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垦区旅游优势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3-01-04陈志新马壮宫萍杨轶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北大荒景区旅游

陈志新 马壮 宫萍 杨轶

(1.黑龙江省农垦管理干部学院 2.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拥有大农业、大产业、大农场、大森林、大湖泊、大冰雪、大湿地等旅游资源的黑龙江垦区,旅游业也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近年来,黑龙江垦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创新思维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以三产融合发展构建新格局理念,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结合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垦区绿水青山生态、现代农业田园风光、北大荒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民风民俗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推进垦区“三大一航母”发展目标快速实现。

一、黑龙江垦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的特定历史和特定区域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文化的北大荒文化,产业资源丰富,产业景观多样,整体旅游资源呈现以分(子)公司为中心,覆盖垦区全域的旅游发展格局,现已建成A级景区44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23个、AA级景区17个。依托北大荒“寒地黑土”“绿色有机”等综合优势,北大荒持续领跑中国农业第一品牌。目前,黑龙江垦区已打造出“大美兴凯湖”“一日雁窝岛、千年北大荒”等旅游品牌。

(二)旅游配套设施、服务不断提升

黑龙江垦区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咨询服务、安全保障服务、交通便捷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强,旅游交通路网、景区交通导示、游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整体旅游环境日益改善,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优化,软硬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旅游配套服务明显提升。

(三)旅游产品开发不断突破

近几年,垦区开发了以“北大荒现代农业观光游”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目前形成了以建三江、红兴隆、九三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农业景观,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大荒农机博览园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景观,以洪河、挠力河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湿地景观,以当壁镇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东安镇等为代表的界江、界湖景观,以海林、七星农场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城镇景观,以知青故乡游为主题的北大荒文化游等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北大荒旅游产品。

(四)垦地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加强

以黑龙江建设全域旅游省为契机,积极与地方合作,推动垦地共建,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开发北大荒文化、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等极具北大荒精神内涵的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地方精品线路,资源共享,实现旅游资源的聚合效应。黑龙江垦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北大荒乡村振兴蓝图,实现垦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二、黑龙江垦区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一)自然资源禀赋

黑龙江垦区地处我国东北部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上,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下辖8个分公司、1个有限公司,108个农(牧)场有限公司,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市55个县(市、区),拥有湿地、草原、森林、界江界湖等多种旅游资源,A级景区达44家,占全省的十分之一。黑龙江垦区自然资源的丰富和农业产业的多样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拥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生态优势。

(二)自然资源与新型资源的融合

黑龙江垦区地处我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北大荒四季分明的自然气候,形成了宜居宜游的环境条件。依托大农田、大界江、大界湖、大山岭、大湿地、大界岛等自然资源,为开发现代化大农业观光、设施农业观光、湿地观光与湿地文化体验、界江界湖观光、避暑度假、养生养老、自驾体验等旅游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独有的特色文化体系

北大荒文化既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特定历史、特定区域和特定使命下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北大荒文化。它是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集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黑土文化等于一体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多元文化的融合,因其独具色彩的地域文化,成为黑龙江垦区独有的文化体系,对游客有着独特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三、黑龙江垦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资源整合不足,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黑龙江垦区旅游业发展至今,发展总体规划起步晚,没有形成垦区旅游一盘棋思想,观念滞后,区位意识明显,未将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板块或链条进行打造,更没有将旅游业与当地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

(二)旅游市场开发缺乏创新理念

旅游市场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影响力。垦区旅游产品开发比较初级,缺乏特点,多以观光为主,文化内涵和旅游要素功能挖掘不够,互动性、体验性不强。多数地区的旅游产品以农产品为主,无法激发游客购买欲望。缺乏整体合力,宣传推介不够,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旅游”模式开拓市场营销渠道的应用上还存在差距。

(三)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缺乏专业旅游人才,旅游企业管理松散。黑龙江垦区季节性较强,维护费用、管理费用负担沉重。从整体来看,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明显不足,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引进的机制和政策还有待完善。

(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

目前,黑龙江垦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备,没有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智能化水平低,景区内部标识不规范,未形成统一风格,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

四、黑龙江垦区旅游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以构建旅游产品体系为着力点,突出产业融合

1.创建农业旅游品牌

依托湿地界江、原始森林、现代农业等生态资源优势,以“资源化整合、精品化打造、产业化带动”为方向,重点打造农耕体验、研学科普、田园度假、康体养生、农业嘉年华等休闲业态,打造优质“旅游+”和“+旅游”企业品牌。推动节庆系列活动,升级创新北大荒·中国农垦食材交易会暨北大荒文化旅游节、北大荒文化旅游节(红兴隆)等现有品牌活动,积极举办或承办国际赛事、企业家论坛、国际博览会等,最大限度地吸引世界目光,获取最佳品牌效果。借助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哈洽会、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大型专业展会平台,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洽谈、展销等对接活动。

2.优化农业旅游结构

优化现有农业旅游产品结构,强化休闲农业趣味性、新颖性及体验性,为农业旅游区发展提供核心吸引力,引导休闲农业全面升级,为旅游区持续发展做好产品保障。

3.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内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通过旅游产品“嫁接”文化元素,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实现北大荒旅游创新发展。通过发展知青客栈、文化驿站等文旅产业,创造北大荒体验空间和应用场景,提升游客体验感,打造多元文化旅游创新模式。

4.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积极推出跨区域、差异化、主题化的旅游线路,鼓励联合各分公司景点资源,整合旅游品牌线路,适时开展官方评选活动,定期发布经典旅游线路。依托东部、中部、西部休闲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和重点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北大荒全线自驾游、东部农旅主题欢乐游、中部现代农业休闲游、西部乡村休闲游等旅游线路。

(二)以深化全域旅游发展为着力点,突出项目推动

1.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

培育龙头旅游企业,依托现有旅游景区基础,提升改造当壁镇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八五三雁窝岛旅游度假区。深入落实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景区从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到管理提升、项目提升的全面升级转变。加强体验,注重研发设计旅游景区内特色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和演艺活动,提高景区内体验性产品的比重,促进北大荒旅游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

2.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

大力推进湖泊型、湿地型、乡村型等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与完善,围绕生态度假、田园健康等旅游功能,加强田园农庄、乡村民宿、康体养生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度假区旅游服务品质,对于重点旅游度假区要高标准配套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优化完善旅游交通、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提供特色化、高品质的休闲服务。

3.发展特色旅游名场镇

遴选东安边境风情特色文化古镇、五大连池火山康养旅游农场镇、当壁镇兴凯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场镇,打造“一场一品”“一镇一品”的旅游产品格局。推动特色旅游场镇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体验、特色民宿等旅游产品,在全垦区范围内以兴凯湖边境特色旅游农场镇、勤得利渔文化主题农场镇等为精品示范,形成全垦区旅游引领典范。

(三)以完善旅游要素供给为着力点,突出品质提升

1.提升餐饮品质

以北大荒绿色食品为原材料,开发北大荒特色菜品,打造北大荒特色餐饮品牌。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小吃,促进民间烹饪技术交流与创新,在重点旅游景区以休闲街区、民俗村为载体,打造一批以地方特色小吃、品牌餐饮为核心吸引物的新型旅游点。

2.提升住宿品质

围绕北大荒特色文化,重点打造一批农业文化、知青文化、边疆文化等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品牌,提升酒店服务管理水平。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区块链模式打造智慧酒店。结合自助游,大力推动自驾车、房车、帐篷营地等建设。多元化发展精品民宿、度假酒店、公寓式酒店、乡村客栈等住宿接待形式。

3.提升购物品质

培育旅游商品品牌,抓住具有潜力的单品开展系列研发,做长产业链,丰富衍生品,高水平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商品、旅游生活用品、特色食品、农副土特产品、非遗工艺品、康养产品、工业旅游商品等,提高旅游商品的附加值。

4.提升出行品质

完善公路路网,推进连通各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形成旅游交通路网的全域畅通。完善交通接驳服务体系,鼓励旅游汽车租赁行业发展,初步打造基于自驾游和包车游的小生态体系,打通垦区及周边“串门式”旅游通道,畅通“最后一公里”。

(四)以健全旅游保障体系为着力点,突出服务升级

1.构建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推动北大荒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建设,垦区区域范围内完善交通枢纽到各分公司、农(牧)场有限公司、景区景点的集散功能,形成一批旅游宣传、咨询、交通、投诉处理等功能齐备的旅游集散中心,有效提供景区交通、线路、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与服务,实现旅游服务功能从景区景点向全域覆盖。持续推进旅游厕所改造建设工程,提升旅游厕所建设品质,打造节能环保的“生态厕所”。

2.搭建智慧旅游平台

加强旅游市场需求大数据分析,用大数据系统与平台构建服务游客的全过程、全体系价值链。构建北大荒“旅游云”平台,提高行业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数据资源和社会化信息服务加强社会监督,降低行政监管成本。构建管理数字化的“集成旅游云”,推进北大荒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垦区旅游资源整合提供数据支撑。借助移动终端和新媒体,满足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各类需求,为游客提供全程个性化、便利化智慧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区域及旅游线路智能化服务,加强景区景点4G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提升旅游数字化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智慧停车场等功能全覆盖,推进可视化管理,有效控制景区承载量。探索客运票务、景区票务等“一站式”服务,打造旅游交通信息一体化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信息服务。

3.打造全域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严格落实旅游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形成“统一领导、依法监管、全面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体制。加强对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安全监管,强化对设施设备、旅游客运、旅游道路、旅游节庆活动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监管,突出抓好旅游项目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专业化旅游安全救援体系,搭建北大荒旅游安全应急平台,加强与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应急指挥平台及地方应急平台的对接。

猜你喜欢

北大荒景区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用北大荒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