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茶叶的种植关键技术分析及管理策略

2023-01-05汪海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茶籽茶苗水肥

汪海涛

(岳西县头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岳西 246640)

0 引言

中国是茶叶故乡,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当前,茶叶的种植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山区的茶叶质量较差、产量较低。因此应该不断优化茶叶种植技术,加强茶叶种植各个环节的管理,以提高茶叶的产量与质量,实现我国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与升级。

1 茶叶的种植关键技术

1.1 根据自然环境选择优质茶树品种

选取茶树品种是获得茶叶高产的先决条件,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土壤、日照、海拔等自然条件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而决定。比如,安徽南部祁门种植的茶树品种,耐寒、抗旱能力较强,适应性广。不同茶叶品种的适制性也不同,有的适合制作红茶,有些更适合制作绿茶[1]。所以要根据不同茶种的适应性和适制性结合种植区域的自然条件,选取最适宜的品种,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茶树良种对地势和栽培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品种适宜在丘陵地区种植,而有些品种更适合在高山地区推广;有些顶端优势强,有些顶端优势弱;有些发芽能力强,易采摘,有些发芽能力弱,不耐采摘。比如,福鼎大白茶品种,在栽培条件好土肥充沛的平原或丘陵地区表现良好,但是在高山和土肥条件较差的地区却表现不佳。所以要做到因地制宜地选取茶种就必须对自然条件和品种特性进行全面了解,避免盲目选择茶种种植。

目前,推广的优良茶种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系统,一般来说,有性繁殖的品种适应性更强,对环境的要求较低,而无性繁殖的品种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水肥、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应选用有性繁殖系品种,而在条件好的地区更适合选择无性繁殖系品种。另外,注意早中晚茶品种搭配,降低春茶生产高峰,延长采摘期。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发挥不同品种的个性优势,可有计划地引进一些各具特点的品种,充分考虑上述因素,进行品种组合,在加工原料方面,互相取长补短,既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也可以提高茶叶的口感与品质,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1.2 根据地质环境选择茶园位置

土壤质量对茶叶的种植起到重要的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茶园非常重要,对茶园进行合理的整地,为茶叶的种植奠定坚实基础,才能保证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因为茶树的根系较为发达,所以要求土层较厚,土壤肥力丰富、保水能力强。在选择茶树种植地点应该优先选取背风向阳的地方,保证每日光照充足,以满足茶叶生长需求。茶树可以选择在海拔800 m以下的平缓山坡种植,坡度要在25°以下。同时具备灌溉条件。一般来说,土壤的pH值应该保持在4.5~6.5,同时土层要有80 cm以上的厚度,使茶叶的根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此外,在种植期间也要不断地优化种植环境,因为茶树生长习性比较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变化而影响生长状态,所以茶园应该远离空气与水源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而茶叶的加工区与种植区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茶叶生长安全。

1.3 种植茶树技术

1.3.1 茶籽直播。新建茶园常常采用茶籽直播的方式进行茶树种植,技术要求较为简单,适合大面积种植。茶籽在播种之后出苗早、齐苗快、成苗率高,生长量大且植株强壮,在保证茶籽质量的前提下,播种主要受到播种期、深度、方式三个方面的影响。

茶籽的播种期较长,一般可以在当年11月至第二年3月都可以播种,冬季播种出苗早,出苗率高。春季播种,播种时间不能超过3月份,播前可以用温水浸种,可以缩短萌发的时间[2]。

茶籽播种深度对茶苗的出土期、出苗率、幼苗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播种过浅,会因土壤容易干燥导致茶籽失去发芽能力,如果播种过深,会导致茶苗出土晚、发育缓慢,一般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具体的播种深度应该根据当地的降水、温度、土壤环境等因素来判断。播种以条式等距穴播为好。

1.3.2 茶苗移栽。茶苗移栽时,应选取茶苗高在30 cm左右,有1、2个分枝为佳,主茎粗度在5 cm、直径在2.5~3 mm、根系发育良好为宜。选择茶苗在休眠时期移栽,在秋末选择栽培为佳,成活率更高。我国茶叶种植区域广,气候条件差异巨大,要根据当地气候灵活选择移栽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或秋季较为适宜移栽[3]。

起苗后要及时栽种,移栽前在茶苗根部沾上泥浆可以提高茶苗的成活率。移栽后要及时浇水,每次都要浇透,保持根部土壤湿润,浇水后如果土壤下沉,要补上适量细土,将茶苗离地15 cm以上部分剪除,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部生长与分枝,提高成活率。

2 茶叶的种植管理策略

2.1 水肥管理工作

水肥管理。在施肥过程中,重点要施加有机肥料,对于茶树新植幼苗而言,既需要施加长效基肥,也要在茶树成活以后开展追肥工作。在追肥过程中,应主要施加速效型肥料,以促进茶树快速生长。在水肥管理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的茶树对施肥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早春时节是追肥工作开展最适宜的时期。在追肥工作中,采用挖坑填埋方式来进行追肥。

2.2 修剪管理工作

修剪管理工作是影响茶树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茶树修剪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分别是定型修剪、轻度修剪及重度修剪。而具体修剪方式的选择,必须以茶树实际生长情况为前提。通常情况下,在对茶树进行定型修剪的过程中,是以茶树树冠定型修剪为主,保证其达到良好的生长状态;轻度修剪是指修剪掉多余树干,每年只需修剪一次,轻修剪可以有效调整茶树树冠,促进茶树正常生长,让茶树保持稳定的生长状态;重度修剪则是以茶树实际生长情况为基础,对茶树枯枝残叶进行修剪,控制茶树高度,更新复壮茶树的形状长势[4]。

2.3 病虫害防治

在茶树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管理人员绝对不能忽视茶园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应加强对茶树的巡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尽可能以物理防治为主。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可使用一些低浓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比如皂粉等。

2.4 冬季茶园管理

在茶园的具体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加强冬季茶园管理。管理冬季茶园,应重点做好清园、修剪以及施用基肥等工作。在初冬阶段,茶树各部分生长不是很均衡,如茶树靠近地表部分长势较为缓慢,而地表下的部分长势却十分旺盛。因此,在具体管理阶段,管理人员应在茶树主根位置开挖施肥沟,并适量施肥,这样可以增强茶树抗逆性,促使其在第二年初春时期长出更多新芽。

2.5 生态环境管理

强化茶园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重要。在茶树种植前就应及时监测茶园土壤环境,防止土壤中的有害性物质影响茶树正常生长。与此同时,也应确保茶园土壤的酸碱度适中,从而为茶叶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此外,应对茶叶生长的外界干扰因素给予一定重视,保证茶园的生态平衡。茶农应积极学习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树种植水平,最终实现有机茶园的建设目标[5]。

2.6 采摘管理

采摘工作可能对茶叶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因而要规范茶叶采摘,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茶叶的质量,还能保障茶树健康生长。因此,应结合采摘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采摘制度,并要求采摘人员按照此制度来进行茶叶的采摘工作,如果个别人员未能依照此规范来采摘,应对其进行适当惩罚。管理人员也可通过组织参加采摘培训活动,以强化采摘人员的保护意识,并使得采摘人员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进行合理采摘。同时,采摘人员也需要按照采摘时间来开展采摘工作,如采摘春茶的时间可适当提前。采摘时要考虑到茶叶的新鲜度等问题,进行科学分装,确保茶叶质量,从而为炒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茶树的种植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种植关键技术及各个管理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管理策略上要重点加强水肥、修剪、病虫害、生态环境等相关方面的管理。只有将种植关键技术管理策略落到实处,才能提高茶树整体种植技术水平,保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茶籽茶苗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卫青萝卜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研究
那年学捡油茶籽
捡茶籽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水肥药一体集成新技术 让土豆变“金豆”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茶叶树的留种及种子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