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内蒙古创新发展的新内涵及奋斗目标

2023-01-05姜瑞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型内蒙古体系

姜瑞清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发展提出“登高望远”的战略思路:“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总书记进一步对内蒙古开出“药方”:“要望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望向现代产业新体系,即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望向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望向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中央希望内蒙古的产业经济尽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要通过转变观念、战略谋划、策略推进,把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推到全新发展轨道。当前,内蒙古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成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所在。

1 创新型内蒙古的建设内涵

1.1 总体功能定位

内蒙古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提升综合实力的战略机遇,应系统归拢,合理规划,跨越发展,重点突破,这是当务之急的重中之重。全面地、前瞻性地、清晰地认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现状,对顺利推进创新型内蒙古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①依靠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自治区科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②,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奋斗,搭建好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筑国家创新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全过程联动的最具创新活力的新局面,建设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基地,建设多个具有强势和优势的创新型城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后劲足、城市功能完善、社会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的创新型省份;突出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和大科技的理念,集聚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功能和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内蒙古建设成工业化现代化、生态化、知识化的“四化”领先的创新型省份。实现的分阶段转变,如图1所示。

图1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实现分阶段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

到2025年建成创新型内蒙古,至少需两次以上的跨越式飞跃才有可能实现奋斗目标。因此,本研究认为实现创新型内蒙古的建设目标,分别以“十三五”后期和2025年为转折点,在不同阶段实现不同的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储备经验、完善措施,在2025年及未来时期最终实现工业化、生态化、知识化、现代化的 “四化”领先的新格局。在每一阶段,解决的关键问题各不相同,但以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主,以其他方面为辅,各个目标逐一实现。因此,研究认为在工业化期,应首要解决资源的消耗问题,实现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这是创新型建设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在生态化期,应首要解决人口环境问题,实现投资拉动型向居民消费拉动型的转变,这是创新型建设的根本所在;在知识化期,应首要解决知识创造与获取问题,实现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创新型的转变,这是创新型建设的飞跃和拔高期;在现代化期,应首要解决创新战略问题,实现从跟踪为主向创新引领转变,这是全面跨入创新型行列的重中之重。

1.2 创新模式选择

创新型内蒙古的发展要依托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就如同创新国家建成要依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产业优势三大高地作为有力支撑,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增强国际竞争力,将弱势变强势,推动创新型内蒙古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图2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目标模式

创新型内蒙古建设需建立在若干个创新型城市带的基础上,通过辐射带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型城市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构建有效评价体系,才能体现出其重大价值。因此,本研究提出构建3个创新型城市带,横贯自治区的东中西部地区。

第一个带以“呼包鄂”为核心。辐射带动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重点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工业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建成“支撑引领突出,人才品牌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集中带,构建改革试验区、创新核心区、开放承接区和生态优良区。

第二个带以赤峰市为中心。辐射带动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通辽市、兴安盟。重点打造农牧业经济强区,发挥文化创新型城市功能,建成“优势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的创新型城市集中带。

第三个带以呼伦贝尔市为依托,打造以满洲里市为边疆口岸城市,建立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基地,发挥知识创新型城市功能,建成“集现代化、知识化为一体”的创新型城市集中带。

1.3 创新发展支撑条件

图3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支撑条件互动构架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支撑条件互动构架图:依据各创新主体的相互功能作用,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构建以产、学、研、用结合为核心,以官、金、企、高校、院所、中介各创新主体相互联系的创新机制,通过服务、制度、管理等创新方式,营造一个激励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的软、硬环境,形成知识、人才、产业等系统的、完善的创新体系,调动各创新要素的创新活力,加速科技进步与增强创新引领动力,提升创新成果产出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创新型内蒙古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再通过评价体系的检验,实时反馈到各创新要素的创新过程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循环架构,进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大幅增强综合竞争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经济腾飞。

2 内蒙古创新发展的奋斗目标

创新发展既是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拓展、不断积累的渐进过程。

2.1 总体思路

立足自治区发展实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增长动能、提高发展质量、增加发展效益;着力打造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军民融合创新有效互动,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聚焦特色、补齐短板、集中发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市场竞争优势;着力打造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机发展的生态系统;着力构建尊重知识、崇尚创造、激励创新的法制环境、政策体系和文化氛围,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活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走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创新跨越发展之路,使内蒙古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创新区域。

2.2 总体目标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成内蒙古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达到全国创新型省区平均水平以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大幅提升,强力支撑内蒙古现代化,建成国家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三步走创新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建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优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重点行业集成创新能力、特色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第二步,到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大幅提升,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建成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稀土新材料、清洁能源、重型装备制造、石墨烯、大数据、畜牧业等若干方向和领域形成新的创新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部分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制约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得到基本解决。创新文化氛围浓厚,法治保障有力,全社会形成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源泉不断涌流的生动局面。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全国科技创新强区。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国家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力支撑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科技服务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经济发展质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产权、包容多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导向。

猜你喜欢

创新型内蒙古体系
《自由》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教育 2021年征订启事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