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来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2023-01-04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政策工作

田 荣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人才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做好他们的工作也就抓住了统一战线的源头和重点。党外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集中体现。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考察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百年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百年演进的经验启示,对推进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发展和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意义重大。

一、百年来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演进

百年来,在统战话语体系下党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政治定位和主要内涵不断发展变化,完成了从民主革命时期的小资产阶级属性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奋斗目标和知识分子的实际变化,及时发展和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不断开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理论新境界与实践新局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外知识分子的理论与政策,经历了一个艰辛探索、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围绕党外知识分子地位和特点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积极探索,总体上认为知识分子具有革命性[1],是中国革命的动力。1925年,党的四大首次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以党的决议的形式明确表达出来,将知识分子纳入革命的基本力量,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注意向知识分子宣讲马克思主义,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初步形成了团结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政策。虽然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思考,但此时多为浅显的、零散的临时性政策,没有形成系统的、稳定的政策体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发生认识偏差,作出了错误估计,出现了排挤、打击知识分子的现象,严重危害了党和中国革命。与此同时,面对“左”倾错误,毛泽东等人进行了有效地抵制和抗争。遵义会议后,党全面结束了“左”倾错误,有力纠正了排斥知识分子的关门主义倾向,使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开始走向正轨。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党外知识分子政策,逐步确定了团结、吸收、教育知识分子的方针,这标志着党外知识分子政策走向成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指导下,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又有新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团结、教育、任用知识分子的政策。毛泽东指出,对知识分子“必须避免采取任何冒险政策……必须分别情况,加以团结、教育和任用”[2](P1270)。这一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斗争的结合。正是有了正确理论和政策的指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才逐步走向正轨,中国共产党才能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周围,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完成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诞生的伟大事业。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政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待党外知识分子的问题上经历曲折,前后政策变化起伏很大。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这几十年间,由于受到革命语境中长期形成的对党外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和角色定位泛政治化思维惯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陷入了“既要团结又要批判”的矛盾和困扰[3],主要表现为对党外知识分子角色定位认识上的模糊、分歧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践中的正误反复、前后冲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旧的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在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予以教育改造、适当安排和妥善照顾。思想改造后,我国的知识界发生新的变化,培养出了一大批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知识分子。正是基于知识分子队伍的新变化,为了进一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和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开始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进行调整,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1956年,周恩来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制定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分子在阶级属性上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从被团结、教育、改造的对象转变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断发展,毛泽东创造性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大力团结知识分子。尽管党在理论和政策上对党外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做出了正确判断,赋予了他们“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崭新定位,但由于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开始出现偏差,没能使团结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态度和正确做法持之以恒,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一落一起再落”的曲折历程,导致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感情受到了伤害。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将党外知识分子又重新划入剥削阶级的范畴,由于党对知识分子的概念、阶级性和作用等存在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上的偏差。与此同时,周恩来等人积极努力做出调整。他们正确阐述了党外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和阶级属性,努力为党外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受到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拥护。“文革”时期,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认识再次出现偏差,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上的“左”倾错误被推到了极端,严重扭曲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总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和“双百”方针,极大激发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从旧社会的桎梏中脱胎换骨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深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出现反复甚至严重失误。在这一时期,党内认识的不准确、不统一以及纠“左”的不彻底、不全面,导致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制定和落实存在前后冲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正误反复也就在所难免。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了过去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经验教训,彻底纠正了过去对党外知识分子的错误认识,及时调整了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不断开创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局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了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拨乱反正,推动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走向正轨。党在党外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调整。一是重新定位党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推翻了“两个估计”的错误结论,重申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确定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的知识分子政策。邓小平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的阶级属性,奠定了制定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和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思想基础。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和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以党的决议和宪法的形式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下来,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进一步强调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二是全面开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党外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平反工作,为被错划为右派和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党外知识分子恢复名誉,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对他们工作和生活上作出适当安排和照顾,为全面解决党外知识分子问题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进入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认识实现了新的突破。在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基础上,在坚持党外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阶级属性的基础上,江泽民深化了对党外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作出了党外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的重要论断,构建了“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新世纪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其中,“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提出和实施,充分说明了党对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随着党外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时代特点和深度切合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地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国战略,从国家战略高度加深了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认识,突出了人才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其中,党管人才原则是一大创新,保证了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多使用“人才”这一视角,有意识地淡化了“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广泛使用“人才”一词的原因是从知识分子的专业属性和心理特点出发考虑的,这有利于让党外知识分子缓解心理压力、卸下思想包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和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措施,推动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四)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4]。在回应人民诉求、顺应时代要求、结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兴起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丰富和发展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推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一是知识分子的吸纳上,注重团结党外知识分子。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规定了统一战线十二个方面的工作范围,民主党派、无党派、归国留学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多属于党外知识分子。进入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数量持续上升,分布范围不断拓展,并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发展趋势,这给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也就是抓住了统一战线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和重要成员的源头,也就抓住了统战工作的重点。因而,要积极吸收党外知识分子进入中国共产党或各民主党派中去,工作上大胆使用,更好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二是知识分子的培养上,遵循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只有正确认识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构成、准确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充分尊重党外知识分子个性差异、科学遵循党外知识分子成长规律,才能激发他们进行技术创新、科研攻关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知识分子的使用上,发挥党外知识分子重要作用。党外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5]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党外知识分子,放心使用党外知识分子,切实改革体制机制,持续落实政策保障,不断搭建创业干事平台,充分展示党外知识分子的才华。四是知识分子的管理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思想引导,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正确方向的引领下,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总之,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外知识分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引领,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和培养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凝聚政治共识、汇聚积极力量,使他们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百年来党外知识分子政策演进的基本经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认识不断深入,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不断完善,极大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考察回顾历经百年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演进,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第一,正确认识党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是制定和落实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基础。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百年演进历程表明,能否科学判定党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角色,直接关系到能否制定和落实正确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只有正确认识他们的阶级属性和角色定位,才能保证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会开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局面;反之,则会出现政策失误,难以健康发展。一是正确划分党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进行了明确的定位。百年来,我们党所形成的关于党外知识分子的理论和实践都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并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创新发展,提出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思想,科学判定了党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在这一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党相继制定并不断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推动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向前发展。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在知识分子政策上曾出现过前后冲突甚至重大失误,这就与没有解决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正确定位有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划分党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要坚持他们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基本思想。在新时代,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党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确保制定科学、合理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二是科学认识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正是由于不断深化对党外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的正确认识,党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才能开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局面。从党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到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依靠力量;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再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党外知识分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从这个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党外知识分子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扮演了重要的社会角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认识不断深化。因此,新时代推动党外知识分子健康发展,就要求全党和全社会在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认识上达成高度共识,即在阶级属性上,准确认识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地位上,准确认识到他们是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作用上,准确认识到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不断引领党外知识分子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使命。

第二,深刻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和规律是制定和落实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关键前提。党外知识分子分布广泛,从生产管理到科学艺术等领域无所不及,人员构成十分复杂。作为一个思想活跃度高的群体,他们往往具有理性思维、独立个性、自由思想、评判态度、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这也就决定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具有独特的规律性。百年历史证明,党能否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特点、遵循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规律,极大关系到党外知识分子政策能否正确制定和稳定执行。一是深刻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党外知识分子由于历史时期、行业领域、工作类型、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等不同,往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具有差异性。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6]。同时也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6]。党外知识分子的鲜明品格正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巨大优势,深刻把握党外知识分子价值多元、结构复杂、独立自主等成长特点是确保党外知识分子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严格遵循党外知识分子成长规律和育人规律。党外知识分子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制定正确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需要充分认识并遵循其规律。遵循党外知识分子成长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遵循他们思想淬炼、专业积累、政治历练、协调发展等成长规律,在人才选拔、培育、使用和管理上下功夫。同时,遵循育人的基本规律,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和渗透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因此,新时代推进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需要尊重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特质,需要遵循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第三,充分照顾党外知识分子的利益需求是制定和落实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内容。百年党史已充分证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支持和拥护,离不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的积极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基本的现实利益和实际诉求。只有充分满足党外知识分子的利益诉求,帮助党外知识分子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将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真正落实落细,才能不断调动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贡献。进入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有了新变化,个人思想动态多元复杂,政治文化利益诉求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党外知识分子要“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7],落实好相关的政策措施,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实现好他们的基本利益,使他们发挥好自身作用。因而,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不断拓宽政治参与的途径,为他们提供明确、规范的政治参与渠道,有效回应他们的政治需求;在工作上大力支持、创造条件,为他们搭建好干事创业平台,营造好学习工作环境,使他们成长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在生活上充分尊重、关心照顾,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津贴待遇,切实解决好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难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更好地发挥业务特长。同时,由于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分布广泛,构成复杂,他们表达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诉求也会有所差异,因而,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从实际需求出发有侧重地开展引导和支持,使不同领域、不同诉求的党外知识分子各尽其责、人尽其才。

三、新时代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发挥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新时代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应当总结百年党史中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经验启示,充分凝聚党外知识分子的巨大力量。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引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为做好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鲜明特质,新时代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政治立场,必须始终遵守这一首要原则,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基本的政治要求。百年来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演进已无可辩驳地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偏航、不迷茫、不懈怠。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他们专业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广,普遍具有独立个性、理性思维和爱国情怀,主流思想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由于党外知识分子年龄层次、教育水平、工作经历、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利益诉求差异性表现得也较为明显。新时代我国党外知识分子发生新变化、具有新特点,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必须要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分类施策、精准统战,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自觉,始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比如,要强化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思想引导与学习教育相结合,把思想引导寓于学习教育全过程,发挥他们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方面的独特作用;针对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应该迅速占领互联网舆论引导主阵地,合理引导他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等。

第二,注重方式方法,增进情感认同,增强统战工作感染力。工作方式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统战工作效果的发挥与否。百年来,我们党能根据时代新要求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得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过去毛泽东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进行过探索,即“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而不要用强制的方法勉强他们学习”[8](P272)。但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反而由于急于求成的态度、简单生硬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工作失误,伤害了部分党外知识分子的感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因而,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就更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一味以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或传统单一的文件传达来推动,要充分尊重、主动关心党外知识分子,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做到以理服之、以情动之,最大限度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主动性、能动性。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要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来实现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组织引导他们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着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于他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回应和采纳;对于他们提出的批评和意见,要秉持包容、开放的胸怀,尊重差异性,坚持求同存异;对于极个别党外知识分子的错误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反对,并进行及时干预和批评教育,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第三,落实正确政策,充分发挥作用,增强统战工作实效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9](P40)落实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是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保障[10],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正确与否,是否得到落实,关系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而他们的作用发挥的如何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所以说,没有党外知识分子的真心拥护和作用发挥,我们难以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功。百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和积极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制定和落实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在政治上予以充分的信任,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积极吸纳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加入到中国共产党或各民主党派中去;在工作上大胆使用,使党外知识分子有为有位,切实改善工作条件,逐步提高工作品质;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支持,提高党外知识分子待遇,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新时代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保持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防止左右摇摆、前后冲突、正误反复的政策起伏;还要继续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契合人才需求、切合统战实践的新政策,更要将这些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落细,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要切实提升政策的执行力,极大发挥政策效能,不断增强政策效果,集中众智、凝聚众心、汇聚众力,充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正能量。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政策工作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不工作,爽飞了?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选工作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