(6-29-03)和物料搬运设备制造人员(6-20-04)的基础上,增加检验检疫工程技术人员(2-02-31)。在原有岗位电梯安装维修工和电梯装配调试工的基础上,增加电梯检验检测员。在职业证书中增加智能网联电梯维护(1+X证书)、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电梯检验员DT-1)等。

3.3 培养规格的调整

按“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构建培养规格,并融入以下规格[5]:

(1)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6-8];

(2)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基本掌握装备制造领域数字化技能,同时了解电梯法规、群控技术、远程监控、智能维护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电梯物联网终端的安装调试能力[9-11];

(3)掌握电梯检验检测、常用电梯检测工具和仪器应用、电梯质量检测和分析等技术技能,具有电梯检验检测能力。

3.4 课程及其内容的调整

按“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三位一体搭建课程体系,按“岗、课、证”三位一体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增加以下内容:

(1)增开“电梯检测技术”,让学生学习电梯安装安全规范、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检验准备、过程、结论要求,曳引与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杂物电梯、仅载货电梯以及消防员电梯等的检验内容、要求和具体方法等;

(2)增开“电梯物联网技术”,通过电梯物联网结构认知、物联网器件的安装与调试、基于互联网的电梯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故障案例诊断与分析等,提升学生的电梯物联网应用能力;

(3)优化“电梯故障诊断与维修”内容,在原有电梯维修安全操作方法、故障诊断与维修基本方法、电梯相关标准法规、自动扶梯典型故障诊断与维修、垂直梯典型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互联网的电梯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故障案例诊断与分析等。

此外,根据区域电梯行业发展特点,结合电梯智能化新技术,开设电梯保险、电梯群控技术、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电梯监控系统工程、绿色电梯技术以及电梯评估与改造等选修课程[12-14]。

4 结语

围绕特种设备监管的要求和相关事故分析结果,找出针对电梯安全运行和检测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政、校、企”三位一体做好顶层设计,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培养规格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是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服务社会、提升育人质量的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工程技术电梯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水防渗工程技术实践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试析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承压类特种设备受压元件壁厚测定问题的探讨
更正启事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不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