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2023-01-05路馨怡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病情血糖糖尿病

路馨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20级临床6班 山东 菏泽 274000)

糖尿病一旦确诊,无法治愈,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极易并发高血压、尿毒症、糖尿病足等严重疾病[1]。在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时,主要措施为控制血糖、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所以需要重视开展糖尿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工作。

1 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原则

1.1 平衡膳食

管理糖尿病风险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管理饮食。其中纤维膳食降血糖的作用显著,所以需要多使用优质蛋白质,以豆制品为主,多食新鲜果蔬,严格控制糖制甜食的摄入。

1.2 合理运动

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分解体内糖原,提升胰岛素敏感度。此外,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也可以通过适量运动得到提升,适量的运动可以保证自身体重处于稳定状态。

1.3 心态良好

精神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也就是说,要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精神压力,对其病态心理进行矫正,这也有助于改善病情[2]。

2 传统健康管理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手段为药物外部注射,但大多数患者的病理学和医学知识不足所以长期状态下难以坚持遵医嘱服药,常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患者不注意药物保健,直接导致其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所以在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时,除了要依靠药物外,还需要确保患者具有高水平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健康管理意识。[3]。

3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要素

3.1 健康教育

在教育糖尿病患者时难度较高,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医疗防和治投入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4]。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糖尿病患者塑造个体自律、健康的方法和行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赋予他们高水平的自我监测意识,对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依从性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除了宣讲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和基础知识外,还需要使其了解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运动所占的重要地位,这样患者才能深刻认识到心肺功能、血糖和血脂都可以通过运动进行有效控制。具体运动量和运动次数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并在后续病情有所改善后循序渐进地调整[5]。

3.2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人们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就是医院,医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治。当患者因为疾病住院时,可以接受到综合治疗和规范管理,医院主治医生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可为患者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同时普及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后续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随访,掌握患者目前的健康状态,并随时完善治疗方案[6]。但因为糖尿病住院的患者只有少数,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因为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才回归家庭和社会。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就需要组建糖尿病管理团队。团队中的所有医务人员在开始工作之前都必须接受国家培训。 经过培训后,在加入管理团队之前经过评估和资格认证后方可上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诊断,建立疾病档案、电话和家属随访等,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类干预[7]。

糖尿病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受损和/或胰岛素作用受损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症。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关键在于合理用药。需要告知医生他们使用的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给药时间、可能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副作用发生后的处理方法。胰岛素分为长效型、中效型和速效型,医师在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对应的药物类型并确定用药剂量。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服药,禁止随意更改。此外,在服药期间还需要对血糖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向医师反馈监测结果,便于医师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在服药或运动期间必须注意防止低血糖[8]。

3.3 培养良好的自我行为

部分偏远地区的医护人员数量十分稀少,无法接受国家统一的慢性病管理培训,医疗水平也较差,基层医疗机构没有组建糖尿病管理团队的条件,所以无法规范且有序的管理当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经受漫长的治疗过程,病情极易反复,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因为其治疗特点为长期性和持久性,所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缺乏治疗依从性。对此,需要患者对糖尿病有基本的个体认知,并引导患者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具体指的是饮食控制、自我护理、体重控制和并发症应对等。想要疾病治疗成功,其关键在患者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能管住嘴,迈开腿[9]。

不定期的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克服恐慌心理,提升自我管理的信念并有意志力战胜糖尿病。情绪平稳,精神状态良好,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教育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有显著的效果。近年来,卫生部门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人们的保健意识,基本对健康和不健康人群进行了定期健康检查。但在偏远地区,对于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仍属于盲区,重视度十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偏远地区贫困、文化水平不高,难以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所致。

3.4 发挥家庭成员的监督作用

因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直接受到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管理时尤其要重视家庭成员在其中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属监督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锻炼,按时监测血糖,并鼓励做好适当的足部护理。家人需要更好地理解和照顾病人,以便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家庭成员的关心可以增加患者的身心愉悦程度,有利于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行为,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

4 小结

因为糖尿病有较高的患病率和较多的并发症,所以尤其需要重视做好糖尿病患者规范的健康管理。虽然目前已经在大力推广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但仍未获得预期的效果。第一,糖尿病健康教育不能普及到所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转化时的高危人群,对这群人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和发作。第二,教育内容统一,缺乏针对性,每个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患者本身的文化程度也各不相同,对糖尿病的认知差异较大。第三,城乡和地域存在显著差异,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初级保健和卫生能力与卫生保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对健康管理的有效实施造成了显著影响。虽然许多医疗单位目前定期会组织各种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讲座,并且会在社区也开展类似的宣教活动,但其中认真听且会在生活中坚持去做的人还是非常少。糖尿病健康管理任务艰巨复杂,涉及的管理要素和方法非常广泛。真正要实现高质量、个体化、全方位的糖尿病管理,未来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还需要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病情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糖尿病知识问答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