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功能对农村住宅使用阶段碳排放的影响

2023-01-04赵文涵

乡村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排放量住宅

赵文涵

(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0 引言

由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我国碳排放量已跃居全球第1位,形势严峻(见图1)。在此背景下,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简称“双碳”目标)。当前,“双碳”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建筑业是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领域,《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3%;住宅建筑所占面积在各类建筑总面积中的占比已达80.86%,其中农村住宅存量在各类住宅建筑存量中的占比为36%(见图2),住宅建筑已成为碳排放的主力军[1]。目前,在有关农村住宅碳排放的研究中缺少关于生产功能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要想实现低碳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强对农村住宅生产功能的节能减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图1 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构成

图2 2020年各类住宅建筑存量占比

1 农村住宅的主要生产功能

农村住宅在满足农民最基本的生活起居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具备农民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功能。在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住宅的功能结构随之不断变化,尤其是不同地区的农村住宅往往具有不同的生产功能[2]。生产功能是农村住宅的重要功能,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住宅特点、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农村住宅常见的生产功能主要如下。

1.1 饲养功能

饲养功能是以往我国各地农村住宅中最常见的生产功能。农民家中多饲养家畜、家禽以补贴家用[3],一般选择在住宅的一楼或者庭院的角落饲养禽畜,饲养的动物包括鸡、猪、牛、羊、兔和鸭等。

1.2 种植功能

种植功能是指在农村住宅的庭院中种植各种粮食、蔬菜、果木等用于提高农户收入的经济作物。村民通常在自家院落中少量种植蔬菜、果木等,某些地区存在修建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果木等的情况,其中最常见的是大棚,其优点是可以人工调节温度,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果木的育苗和栽培。

1.3 加工功能

加工包括食品加工、竹藤类制品编织、服装制作等。此类功能用房区域与生活区域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单独形成一个小型作坊。农村居民往往将种植的农作物或果木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再进行售卖,又或是承担服装制作、刺绣等二次加工的任务。

1.4 仓储功能

仓储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贮藏玉米、小麦、高粱、稻谷等可以长期保存的农作物,另一类是存放生产作业的机械、工具等。在粮食短缺的冬季,村民可以通过售卖仓储的农产品缓解没有农作物收成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1.5 商业功能

随着农村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当地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部分农民不再局限于务农,继而转向务工和经商[4]。正因如此,部分农村居民在自家底楼或者临街房间开起了小商铺、茶馆、饭店等。农村住宅的商业功能不仅显著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而且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2 生产功能对农村住宅试用阶段碳排放的影响

农村住宅兼有生活与生产这两大功能。关于不同地区住宅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已较为完善,但学者往往忽视农村住宅特有的生产功能对碳排放的影响。笔者将不同生产功能对农村住宅碳排放的影响总结如下。

2.1 饲养功能

畜禽饲养(见图3)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农村住宅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功能。但饲养过程必然导致一定碳排放的产生,所以,控制该功能的碳排放对于农村住宅使用阶段乃至农村住宅的碳减排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畜禽饲养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养殖动物肠道中的发酵气体、甲烷等,动物粪便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等温室气体,粪便还田中排放的一氧化二氮等。其中,养殖动物肠道中甲烷的排放量受饲养方式、动物生长性能等因素影响较大[5]。相关部门在探讨畜禽饲养产生的碳排放问题时,不应局限于养殖过程中的碳排放,更应将饲料种植、畜产品运输及消费等环节纳入碳排放测算。

图3 农村住宅的饲养功能

2.2 种植功能

对农村住宅的种植功能而言,其碳排放主要是源于化肥使用、农药使用及农膜投入3个方面。从碳排放源来看,化肥使用的碳排放量最大[6]。农药与化肥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二氮、甲烷等温室气体,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碳排放。温室、大棚的农膜是塑料制品,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此外,在对温室进行加温时,由于燃料质量差或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不但会影响蔬菜品质,而且会释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由于农村住宅中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往往不大,因而村民容易忽视其对使用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在自家院落中种植农作物这一现象(见图4)普遍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因此,减少该生产功能所产生的碳排放对于农村住宅碳减排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图4 农村住宅的种植功能

2.3 加工功能

随着农村地区第二产业不断发展,各类加工作坊、小型工厂在农村随处可见。农村住宅的加工功能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简单加工工作,如编制竹制品、服装加工、食品二次加工等,以住宅为生产场所,采用雇工宿舍、加工场所、仓库为一体的“三合一”生产模式,节能技术水平低、能源管理漏洞多,导致碳排放问题突出[7]。该功能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机械设备所用柴油、汽油等释放产生;二是部分原材料在加工时产生碳排放;三是大量电力消耗带来的碳排放。家庭作坊在农村住宅中并不常见,往往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才会考虑在自家开设小型工坊。尽管家庭作坊较少,但是其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大、影响因素也较多,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对住宅使用阶段碳排放的负面影响。

2.4 仓储与商业功能

对于仓储和商业功能而言,其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是电力消耗间接引起的。例如,在夏季,村民利用空调或者机械设备对粮食等仓储空间进行通风,降低仓储空间的温度,以提高储粮质量[8]。而存放农业机械、生产作业工具等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碳排放。对于住宅中开设的商铺、饭店、茶馆等经营场所,在其长时间的营业过程中也会因大量人员聚集及电力消耗产生一定量的碳排放。

3 农村住宅使用阶段生产功能减碳策略

生产功能是农村住宅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对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扩宽农村居民就业渠道、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提升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与“双碳”目标的推进对农村住宅碳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有效控制生产功能碳排放量,对低碳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3.1 饲养功能减碳策略

一是科学控制畜禽饲养规模。因农村住宅面积有限,所以并不适合在住宅内大规模饲养畜禽,合理控制养殖规模既可有效利用住宅空间,也可减少饲料投入,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二是合理选择饲养畜禽种类。相关学者研究表明,饲养牛和猪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是最高的,其次是羊,最低的是各类家禽[9],合理选择养殖种类也能有效降低碳排放量。村民在住宅中饲养鸡、鸭、鹅等家禽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不仅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还可有效降低碳排放量,而牛、猪等更适合大规模的饲养场养殖。三是减少饲料用量和优化饲料配比。村民要尽可能选择天然的绿色植物、农作物等喂养家禽,从而达到减少饲料使用的目的。这就需要相关地区积极利用闲置土地扩大牧草种植范围,加大对燕麦草等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增加饲草用量。同时,广大农村居民要有针对性地扩大可用于喂养家禽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稻谷、玉米、小米、高粱和小麦等。针对优化饲料配比,村民可以通过提供补充饲料或使用饲料添加剂等方式改变饲料组成,提高饲料转化率或控制草食动物瘤胃的肠道发酵活动,达到显著减少碳排放量的效果[10]。开发“零碳”饲料和研发畜禽粪污干湿分离技术,减少家畜粪便的碳排放,也是降低农村住宅使用阶段饲养功能碳排放量较为可行的方式。

3.2 种植功能减碳策略

化肥的使用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农产品供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还会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减少化肥使用量具有多重积极作用。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是有效降低农村住宅种植功能碳排放量的重要措施。同时,村民应寻求传统化肥的替代品,如采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由于新型化肥的价格普遍高于传统化肥,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引导村民购买使用新型化肥。另外,政府应积极推广病虫害新型防治方法,以控制传统农药的使用。对于温室、大棚,村民应避免使用传统的塑料棚膜,可选用绿色环保的玻璃棚膜。同时,村民需要做好大棚通风换气工作,以促进棚内外空气流通,避免产生二氧化碳。

3.3 加工功能减碳策略

家庭作坊普遍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方式简单粗放。对此,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加强对相关从业者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低碳环保意识,从根源杜绝铺张浪费[7];家庭小作坊尽量使用低碳节能的加工器材,淘汰高能耗的设备,在加工区域内推广使用LED节能灯,同时考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严格控制加工作坊营业时间,以减少电能消耗。最有效的减碳方法是转变生产加工方式,实现传统加工模式的转型升级,将过去粗放式的加工作坊转型为低碳环保作坊。根据家庭加工作坊规模小、产量小的特点,政府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纯手工作坊也是实现加工功能低碳化的路径。

3.4 仓储和商业功能减碳策略

对于仓储与商业这两项生产功能,其碳排放主要是电力消耗引起的,减排的重点在于控制电器设备的使用时长。对承担仓储功能的房间,在早期设计时,村民要充分考虑房间的自然通风与控制温度问题,确保房间空气流通和避免长时间被太阳光直射,防止温度过低或过高。通过前期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后期对电力的消耗。例如,将仓储功能用房布置在住宅中阴凉干燥的地方,同时选择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的农作物进行存储,如马铃薯、大豆、玉米、甘薯和山药等。农村住宅的商业功能,碳减排措施不可一概而论,但核心仍是控制电力的消耗,如通过使用节能环保电器、控制营业场所规模、合理确定营业时间等达到碳减排目的。

4 结语

目前,我国低碳研究的重点仍聚焦于城市地区,对于承载着我国36%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仍缺乏系统性研究。尤其是对住宅碳排放的研究,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呈现严重的地域不平衡性,这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造成了阻碍。未来,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应向农村地区有所倾斜。

发挥农村住宅的生产功能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生产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推进农村地区住宅减碳工作,重点在于控制住宅生产功能的碳排放,但绝不能以牺牲农村居民收入为代价,政府需要找到更有效的途径,达到既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又能减少农村住宅碳排放的目标。

笔者梳理了农村住宅最常见的饲养、种植、加工、仓储和商业5种生产功能,并对不同生产功能碳排放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策略。其中,化肥、农药及电力消耗等是导致农村住宅使用阶段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因素,相关人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减碳措施,以降低农村住宅生产功能所引起的碳排放,从而实现农村住宅碳减排,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排放量住宅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Jaffa住宅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