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进场、实践、破题三逻辑
——以湖北省麻城为例

2023-01-05王榆铭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麻城市麻城党组织

王榆铭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0 引言

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大特色与最大优势。目前,国内缺少乡村振兴视域下党建与多元共治主体关系、作用发挥的系统研究,而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的前提是摸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内在机制与外在表征。探讨新时代条件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进场、实践、破题逻辑,为多元共治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考量。麻城,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大别山,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也是当前老区振兴重点地区。以麻城为研究样本对鄂豫皖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具有较高借鉴意义。

1 进场逻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可能

1.1 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的现实之需

乡村振兴政策背后具有深厚的战略考量,其本质是实现乡土中国的回归与超越,即回归乡土中国的同时突出其现代性。肇始于乡土的文化根基决定了乡村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里的人口几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构筑中华文明细胞的乡村社会有着弥散、独立等内在特性,这些特性使得乡村社会无法离开政党等外部力量而有序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仅有利于新时代条件下把握中华文化的根脉、对乡土中国的回归,更有利于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三生”协调、“三业”融合发展。

1.2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之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稳定且见效”的政治定心丸。《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新时代,从政权下乡、政社合一到多元共治,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农村治理发展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党的政治保障,在新时代条件下稳健推进乡村振兴更是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直接点明了党的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关键地位。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

对于植根于农耕传统并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中国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通过党组织嵌入的方式实现乡村的动员整合以及国家政策和意识形态的上传下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领导村级治理,建设和谐美丽乡村”。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建优势全面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1.4 “元治理”与“一核多元”的逻辑之要

随着“三农”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移,建构于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两大主体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及其组成形式与以往展现出不同的样态,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激活社会各层级力量,探索构建新型治理体系。“元治理”即“治理的治理”,它是在对市场、国家、公民社会等治理形式、力量或机制进行一种宏观安排。“一核多元”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构建一种广泛的社会动员及网络化的参与治理结构融合共治,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两种治理理念均凸显出在基层党组织核心治理下创新新型治理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将党建引领放置于乡村振兴更宽更广的顶层设计。

1.5 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之利

基于哲学视域,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是一对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在矛盾统一体中相互斗争、一体推进。从现实维度来看,党的执政理念优势、先进组织优势、战略定力优势,确保党能够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又将使农民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二者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即党建成功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顺利助推了党的建设,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选择与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必然。

2 实践逻辑:党建引领壁垒重重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麻城市在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方面采取较多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对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在麻城市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中,部分基层党组织仍然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领什么、怎么领、谁能领”方面落实上存在问题、思想上存在偏差、形式上缺少手段、执行上缺少担当,客观构筑起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重重壁垒。

2.1 融合度低,“领什么”下党建、工作“两张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表明党对党政部门推进乡村振兴实效的重视。十九大以来,麻城市各地高度重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但在政策落实与具体实践中,部分基层党组织找不到同频共振的落脚点与发力点,致使党建悬浮于实际工作之上,出现融合度低的“两张皮”现象。在实地走访过程中,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的“党建引领”仍仅仅停留在书面要求上、展现在形象工程上,与本职工作、乡村振兴还缺乏深刻有效融合。比如,某镇某国企基层党建品牌创建两年来,部分员工仍不了解公司党建品牌内涵与作用;党建工作落实在公司机关党支部,业务部门党支部则全力抓业务,阵地分开建、工作分开抓。又比如,某镇某村支部书记,讲村经济发展、村集体实际难处头头是道、句句含情,却不知晓村支部外“党建+旅游”宣传牌意义、内涵,甚至不知道是谁立的牌。

2.2 主动性弱,“怎么领”下手段路径缺失

乡村振兴工作的系统性客观需要多元主体共同积极参与、基层党组织同心共治。而在麻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认识不到位,工作整体呈弥散化布局,组织优势难以发挥。比如,某村党组织在推动本村集体经济发展时,因村里生产、经济等条件客观落后,仍停留于对上级“等、靠、要”,寄希望于落地本村的国企“输血”扶贫,认为国企实力雄厚且落地本村,理应为本村发展“助力”;而该国企参与本村现代化改造则更多考虑投入产出“效益比”,党委书记在自身营业优势与振兴发展融合度不高的方面表态模糊,村企联动规划也停留在捐款捐物基础建设方面。

2.3 引领力差,“谁能领”下组织、担当缺位

强大的基层堡垒与党员骨干是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的生力军。但从基层实际来看,农村基层队伍特别是党组织队伍不稳定,老龄化倾向显著,先天性能力素质差,限制党建实效发挥,更缺少党建知识经验与方法。以某村企业为例,该企业党员占比15%,平均年龄41岁,专科以下学历占比74%,党员占比较低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学历、知识储备低,直接影响到党建理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同时,由于麻城自身经济条件差,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差与基层党组织、农村队伍急需人才的现实矛盾造成了发展农村经济及乡村振兴双重动力不足的局面,加剧了本该培养成为乡村治理中坚力量的“治理能人”缺失,农村干部队伍出现“空心化”现象。

3 破题逻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

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最重要顶层设计,必须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并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各项体制机制建设,在创新中丰富组织形式扩大应用领域,在成绩中寻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最佳适洽点与最大公约数。面对麻城市党建引领客观难题,结合麻城市“五型五强”(麻城市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在全市各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以推进富民型农村党建、和谐型社区党建、效益型企业党建、创新型流动党建、服务型机关党建为目标,以“强组织、强队伍、强活动、强制度、强保障”为重点的基层党建“五型五强”创建活动)基层党建探索经验,党建难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深度切入。

3.1 共促共建强组织,“党建联合体”凝聚智力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必须靠党的组织体系去实现,必须建立在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架构上,“党建联合体”为党建资源分配协调,组织力量的深度聚合提供路径平台,可有效应对新时代条件下麻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党建链短、党组织融合程度低等短板。开展共促共建要以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村党组织与机关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深度融合,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为重点,形成全领域统筹、全覆盖推进、全方位引领的大党建格局。

3.2 思想引领强队伍,思政工作固垒强基

思想政治工作是麻城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难题的第一突破口与关键抓手。要牢固树立党建引领思想,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党性教育为乡村振兴新局面加码,正确处理效益与责任关系问题,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的马克思主义队伍,构筑一个先进理论武装的战斗堡垒。同时基层党组织也要结合时政政策下基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使用新媒体融合方式开展党员群众宣传,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优势,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与方式,上好贴切人民生活的思政大课,牢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3.3 品牌建设强制度,“富民型”党建增收致富

创建符合麻城特色的“富民型”党建品牌,转化对应麻城实际的制度优势,是持续推动麻城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激活基层党建活力重要举措。亮品牌要先选对人,健全党组织队伍选拔培育机制与人才吸引储备机制是关键,要以“富民”品牌健全长期激励机制。村干部干劲弱、企业投资少,直接原因还是收入少、收益低的问题,通过长效激励机制解决后顾之忧,让村干部、基层党组织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为百姓踩出一条致富路,以“富民型”品牌形成制度优势,彻底解决党建、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3.4 内引外联强保障,“多元共治”有米可炊

麻城市农村资源匮乏、相对落后的客观现状决定了乡村振兴不能只依靠村集体单打独斗。新时代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需要树立城乡一体、全域发展的理念。这就迫切需要向内引导集体资产流动,对外联络社会资本注入,完善基层资金投入保障协调机制,进一步建立由公共财政保障的城乡一体的基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经费和财力保障机制,通过国家大力扶持与完善治理体系,在乡村振兴领域充分运作社会闲散资本,探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资本、村集体、村民多元共治的投入机制,真正让“巧妇有米可炊”,让百姓吃上乡村振兴“热乎饭”。

4 结语

乡村振兴是乡村治理的首要任务,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亿万人民群众福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内生逻辑与现实需求确立了新时代抓党建引领的历史必然,形成了共促共建、思想引领、品牌建设、内引外联四管齐下的道路应然,布局了强组织、强队伍、强制度、强保障框架下乡村振兴新胜利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麻城市麻城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湖北麻城上半年石材出口达1467万美元
中部(麻城)国际石材交易大市场正式签约
Teaching Plan Unit 1 The Art (Book 6)Reading
湖北麻城石材工业加快绿色转型
湖北麻城石材税收达4.16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倒影
冰棒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