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张震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疏调气机理论的应用*

2023-01-04顾力华何思锦何智娟

光明中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张震国医肝肾

杨 爽 顾力华 刘 朵 何思锦 谢 青 何智娟

“气”是古人解释世间万物形成以及变化的物质基础,也是祖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的根本范畴。人体内也由诸气构成,诸气在体内的运行与变化称为“气机”。

人体由“气” 构成,体内先天元气,自然界清气以及水谷化生之精气,分别化为“卫气、宗气、营气、精气”等各项功能各异之气,诸气生化运行有序,则气机调。当气机出现失常时则治之以疏调之法,所谓“从之则顺,逆之则病”。中医疏调气机治法应用广泛,具有普遍性及实用性,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类经·摄生论》张景岳提出:“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人之所生全赖此气”。《素问》也提出:“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平”“所谓同病异治也……强其内守,必同其气”。有先贤之指点,结合现代社会对中医的不断研究深入,现代医者结合自身诊疗经验,在面对各种疾病时,注重人体气机不调,首先必寻求疏调之法以应对之。人体气机有序运行,故生命活动平稳协调,人体气血阴阳保持动态平衡协调与稳定,谓之“阴平阳秘”。当体内气机运行失常时,各种病理变化应运而生。因此,国医大师张震通过对中医的深刻理解及多年临床实践,明确认识到“欲求临床疗效之提高,勿忘对患者气机之疏调气机”,强调疏调人体气机,为内治之首要大法。人体气机逆乱时则“矫枉纠偏”“拨乱反正”,气有余则“削其有余”,气不足则“补其不足”,助其复常。

国医大师张震潜心钻研中国哲学思想与医学,有60年临床实践经验,具备深厚的医学素养和全面学术视野,认识到疏调气机不能仅仅疏肝气,同时需以调脾肾结合之,随即兼顾兼症及并发症,提出“一体两翼”的基本诊疗思路,“一体”为疏调肝气,“两翼”为先后天之本肾脾两脏。再根据不同证型及兼症,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治法。该疗法,此方剂选用针对性基础药物组成,又可在此基础上加减药味,灵活施治。张老组方“疏调气机汤”,阐明了人体气机与疾病的关联,创建了“云岭中医疏调学派”。目前运用疏调气机理论于临床,在不同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疗中,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尤其在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更需进一步探讨治疗理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突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以下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脑卒中、失眠、抑郁症等,因西医治疗方法单一,疗效欠佳,病程长病势缠绵反复或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疗效欠佳。近年来因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等原因,以上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以上疾病常常涉及神经、免疫、消化、内分泌系统,故为中医药多靶点治疗优势。而国医大师张震潜心研究60余年的疏调气机理论,亦以肝为主体,兼顾脾肾,在以上疾病的治疗中可大展拳脚。

1 疏调气机论治痿病(重症肌无力)的理论探讨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肌无力[1]。部分或全身的骨骼肌出现无力或易疲劳,劳则加重,休息减轻,不同年龄段都可发病。西医治疗虽然短期疗效显著,但该疾病病程长,需长期服药。易出现耐药、反复,病情迁延缠绵甚至进行性加重。鉴于疾病的性质,疾病治疗的关键是稳定病情,减少耐药及复发、减少长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2]。

中医并无重症肌无力病名,中医常以主症辨病名,历代文献中关于“痿病”“肉痿”“筋痿”“痿躄”等论述与重症肌无力症状类似。致痿之因不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劳倦、久病失养。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身体手足不随候》,指出“脾主一身之肌肉”,并明确病机“脾气虚,即肌肉虚……故全身手足不随也”,认为脾虚,主要是脾气虚则肌肉虚弱,手足肌肉不能随意运动。张景岳《医学全书》认为“水亏于肾,血亏于肝”及“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已”。清代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痿》总结病机。指出痿病和肝、肾、脾胃、肺等脏腑息息相关。痿病多因情志、饮食、劳倦等因素致后天之本脾胃先病,后渐及肝肾。脾失健运,纳化失司,不能散布水谷之精,脾主一身之肌肉,故四肢不能获得其荣养则痿躄。阳明虚不能束骨利关节,宗筋纵而诸筋弛。久病肾精不足,关节筋骨失于濡养则四肢乏力。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水不涵木,则虚风内动出现肌束颤动。脾虚则湿甚生痰,痰蒙心窍则言语不清。

国医大师张震认为痿病的治疗,需谨守病机。首先明辨基础证候、病变部位及有无继发、兼发证候。辨证后施治应遵循其病机特点,以扶正培本为主。健脾补气以养肌肉,补肝肾填精以强筋骨。同时,在补益时不忘兼顾气机,疏利肝气,补而不致滋腻,气血易生并能畅旺营阴。而痿病日久,肢体疏于活动,气血易瘀滞,阻于经络,经络不通,营血精气等营养物质不能畅通。因此在补益同时,应加入理气活血通络之品。

2 疏调气机论治不寐(失眠)的理论探讨

失眠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疼痛[3]。失眠即为中医“不寐”。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指出不寐的发病机制为肝受邪扰易致,肝藏血舍魂,若肝阴血不足,或邪扰肝致魂不守舍,心神不得安,出现不寐、多梦、梦语甚则梦游等病症[4]。

《金匮要略》记载“酸枣仁汤”,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指出养肝补肝,补血安神治疗肝血虚所致失眠及虚劳虚烦,开创从补肝养血治失眠的先河,《景岳全书》载曰:“肝藏魂,主情志,喜条达,恶抑郁”。描述肝的生理特性的同时,指出肝脏和失眠的关系“肝气郁结,气枢不转,欲伸则内扰神魂而致不寐”。因此,不寐和肝之不舍魂关系密切。复其藏血舍魂的功能作为治疗的基础。“肝主情志”,故情志致病最易五脏气机失调,尤以肝气失于调达最为突出[5]。

国医大师张震认为:现代社会,学习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生活节奏快及社会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加。当代人面对各项压力,疏于对自身心理情绪的调节,或身心患疾后不能充分调养。人们常出现思虑过度,焦虑,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等表现,或过度劳累、病后体虚等,进而导致入睡困难、睡眠时长及质量下降,甚则彻夜难眠,从而继发各种身心疾患。身心之健康,有赖于气血之调和,气血调和则百病不生。失眠的基础为气血失和,在脏腑上,主要责于肝。因此,应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基本前提下,基于“肝主调畅情志”“藏血舍魂”的理论基础,重视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明确肝脏在失眠发病过程中的意义,立足整体同时着重于肝。疏调肝气,不忘滋补肝血肝精。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血的充盈滋养与脾的健运息息相关。同时,“肝肾同源”,精血同生,肝肾相生。故在失眠的治疗上,应以肝为本,兼顾疏调肝气的同时,不忘脾肾同调,方能有效达到治疗目的。

3 疏调气机论治郁证(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抑郁症又名忧郁症,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精神性疾患之一。患者出现一系列精神性障碍,如:反复持续的情绪极度低落、意志十分消沉,对生活工作等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与热情。抑郁症分为原发性抑郁症及继发性抑郁症,继发性抑郁症常发于某些慢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如:糖尿病、中风等。

我国古代医家最早注意到抑郁症的临床诸多症状,据古代文献记载有“郁”“郁证”等。中医学“郁病”概念广泛,涵盖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因素导致体内“六郁”,同时也包含了七情之抑遏所致之郁。 “郁证”病名首现于《医学正传》,并指出治法为 “以顺气为主,消积次之”。《素问·本病论》提出“人或患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指出肝和郁证的关联。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也提出郁证不仅仅和肝相关,亦和肝肾亏虚有关。“故恹恹悒悒,湻湻闷闷……则肝肾二经之虚极矣”。

张老认为,抑郁症一般皆由忧思、疑惑、情志等七情内伤所致。病变部位涉及心、脾、肝、肾多个脏腑,病机复杂,病势多变,肝失疏泄为其核心,表现以体内气机郁滞紊乱为主。气机不利、先病在肝,木郁土虚则脾失健运。病程日久,气病及血,气郁血瘀酿热化火、灼伤津液,导致心阴、肾阴不足。在治疗上,应与疏调兼顾,以促进恢复肝之疏泄调达功能,使体内气机条达,同时不忘顾护肾脾气机,补益脾肾之虚,进而和谐诸脏,以达到治疗目的。

4 疏调气机论治中风(脑卒中)的理论探讨

脑卒中,也称脑血管意外,临床上常指脑梗死和脑出血,即由突发性脑血管病变引起局部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发死亡的临床综合征[6]。2018年,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亡原因,造成157万人死亡。据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估计,中国是全球卒中终生风险最高的国家,从25岁起,卒中的终生风险高达39.3%[7]。

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提出:“肝风内动,血随气逆,上冲于脑,发为中风”。虚、火、风、痰、气、血,6种因素互根互用而突然发病[8]。中风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标为六因互根互用,在本为肝肾阴亏,气血不足。李东垣阐述了中风之“风”,不为外界之风,而为人体本身气机失调而产生。人到中年,气血精渐虚,而“因忧喜愤怒伤其气者”,则多发此疾。

《景岳全书·非风》中论述中风与五脏阴阳的关系:“盖其阴亏于前,而阳伤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清代医家叶天士认为中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故导致肝阳亢化风[9]。可见肝肾阴亏、阴虚阳亢、气机失常,气血逆乱是中风的主要病机。因此,中风病位虽在心脑,与肝肾阴虚密切相关。而恢复期因气血失调,血脉不畅而后遗经络诸证[10]。

国医大师张震疏调气机疗法,对于体内失调之气可发挥矫枉纠偏、拨乱反正的作用,使异常之气机疏调而恢复生理常态。具体而言,对于中风气机逆乱者疏调而从顺之,不足者疏调而补益之,从而达到《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所言之“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张老根据60年之临床诊疗实践经验体会,认识到疏调人体气机必须以疏调肝气与调护先后天之本相结合,同时兼顾其他有关证候而统筹处治。故张老“疏调气机”“一体两翼”的治疗理念,在中风急性期,能着重疏调体内气机之逆乱,平息内风,气危之像气闭症治予宣窍开闭醒神,气脱症予益气固脱。亦能通过调护脾肾,兼顾先后天之本,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补脾开益气之源,补肾滋水涵木,调和阴阳并固气之本。

5 小结

国医大师张震教授继承先贤理论,形成了以气机失常为核心,疏调气机为主线,以调肝为主体,兼顾脾肾的基本治疗理念。国医大师张震指出:“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无忘对患者气机之疏调”。因此,运转气机是人体阴阳脏腑功能正常有序运转的关键。

痿病、不寐、郁证、中风4个难治疾病,以气机失调为基础,与肝、脾、肾三大脏器密切相关。“疏调气机”之法,是在生理上增加了肝脏的调达和疏泄,同时兼顾中医的肾脾先天后天气机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疏调气机学说”对形成中医药整体观念和病因病机相结合的思路,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张震国医肝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国医大师葛琳仪为本刊创刊三十年题词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国医大师葛琳仪为本刊创刊三十年题词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致命的暗喻
两腿一分补肝肾
《张震讲故事之鬼迷心窍》校园记忆恐怖来袭
以刀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