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的选穴规律及理论依据*

2023-01-06宋瑶赵鑫王莉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选穴耳门腧穴

宋瑶,赵鑫,王莉莉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杭州 310005;2.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义乌 322000)

原发性耳鸣是指伴或不伴感音神经性聋的特发性耳鸣,也被称为神经性耳鸣、感音性耳鸣、传导性耳鸣,发病时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但外界并无相应声源存在[1]。其成人发病率为10%~15%[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药物疗法主要选择具有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其疗效尚不确切,有待于进一步系统评价[3]。临床发现非药物疗法如高压氧、中频以及中医针灸等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文献亦表明针灸能有效治疗原发性耳鸣,疗效确切[4-6]。但基于的理论不同、选穴各异,为探索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的选穴规律及核心穴组,笔者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处方选穴规律、经络选取规律、核心组穴及配伍特点,以期为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18年8月所有针灸治疗耳鸣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设定为“耳鸣”,干预措施设定为“针刺OR针灸OR电针OR艾灸OR穴位注射”。英文检索词设定为“tinnitus”,干预措施设定为“needling OR acupuncture OR electricacupuncture OR moxibustion OR point injection”并结合手工检索各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1.2 纳入标准 1)根据中医或西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耳鸣”的患者,不包括由于外耳道耵聍栓塞、中耳疾病(如耳硬化症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耳蜗异常(如梅尼埃病)、位听神经病变(如听神经瘤)以及可致耳鸣的非听觉系统功能障碍(如血管异常、肌阵挛、颅内压增高等)的继发性耳鸣患者,不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国籍、病情程度等因素。2)以针刺或温针灸或电针或艾灸或穴位注射为主要疗法的临床报道,可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3)明确给出针灸处方的文献。

1.3 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或内容雷同文献。2)综述及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献。3)个案或验案报道类文献。

1.4 数据录入及规范化处理 由2位评定员依据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分别独立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全文阅读、文献核实,使用Excel 2010软件提取各研究的具体信息,包括篇名、作者、年代、干预方式、腧穴及配伍方式等。参考《经络腧穴学》[7]规范处理经络、腧穴名称及针灸处方,如“客主人”规范为上关穴,文献中出现的主穴和配穴均录入表格。若文献涉及在一组主穴的基础上进行辨证,选用多组配穴,以“1组主穴+1组配穴=1条处方”的形式进行提取。

1.5 数据挖掘及统计方法 使用Python编程对腧穴出现频次、部位、归经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计算腧穴配伍之间的支持度和置信度,衡量关联规则在整个数据集中的统计重要性、可信程度;选择分层聚类方法,距离类型选用平方欧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提取近似数据集中联系密切的数据组合,分析有效聚类群取穴规律。

2 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结果

2.1.1 腧穴使用频次分析 按照以上标准共纳入文献171篇,提取有效处方268条,共涉及腧穴98个,总频次1 793次。应用频次较高的腧穴有听宫(211次)、翳风(204次)、听会(197次)、耳门(134次)、中渚(122次)等。频次前20位腧穴详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使用频次前20位的腧穴

2.1.2 腧穴部位分析 腧穴部位频次较高的有耳周部、下肢部、上肢部。其中耳周部用穴个数最少(8个),频次最高(781次),占总频次的44.91%;下肢部用穴个数最多(23个)。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腧穴部位分析

2.1.3 穴位归经分析 268条针灸处方共涉及经脉13条,十四经穴94个,包括除手太阴肺经之外的11条正经及任、督二脉。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使用频次共计1 192次,占总频次的66.48%,经穴35个,占经穴总数的37.23%。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腧穴使用频次和用穴数目较少。见表3。

表3 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使用腧穴归经分析

2.2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应用Python编程,将使用频次前20位的穴位采用关联分析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30%,获得70条关联规则。支持度和置信度是处方中腧穴配伍效用性的体现,支持度表示前后项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表示在前项出现的条件下后项出现的概率。取置信度>90%,按支持度从大到小排序,可获得19条关联规则,其中“耳门→听会”支持度最高,同时出现在268条处方中的概率是46.84%。表4。

表4 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使用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2.3 聚类分析结果 对频次前15位的腧穴(累计频次1 353次,占总频次的75.46%)进行聚类分析,得树状图,分析树状图知腧穴可分为3大类,分别为“中渚-耳门”“翳风-听宫-听会”“太溪-合谷-足三里-侠溪-太冲-外关-风池-百会-三阴交-肾俞”。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使用频次前15位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耳鸣系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面而为听。”所以耳鸣的发生与耳部经气不畅密切相关。描述性分析的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处方重视局部选穴,以手、足阳经在耳周分布的穴位为主。使用频率前5位的腧穴依次为听宫、翳风、听会、耳门、中渚。听宫为手太阳小肠经与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乃经气直入耳中之处,《循经考穴编》言此穴善治“耳虚鸣痒,或闭塞无闻,或耳出清汁”。听会属足少阳胆经,《针灸甲乙经》中提及若患者自觉“耳中颠飕风”便可用。《医宗金鉴》进一步总结听会穴“主治耳聋耳鸣,牙车脱臼,齿痛,中风瘛疭蜗邪等证”。耳门即手少阳三焦经气发于耳窍之处,可“主耳鸣如蝉声”。《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论“有耳鸣者,取耳中动脉,即耳门穴”。以上耳门、听宫、听会三穴配合三焦经之翳风、中渚,五穴并用,调阳经之气血,激耳部之经气,聪耳开窍。

现代研究认为,原发性耳鸣多是由于内耳血供受阻、神经卡压、局部微循环障碍等导致内耳耳蜗损害、听觉受损引起[8]。从解剖结构看,听会、听宫、耳门在耳屏前方,布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和耳大神经、耳颞神经及面神经,翳风穴近耳后动、静脉和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有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此四穴皆与耳部神经、血管有直接联系,能够改善内耳、脑干微循环,促进血液与迷路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尚未完全坏死的内耳细胞及听神经得到修复和再生[9-11]。

描述性分析结果还显示,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主要涉及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正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此三阳经循行均过耳,如手少阳经“系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少阳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太阳经“却入耳中”。原发性耳鸣的发生与手足阳经密切相关,阳经受邪则气血逆乱,上扰耳脉。正如《内经·素问》言:“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此时应“治其经络,泻阳补阴”,故针刺手、足阳经使耳之外邪得去,浮越之虚阳得安,阴阳平秘,则“耳聋、浑浑焞焞”症状可平。

采用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深入挖掘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临床选穴规律。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耳门-听宫的相关度最高,其次是翳风-耳门-听会、听会-耳门-翳风、听宫-耳门-听会、中渚-翳风,与描述性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为局部取穴,充分发挥腧穴的邻近作用;由于上述腧穴位置相近、互相关联度高,临证时也可有的放矢,灵活选择;中渚位于手背部,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主耳鸣目痛,与翳风合用,属三焦本经配穴,共畅少阳气机。由此可见,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以耳周局部取穴与远道验穴配穴的选穴方法为主。

聚类分析将腧穴分为3类,分别为“中渚-耳门”“翳风-听宫-听会”“太溪-合谷-足三里-侠溪-太冲-外关-风池-百会-三阴交-肾俞”,结合腧穴使用频次分析,可将中渚、耳门、翳风、听宫、听会作为治疗主穴使用。此外,有效聚类群中,外关、风池、百会、侠溪清利少阳,祛风化痰,浊气去则耳通,肝风平则神安;合谷、太冲开“四关”,升清降浊,畅达气血;肾俞、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肾,滋水涵木,补益先、后天之本,复聪止鸣,以上各穴可在临床运用时辨证选用,随症状加减,配合主穴,泻肝火、升清阳,实宗脉、养耳窍,标本兼治则嘈嘈蝉鸣得消。

综上所述,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的文献分析表明: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选穴处方规律为以手、足阳经在耳周的局部穴位为主,远端配穴为辅;依据穴位使用频次及关联度可提炼处方如下:主穴取耳门、听会、听宫、翳风、中渚,配穴可选用外关、风池、百会、侠溪、合谷、太冲、肾俞、太溪、足三里、三阴交;以上分析结果可为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提供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同时亦证实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是应用于针灸文献研究的可行方法。

猜你喜欢

选穴耳门腧穴
整体观念在推拿治疗近视中的运用探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旅途止泻按脾腧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选穴研究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