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内蒙古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23-01-05陆鹏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内蒙古

陆鹏飞,王 蕾

(1.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2.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和手段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也是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的关键。当前,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对以提供知识型服务和高附加值服务为特征的科技服务业需求不断增大。近年来,内蒙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科技兴蒙”行动,以满足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为重点,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目前,全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蹄疾步稳。建成各类科技服务主体870家,其中国家级128家;培养初级技术经纪人194人;累计选派企业特派员383人、农牧业科技特派员4 435人。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92%。

图1 2016年—2021年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地位变化

1 内蒙古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1.1 科技服务主体规模不断壮大

2021年新增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1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145家。全球首家零碳产业园落地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部务会审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开工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试验基地在兴安盟挂牌。上海交大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等24个区外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稳步推进。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升级为国家站。组建成立内蒙古首个应用数学中心。3 011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对外服务总机时131 035 h。内蒙古科创中心成功落户北京,正式开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稀土+”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多项技术国际领先。制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指引,围绕种业振兴,布局草业、玉米、马铃薯、设施蔬菜、肉牛等领域,积极布局技术创新中心。

图2 2021年内蒙古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增速对比

1.2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等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技术交易后补助实施细则》《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多项政策印发。新建自治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家,对全区29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绩效评价优良的给予后补助支持。启动和林格尔新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内蒙古科技大市场一期顺利完工。依托内蒙古工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成功举办第一期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参加人才培养基地组织的闭卷考试的194名学员,全部获得初级职业能力等级培训结业证书。2021年752个项目获批自治区技术交易后补助资金5 385.5万元。2021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 534项,合同成交总额46.1亿元,登记科技成果1 062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748项,占70%,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12.7亿元。2021年举办稀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对接会,推介优质技术成果8项。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正式启动,探索赋予单位和科研人员共有成果所有权。

1.3 创新孵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实施创业孵化载体绩效评价和动态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对1家晋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优秀的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4家众创空间共给予财政后补助支持810万元。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20家。2021年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收入7.2亿元,孵化总面积近400万m2,开展创新创业活动3 434场次,服务创业团队和创新企业10 207家,创业团队和在孵企业从业人员6.4万人,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量8 037件。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赛事,全区132家创新创业企业报名参赛,其中,推荐参加国家赛事的包头江鑫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国家行业总决赛,另外参赛的9家企业共获得金融贷款5 033万元。

1.4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

建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运营)平台24个。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运营)平台数据库中105个国家的1.8亿多条数据,全部向“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新一代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等平台集聚,初步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的平台化集聚及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全区4家单位成功入选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1所大学被评选为第二批国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3家机构被评为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3家机构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培育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22名,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侵权判定和海外纠纷应对专家库并选聘专家201人。截至2021年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7 942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有效实用新型专利53 211件,有效外观设计专利7 115件。全区专利授权总量为24 362件,同比增长35.66%。商标申请总量为75 793件,同比增长6%。商标注册总量为58 946件,同比增长30.6%。作品登记总量为6 007件,同比增长68.74%。

1.5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与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科技金融协同工作机制,与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广科技成果质押融资模式,支持37家企业完成52笔科技成果质押融资贷款,累计撬动银行贷款4.48亿元。全国首家“中国银行稀土与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在包头正式挂牌运营。重奖自治区科创专板优选层首次挂牌的43家科技型企业。交通银行内蒙古区分行为首批内蒙古“揭榜挂帅”的4家科技型企业授信9.4亿元。

1.6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效凸显

相继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星创天地管理办法(试行)》《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向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19个科技特派团,对绩效考评优秀的25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0家星创天地分别给予375万元、600万元后补助支持,全区4 435名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技术10 000余项。选派“三区”科技人员873名,培训“三区”乡土骨干科技人员1 000余名,“三区”科技人员累计服务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机构700多个,引进新品种700多种、推广新技术500多项。

1.7 科学技术普及服务全面开花

成功举办“2021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全区科普讲解大赛”等重大科普示范活动,积极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征集”“优秀科普微视频评选”“科普小分队包头行”,推动科普活动品牌化、社会化和群众化,将科学普及有效融入内蒙古文明建设和居民科学素养中。2020年全国科学防疫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评选中,内蒙古自治区一部作品成功入围优秀名单。

2 内蒙古科技服务业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近年,内蒙古科技服务业发展快速,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内蒙古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另外,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科技服务机构规模偏小,服务能力整体偏弱,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科技服务业人才资源匮乏,复合型、专业化科技服务人才短缺,培养和引进人才问题依然突出;科技服务业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协调联动机制还不健全,协同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大科技服务投入力度,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大科技服务业特别是科技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参照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广东省深圳市和东莞市等地做法,不断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投入,引导自治区科技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企业科技特派员建设,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择优给予后补助支持。鼓励支持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区内高等院校成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力争到2022年底,建成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2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3个、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5个;新增自治区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5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建设技术要素产权市场1个。

2.2 强化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持续发展根基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强力推进技术经纪人/经理人成果评价人员和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继续加大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农牧业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力度。探索职称中增设技术经纪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完善技术经纪人/经理人绩效激励机制。多管齐下壮大自治区科普专兼职队伍。力争到2022年底,培养技术经纪人200人以上;组织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4 500名,推广新技术500项,引进新品种1 000个,服务农牧民30万户;选聘企业科技特派员达到1 000人以上,实现服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覆盖;新增科普专兼职人员1 000人以上。

2.3 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创新机制

继续从宏观层面加强对科技服务业的统筹,建立健全工作协同机制,加强对科技服务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推进自治区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议重新修订《内蒙古自治区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办法》,持续推进自治区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议重新修订《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鼓励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尽快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进一步推动财政资金购置或建设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加速设立内蒙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加速成立内蒙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盟,全力推动内蒙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向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 结束语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呈现出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等特点。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需要,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对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内蒙古
《自由》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内蒙古教育 2021年征订启事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贸促系统举办展会计划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庆祝关工委成立2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