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建设取得重要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教授访谈

2023-01-04张丹旸,吴雅茹,杨悦

华中学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文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应当面对文艺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遵循“守正创新”原则,拓展和发掘理论创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学术阐释和理论回答。这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教材建设活动。教材建设既能够汇集总结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既往成果,又有助于全面系统把握其思想精髓和理论要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就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陆贵山先生。

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教材建设

问:陆老师,您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编写工作的?

陆贵山:首先谈谈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学单位的基础,是授业解惑的工具。学生学教材,老师编教材,是一件双方都受益的事。学生研读教材可以学到知识,成为才俊、君子、智者。老师编写教材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成为教授、学者、专家。教材培育了授受双方。教材实际上是人格化的老师,其中闪动着老师的身影,浸透着老师的心血。而学生研读教材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文艺观的塑造与培育。教材中存有很多宝贵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材的先进思想内容和写作观念受到社会、民族与时代精神的熏陶与影响。学生通过教材学习,走向社会后能够积极承受生活的磨砺与锤炼,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文化精英与社会栋梁。教材建设问题实质上是人的塑造问题。教材建设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程,具有为党、民族、国家培养才干的战略性意义。教材编写工作者应当从这样的高度来对待这项培根铸魂的工程。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编写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历经一个半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为文艺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思想,改变了中国文艺理论的总体面貌和发展趋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社会语境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极大发展。面向新时代,我们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材编写工作,从实践出发,努力适应新的历史发展需要,努力做好培育人的工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综合学理优势,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性、人文理性、认知理性、辩证理性、实践理性全面解析文学现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用史学的、人学的和美学的观点,完整体现出文学的时代精神、历史精神、人文精神和美学精神,以宏观精深的研究为中国文艺开辟博大的空间。

问:陆老师,请结合您个人的学术活动,谈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教材建设如今取得了哪些成绩,又在什么方面独具建树?

陆贵山:正如上面我说的,教材建设是一项塑造人、培育人的战略性工程,所以人大的老师们都十分重视教材编写活动。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初步建成了一个完整配套的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

第一,“论”的建设,实现了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教材的配套。人大不仅编写了供大学本科生使用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还有供研究生使用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本科生教材的特点是对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进行解析,注重解说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经典文本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引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观察复杂多变的文艺现象,学习宏观辩证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基础性论著对强化和优化一代新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知识具有普及与启蒙的作用。研究生教材则注重理论专题研究,着重阐发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博大精深,并对中国当代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和文艺思潮从总体上加以总结和提升,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文艺努力作出具有统摄性的理论概括,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系统性和民族特色,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造性实践。从内容上说,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教材的配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文本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的配套。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以下简称《选讲》)书龄已经40年,最初出版于1982年,1988年获得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发行到第五版的时候,我的学术老伙伴都相继去世了,我深切地怀念他们。我在编著《选讲》第六版的时候,对该书做了一些删减和精选,内容有所提升、优化和细化,并特意增加了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相关内容,特别是对文学与人学、史学和美学的关系,以及文学的主体论、本质论、本体论、价值论以及文艺批评和文艺思潮作出阐释和研究,使《选讲》实现了从马克思文艺思想到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全覆盖。最终这本书获得了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和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选讲》内容丰富,讲解力求理论深度,在全国出版发行数量很大,销售可观。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一部比较宏观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著,长期作为教育部指定学习教材,曾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大奖的提名奖。这部书共三编十五章,涉及了文艺理论的宏大框架,尤其强调和凸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内部艺术规律的思想,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分析,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二,“史”的建设,实现了“论”与“史”的配套。我与周忠厚老师商量,目前我们需要补充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论史的教材,周老师非常赞同,最终由他牵头,他和他的同学邹贤敏老师、印锡华老师、冯宪光老师共同编写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这部教材既宏观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又详细讲解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在世界各国的影响,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苏俄、中国以及西方国家的传播、发展和演变,脉络清晰,内容充实。这本书是中国读者看到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填补了当时的学术空白。教程重在言“史”,但不止于言“史”,而是以“史”带“论”,“史”“论”结合,体现了“论”与“史”的配套。针对“论”与“史”的关系问题,我觉得无“论”的“史”是盲目的,无“史”的“论”是空泛的。“史”的研究非常重要,不了解“史”便不能很好地了解“论”。“史”提供“论”的文化思想背景,表现“论”的发展状态与相应学术水平。反过来,没有“论”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史”,没有“论”,我们无法站在一定的理论方位观察文论的发展规律与历史演变逻辑。“论”一般表现为理论广度与深度的研究,“史”则是对理论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动态研究,“史”就是活态的深度与广度。以“论”观“史”,以“史”观“论”的辩证思维,与学术研究的静态动态、共时态历时态是互鉴的。这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广度研究、深度研究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富有立体感。

第三,实现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建设与配套。上面提到的《选讲》与《概论》属于基础理论,但教材建设只有文本解析和理论专题研究是不完整的。学习文艺理论是为了应用,为了分析现实文艺状况,解决时下的文艺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同时代的文艺实践、审美经验、文学现象相结合的产物。我一直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应用理论研究,主张从文艺实践出发,关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文艺思潮等现实文艺成果,用基础理论指导应用理论,用应用理论的研究成果丰富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应用理论研究应重视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批评实践和文艺思潮的结合,通过对当代文艺思潮的研究,贯彻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完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建构。我们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人大的应用文艺理论教材建设比较丰富,其中有我的《中国当代文艺思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唯物史观与文艺思潮》《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文艺批评与文艺思潮》,我的文集中也有马列文论与文艺思潮相关的内容。还有周忠厚老师主编的《文艺批评学教程》,以及早先我与王先霈老师合编的《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我们在打好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文学批评活动,形成了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的辩证发展。文艺理论家也应该是报有现实情怀、热心从事文学研究的文艺批评家,应从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上,提升文艺理论研究整体水平,促进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竞相发展。

第四,实现了教科书和参考书编写的配套。《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注重经典理论文本解析,其中摘录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文艺作品的论述与评价。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关注、评论的作品文本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习重要的背景材料,不阅读这几部小说和剧本,很难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相关文艺论著中所提出的思想观点。但是这些文学作品一直未获得翻译介绍。针对这一情况,我与周忠厚老师商量,我们的教材建设还有缺陷,没有教科书与参考书的配套。周老师十分热心,求托中国几位著名专家,对马克思、恩格斯评论的几部文学作品《巴黎的秘密》《弗兰茨·冯·济金根》《城市姑娘》《旧人与新人》进行翻译,最终选编成《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教学参考书》。这四篇文学作品是头一次跟中国读者见面。虽然参考书只描述了作品故事梗概,但对读者亲切深入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评述与理论观点大有助益。如果看不到这些作品,我们便无法理解马克思如何通过批判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揭露青年黑格尔派以思辨哲学和基督教伦理道德学说来改造人和改造社会的荒谬性;无法理解马克思如何通过批判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揭露作者费迪南·拉萨尔竟然把一位落寞骑士打扮成爱国英雄,犯下了颠倒性的历史错误;无法理解恩格斯如何通过评论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对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作家的世界观和文艺创作的关系等现实主义文艺问题作出了经典阐述;无法理解恩格斯如何通过评价敏娜·考茨基的《旧人与新人》,对文艺的典型性、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参考书是教科书的辅助,看到参考书之前读者对相关经典理论文本的解析是有局限的。通过阅读参考书,大家能够从鲜活的文学作品中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观点;参考书也能引导读者思考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对这些文本投放其理论观点并进行批评论述,为如何运用文艺理论分析解决现实文艺问题提供了可供参照效仿的范例。

以上就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建设的“四个配套”。“四个配套”体系完备、内容充实,是人大各位老师同仁辛勤奋斗二十多年的劳动成果,体现出实事求是、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与敬业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学科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逐步形成了一项完整配套的系统工程。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理论工程建设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问:您和董学文教授合编的教材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出版并获得学界的普遍关注,请问当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题组是如何成立的?

然而,由“看袜”数钱数到手抽筋,绝非酒铺老板王嬷嬷能预料到的。那时,尚无“眼球经济”一说。但名人效应的道理,王嬷嬷并不陌生。加之,看客围观、起哄、架秧子,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李肇《唐国史补》一书,载有王嬷嬷发迹经过,上“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翫,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之一,于2009年度被列为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当时杜书瀛老师是评审组长。参加申标的有两个团队,一个是以我为首的人大团队,一个是以董学文老师为首的北大团队。经过竞争对比与专家评审后,人大团队顺利中标。后来我们接到教育部相关领导部门建议,为加强课题组研究力量,可以把北大团队整合进来。这样两个团队强强联合,我是第一首席专家,董学文老师是第二首席专家。经商定,由下列人员组成课题组成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我、周忠厚教授、卢铁澎教授(课题组秘书)、张永清教授;北京大学的董学文教授、金永兵教授;山东大学的马龙潜教授,谭好哲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的胡亚敏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的赖大仁教授;湘潭大学的季水河教授;南昌大学的周平远教授;吉林大学的李志宏教授。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比我小十岁的董老师非常热情,为整部书的编著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多次专家评审和组内热烈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历时12年时间最终成书。

问:相比于国内已有的同类教材,您觉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什么新的探索与新的内容?

陆贵山:这本书历时十余年最终完稿,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马工程”专家委员会、思想政治审议专家委员会以及教育部原“马工程”重点教材审议委员会的多方指导,同时广泛听取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最终成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教材观点明晰、体例完整、内容丰富,紧密结合中国文艺现实状况,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思想指导,全面论述了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发展规律、文艺的地位、文艺的功能、文艺的批评标准和文艺的价值追求等重要议题,兼具学理性、实用性、时代性。

我认为书中有一些新的探索与内容:

第一,教材设计绪论和八个章节。绪论部分针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特征等有比较精当的说明与概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进行了清晰且总体的论述,并阐发了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意义与方法。作为教材主体的八个章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面貌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范畴,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的要点、特色等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发掘和拓展。书中谈论文艺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结构定位、文艺的演化逻辑与发展历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资本市场消费的辩证关系、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文艺批评的标准与方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文艺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理想的关系等等,内容推陈出新,在传承以往既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学理内容。

第二,书中第三章重点关注文艺的生产与消费,对同类教材缺少关注的艺术生产理论作出了详细论说。艺术生产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学术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学艺术性质的新认识。书中对“艺术生产”的概念、艺术生产的属性加以辨析阐发,头一次揭示了作为社会生产的文艺活动与资本的密切关系。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文艺活动的成果从文艺创作角度来说是作品,从文艺生产角度来说则是产品。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论既看到艺术生产具有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又强调其精神生产的特殊性,尤其揭示出艺术生产的商品属性,从而为当代艺术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读者全面了解作品与产品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深入思考文艺的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我们在教材中创新性地指出,应辩证看待文艺的审美与商品的二重性及其互动关系,适度强调作品的文化利益,恰当强调作品的文化品位,尽可能实现两者的均衡与协调发展。此外,书中还关注当代中国艺术生产范式的变化,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条件下提升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强调对艺术生产的审美品格和市场需求的综合把握。

第三,书中比较强调文艺队伍建设问题。文艺队伍建设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文艺队伍建设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为繁荣文艺打牢和夯实人才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设,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突出的重要位置,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文艺人才队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目的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因此文艺队伍建设应贯彻文艺的党性原则,同时尊重艺术规律与创作自由。这就对作家与文艺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艺家应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继承文艺表现时代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理想与要求,通过艺术创新实践正确反映时代生活,引领时代风气,推动社会进步,追求社会理想。这些内容都是本教材所独有的。

问:您觉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本教材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编写时受到多方关注,我们课题组内部也经过了多轮深入讨论,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最终确定了写作提纲与基本内容。综合来看,我觉得这本教材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色:

人民性。文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它以人为反映对象,描绘人的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又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旨,激发人的理想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强调文艺的人民性。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社会主义的文学,实质上是人民的文学。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把人的问题置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加以考察,始终强调文艺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呼吁文艺应深入人民生活、反映人民思想情感,进而引领时代风气、铸造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所以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原则,守护“文学是人学”的文艺观念,体现文学的人文精神,始终体现在本教材的编写中。

实践性与辩证性。实践出真知,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把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来看待,重视文艺理论与具体文艺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重视对各种现实文艺和审美现象的理解和总结。教材中十分关注这方面的内容,立足中国社会现实,关切中国文艺状况,回应我国文艺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把文艺实践所提出来的时代性课题作为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在教材编写时,我们倡导古为今用、外为中用,辩证取舍、融会贯通,重视“以人为本”的文艺工作导向,把文艺实践归属于历史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的事业,把文艺发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革命进程、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有机联系起来,对文艺的价值追求作出思考。马克思曾言“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没有正确的理论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创造。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其他哲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对实践性与辩证性的强调。书中始终秉持全面思辨态度,摒弃观点争论,反对一点论形而上学,提倡一种宏观的、实践的、辩证的、统一的、综合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民族性和时代性。文艺的本质是其社会本质、人学本质、审美本质三者的辩证统一。文艺以特有的艺术方式表现社会时代精神、反映民族生活风貌与彰显人文精神特质。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既是历来优秀文艺不断承续的历史传统,也是当今时代文艺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立足中国现实,我们的文艺应深入发掘中国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与时代风貌,建设倡导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中国长期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始终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些文艺观点都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所不曾涉及与关注的话题,相关内容在教材中都有收录。以前我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独特性价值的探索是不自觉的,现在则是主动自觉的。实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融合,是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与崇高志向。

当下性和理想性。不解决当下的时代问题与价值问题的教材是没有意义的。本教材处处关注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观点,思考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中国命题。对文艺当下性与理想性的强调,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说,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促进文化自信、建立精神家园、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在《讲话》中十分重视文艺的创作问题,从更高角度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这样的要求本身正是从实践入手对文艺当下性和理想性的强调,也是守正创新原则在文艺方面的具体体现。文艺工作者应着眼于中国本土现实情况,有理想,有信仰,清醒意识自己的历史使命,自觉承担文艺表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责任,以满足时代和历史发展的需要。此外,文艺工作者在自觉响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不能脱离艺术规律,成为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只有植根当下现实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真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朴实无华,适合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水平,适合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问:感谢陆老师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建设情况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的说明介绍。感谢您接受这次采访!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文艺马克思主义
1942,文艺之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幻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文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