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在皮肤美容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3-01-05南宇晴宋为民综述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单极微针双极

南宇晴 宋为民 综述,许 阳 审校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江苏 南京 210029;2.颜术新芽医疗美容诊所 浙江 杭州 310000)

射频(Radiofrequency,RF)也称为射频电流,是近些年来皮肤美容科常用的一种物理治疗,射频是一种高频交流电磁波的简称,其频率范围是100 kHz~30 GHz,又分为单极、双极以及多极射频。RF用于皮肤治疗的基本原理与RF加热皮肤组织的两种模式有关,包括焦耳加热(Joule heating)和偶极子加热(Dipole heating)。常规接触式非创RF主要工作原理是焦耳加热,射频波每秒钟交变次数高达数千万次,靶组织中极性水分子在交变电场作用下高速旋转,相互摩擦产生热量进而加热胶原组织使其变性,最终利用创伤愈合机制促进胶原重塑,改善轻中度的皮肤松弛外观。RF临床疗效决定于其作用强度,而后者与被作用部位的电阻相关,局部阻抗高,热量累积多,弥散更深。合理范围内治疗持续时间长,能量高、次数多疗效也会增强。局部组织达65℃之上胶原纤维会迅速收缩变性,而收缩的程度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相关。有学者认为[1]治疗后即刻用冰块冷却治疗区域皮肤收缩会更强烈、远期评估效果更好,考虑与更大的温度差更易引起胶原的变性有关。目前,国内美容皮肤可使用上市的射频治疗仪适应证主要包括改善橘皮样组织、皮肤皱纹、萎缩性瘢痕及痤疮瘢痕的非侵入性治疗。

1 射频的临床适应证

1.1 面部及眼周皱纹的非侵入性抗衰治疗:韩国Nam Kyung Roh等[2]招募了70名40~60岁的自愿者,进行了3次眶周射频微针(DuetRF®)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周,治疗前后通过拍摄相片计算眶周皱纹面积,在最后一次治疗后4周,测得眶周皱纹面积显著低于治疗前皱纹面积,眶周皱纹面积改善率为20.02%。陈向东等[3]对13例亚洲皮肤松弛的就医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均接受了3次射频微针(Bodytite®) 治疗,两侧面部采用不同穿透深度的微针,随访至12个月,发现使用更深穿透深度(0.8~2.0 mm)的一侧面部法令纹和眼眶下细纹的改善优于对侧(0.5~0.8 mm),据此推测MFRS作用在网状真皮中更有效。同期,他们的团队也进行了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类似处理后成纤维细胞增殖加快,且胶原合成增多。Nobile[4]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实验,选取52例眉部松弛就医者半侧面部使用家用单极射频仪器(ICTV Brands®),另外半脸使用安慰剂治疗,治疗结束后立即测试眉部到发际线的距离;射频治疗的半脸眉部提升明显优对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卢忠等[5]选取了22例就医者通过射频微针(eMatrix®)治疗下面部松弛、皱纹,共18例完成了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疗效和满意度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韩国 Dong Hye Suh等[6]使用单极射频仪器(Tune FaceTM) 对14例轻度至中度年龄相关性面部松弛的就医者进行了5次治疗,35.7%的就医者面部松弛状况有明显改善,50%的就医者有中度改善,14.3%的就医者面部松弛状况略有改善。约85.7%的就医者对3个月的随访结果非常满意或满意,皮肤活检显示真皮胶原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1.2 皮肤紧致和脂肪消减非介入式治疗:巴西一项研究[7]对5例就医者进行了腹部单极射频(BTL-6000 TR-Therapy Pro®) 治疗,1个月后随访观察到就医者腹部形态均有好转,钻取组织切片,镜下见胶原纤维、弹性纤维重塑,但与未治疗区域相比,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计量学没有明显改变。印度学者kapoor等[8]选取了275例(女性235例,男性40例)就医者;每个就医者共接受3次包含聚焦超声和单极射频的治疗,每次治疗间隔两周。治疗部位分为腹部和/或大腿;分别在第一次治疗前和三次治疗后测量腹围、大腿围和脂肪团外观来评估疗效,大多数就医者腹部和/或大腿围均有改善,在治疗期间、治疗后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1.3 萎缩性瘢痕:ShenWang等[9]对了95例烧伤瘢痕患者进行3~5次频等离子体(radio frequency plasma FMRT)(Pixel RF®)治疗,每次治疗间隔8~16周,治疗前和最终治疗6个月后进行检测,总有效率为86.3%(82/95),射频可显著改善瘢痕的颜色,减少其厚度,并软化瘢痕。

2 射频临床超适应证应用

2.1 寻常痤疮:韩国的一项研究[10]使用射频微针FMR(INFINI®,)对25例痤疮患者面部皮损处进行了2次治疗(间隔4周),8周后随访,痤疮后的炎性红斑较前明显减退。韩国一项关于单极射频(Thermage® )的研究邀请了52名皮肤科医生填写调查问卷[11],67.3%的受访者认为,射频除了紧致皮肤外还有缩小毛孔的效果,42.3%的受访者认为该设备对痤疮的治疗也是有效的。

2.2 妊娠纹:韩国一项研究[12]使用单极射频(Therma Cool TC®) 联合585 nm染料激光PDL (V-star®) 对37例生育后腹部妊娠纹的女性治疗3次,每次间隔4周;第一次使用单极射频联合585 nm染料激光治疗,后2次单独使用585 nm染料激光,12周后进行检测,89.2%的患者对整体改善评价为“好”和“非常好”,59.4%的患者对弹性评价为“好”和“非常好”。其中9例患者治疗12周后腹部取组织标本,相较于治疗前胶原纤维含量均明显增加,6例患者皮肤组织标本中弹性纤维含量也增加。

2.3 玫瑰痤疮:韩国的Myeongjoo Son[13]通过小鼠体内外实验证实,经射频微针Jeisys®处理,可改善UVB诱导的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炎症反应以及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增高,从而使得UVB照射后小鼠皮肤炎症减轻、并显著减少UVB诱导的小鼠皮肤中新生血管的生成。Kim等[14]纳入30例玫瑰痤疮,其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ETR)20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Papulopustular rosacea,PPR)10例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患者一侧面部接受单极射频(Davinci Doubles®)治疗,另一侧接受595 nm PDL(V-beam Perfecta®)治疗。每次治疗包括3个疗程,间隔4周,随访到最后一次治疗结束后4周;结果提示两种治疗方式疗效相当,而其中射频对于PPR的治疗效果更佳;简丹等[15]使用短波射频(Short-wave radiofrequency,SWRF)舒敏之星®治疗仪对30例轻中度ETR患者分两阶段进行治疗与评估,第一阶段为期3个月,进行单次全面部治疗并评估,发现治疗后即刻红斑和毛细血管评分显著降低,7 d、15 d改善程度稍有减弱,但相较治疗前仍有改善;第二阶段进行10次SWRF治疗,每次间隔1周,患者潮红、灼热等症状均有改善,提示SWRF可有效辅助轻中度玫瑰痤疮的治疗。Seyeon Oh[16]通过双极射频微针治疗仪Jeisys®处理UVB暴露的小鼠皮肤模型降低了TRPV1的活化和神经肽表达,并减弱神经肽诱导的巨噬细胞活化和VEGF等炎症分子表达,显著降低了UVB暴露小鼠和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灼烧感。

2.4 脱毛及生发:对于浅色的毛发,激光类脱毛仪器难以起到选择性光热作用,Sanjeev Gupta等使用细针插入毛囊内毛球部位,尾部连接消融电射频治疗仪,直接作用于毛球可产生永久脱毛作用[17-18]。波兰学者选取了33例就医者进行4个疗程的腋下脱毛治疗,一侧使用强脉冲光系统(Mimar®),另一侧采用强脉冲光联合双极射频系统(Mimari®),前3个月两种方式测试效果相近,随访远期效果强脉冲光联合RF更佳。

除了永久性脱毛之外,李远宏团队在射频微针(BodyTite®)头皮部治疗后涂抹5%米诺地尔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19例中国成年男性半侧头皮每天2次单用米诺地尔治疗,另半侧配合每周1次射频微针治疗共4次;治疗1个月后随访发现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单用米诺地尔组[19],推测其原因与射频的生物电刺激作用相关,并可辅助药物透皮吸收。

3 射频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3.1 联合光动力治疗:Xinyao Zheng团队[20]使用射频微针(Alma®)联合光动力成功治疗了1例疣状表皮痣,他们分析射频微针制造了大量微穿孔,触发微火花引起轻微的表皮消融,穿透真皮表面形成微通道,导致微小焦点的高温;光敏剂通过微通道在病灶内聚集,产生更多的活性氧来杀死细胞,而高温又增强了光动力的治疗效果。

3.2 射频微针联合双极射频治疗:Aniseh Samadi[21]选取15名女性志愿者,平均年龄(47.07±8.83)岁,在3周内接受3次射频微针(Fractional radiofrequency devices,FRF)和6次TC双极射频(M3D Fractional radio frequency device by Medaria Co., Iran)治疗。术后3个月采用Glogau皱纹评分法随访并测量右鼻唇沟深度、面积和体积(使用VisioFace CSI软件),真皮厚度和回声密度(使用高频超声)。5名志愿者Glogau皱褶评分有明显改善(P值为0.041)。鼻唇沟面积和体积也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0.026和0.031)。皮肤超声显示真皮回声密度明显增加,组织学可见真皮胶原含量增加。

3.3 联合强脉冲光治疗:Zimmer S[22]回顾了111例使用双极射频结合强脉冲光治疗化脓性汗腺炎的病例并发起问卷调查,共收集50份合格问卷,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改善,需要的手术次数明显降低。其效果产生可能机制为:光能被用来加热目标组织可以降低该组织的阻抗,降低的阻抗被射频组件用来选择性地加热所需要的目标产生协同效应,这种协同作用使两种能量的使用水平均降低,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良反应。

3.4 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顽固型玫瑰痤疮对于传统的口服药耐药性较高,单纯的激光治疗效果不佳,Hyuck Hoon Kwon使用[23]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联合射频微针(Fractional microneedling radiofrequency,FMR)对25例先前治疗失败(口服异维A酸或抗生素3个月以上,配合或不配合单一的光电治疗均治疗无效)的玫瑰痤疮进行3次联合治疗,每次治疗间隔4周,配合口服异维A酸每天10 mg,共8周,16周时测得丘疹、脓疱减少71%,红斑指数降低54%,相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射频相较于其他治疗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恢复期短、创伤小、对肤色及毛发颜色没有选择性作用的特点,故在皮肤科及抗衰美容领域应用广泛。射频对于痤疮、玫瑰痤疮等疾病具有一定疗效,但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大量皮肤科损容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征,本文所引用文献多缺乏一年以上长时间随访,对治疗后控制时间、是否有复发等问题还不明确;关于射频在皮肤科疾病治疗和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方面,国内相关文献较少,具体适应证选择、参数设置、疗程设置仍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这些均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单极微针双极
“微针”疗法命名探讨※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透明质酸钠可溶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特征*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关于双极模糊图圈连通指数的注记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再生双极器械清洗效果研究分析
(i,k)-步双极单值中智竞争图
美国独大的“单极”时代正在结束
水滴石穿
龙泉换流站极Ⅱ双极中性母线差动保护动作导致双极直流闭锁原因分析及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