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美丽宜居新农村

2023-01-06

河北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村容村貌宜居人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而且要求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筑牢“冀美乡村”大基石

2018年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河北省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四项任务为重点,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共计169.93亿元,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升;“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有效管控、行政村主街道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这些工作的完成,为全省深入开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我省印发《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5年)》,在全省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对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明确以人居环境清洁、建筑风貌美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特色产业壮大、乡村治理有效为主要工作目标,进一步突出乡村特色、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政策体系、引导多方参与,着力打造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美丽乡村3666个,2022年谋划创建美丽乡村2265个,共谋划重点项目7219个,全年计划投入资金52.02亿元,截至9月底,已有992个创建村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预计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建成美丽乡村5700余个。

启航“冀美乡村”新图景

按照《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要求,“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建设2000个美丽乡村,到2025年建成10000个美丽乡村。力争到2035年,我省行政村普遍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力争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实现“五美”要求(村容村貌美、服务设施美、生态环境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建成美丽乡村重点片区500个以上,形成片片相连、带带相通、各美其美的冀美乡村全景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华北样板。

(一)科学统筹规划,分层分批打造。持续围绕环京津、雄安新区、设区市主城区及高铁高速沿线、大运河等重要河湖、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以点带面辐射推进,成方连片实施;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及村庄资源禀赋,按照美丽乡村重点片区、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清洁村分类分层实现村庄全面改造提升。

(二)突出燕赵特色,持续提升整体村容村貌。合理布局村庄规划,使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建筑风貌特色鲜明,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实现“一村一画一风景、一户一景一新韵”。

(三)立足服务设施改善,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与城镇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确保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改善。

(四)坚持生态优先,打造山美水美乡村新景。有效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全面推广乡村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使乡村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五)强化产业带动,夯实美丽乡村经济基础。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多种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壮大富民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使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六)乡村治理有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七)加大政策支持,在要素保障上持续用力。探索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整合财政资金、推动市场化运作、探索PPP模式、农民筹资筹劳等多种方式,全要素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村容村貌宜居人居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杂谈农村的变与不变
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新途径、改变村容村貌
我的手里拎着一只旧木桶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