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海燕治疗心下痞经验浅析

2023-01-04

光明中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柴胡中焦胃脘

马 慧 谭 超

痞满是以自觉胃中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本证按部位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称胃痞[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又云:“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根据痞满临床表现,类似于现代医学中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本文讨论陶海燕治疗心下痞的经验总结。

陶海燕是蒙古族医学家——洛不桑·索勒日哈木郭氏传承人,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中心创办人。著名中医师承教育人。擅于运用经方, 临证治疗辨证灵活,从事中医临床、教育工作30余年,致力于内外妇儿科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证经验,尤对于心下痞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且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陶海燕治疗心下痞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病名解析

“痞”在古代文献中包含3层含义:①表示身体所处的特殊状态,阳不升、阴不降和表示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及其运行通道不甚通畅的状态。②表示体表可触及的包块或柔软包块,即作为痞块的统称。③作为证候名、病名指代一类病证。其共性在于“不通畅”,故在用以表达病证名时,应有共同的病机“不通畅”,故可称“痞”字[2]。“痞”在百度汉语的解释为:①痞块,肚子里可以摸得到的硬块。②恶棍,流氓,无赖。陶海燕认为痞病如无赖,赶不走,还打不走,缠绵反复,难以治愈。周易中第十二卦为否卦。此卦为乾上坤下,为天地隔阂不能交感,万物咽窒不能畅釜,闭塞不通,阴阳不交,为一切不和谐之象。张仲景精通周易,故以此卦名作为病名。

2 病因病机

陶海燕认为心下痞的常见病因主要是寒凉饮食、情志失调及药物误下。①外邪直中脾胃:外邪侵袭肌表,治疗不得其法,滥施攻里泻下,脾胃受损,外邪乘虚内陷入里,结于胃脘,阻塞中焦,致气机升降失司,胃气壅塞,遂成痞满。《伤寒杂病论》:“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脉浮为表,紧则为寒,乃太阳伤寒之脉,可见恶风头痛、恶寒发热,身痛无汗等症,治当以麻黄汤发汗解表,今不发汗而误下之,则紧反入里,即外感寒邪入里。误下后脾胃之气受伤而里虚,在表之邪乘机内陷,寒邪入里,凝滞不通,气机失常,影响脾胃升降,而致痞塞。②内伤饮食,食滞中阻: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嗜浓茶烈酒及辛辣过烫饮食,损伤脾胃,以致食谷不化,阻滞胃脘,胃气壅塞,升降失司,而成痞满。《伤寒杂病论》:“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陶海燕认为主要为长期寒凉饮食,导致脾胃虚弱,脾蠕动减慢,运化失常。如大连当地居民有吃海鲜喝啤酒的饮食习惯,海鲜、啤酒均属寒性,长期这种饮食,损伤脾胃,以致痞满。③痰湿阻胃:脾胃运化失健,水湿不化,酿生痰浊、痰气交阻于胃脘,则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痞满。④情志失调: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逆,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造成气机逆乱,升降失司,形成痞满。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致胃气阻滞,而成痞满。⑤药物所伤:滥用误用药物,或因他病长期大量应用大寒、大热药物,损伤脾胃,内生寒或热,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遂成痞满。⑥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饥饱不匀,饮食不节,或久病损及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成痞满。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饮食,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主疏泄,三者功能正常,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上述病因均可影响到胃,并涉及脾、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痞满。陶海燕认为心下痞的总病机是中焦脾胃气机不畅,升降失职。临证需与“结胸”相鉴别。结胸为心下满而硬痛。《伤寒杂病论》曰:“邪气内结,胸腹胀满疼痛,手不可近之”。是由于太阳病攻下太早,以致表热内陷,与胸中原有之水饮结聚或不辨原因误下。由于太阳内传阳明,阳明实热与腹中原有之水饮互结而成。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故“心下痞”与“结胸”的鉴别要点在于痛与不痛,心下满而痛者为“结胸”,满而不痛者为“心下痞”。大陷胸汤主之。

3 治疗特色

心下痞虽在胃,还与肝、脾密切相关[3]。陶海燕结合大连本地居民的饮食生活习惯,认为该病主要是胃脘部受凉和生大气所致,胃脘部受凉这一病因主要为寒凉饮食造成。治疗上需兼顾肝、脾、胃三脏。临床主要分为肝气犯胃、脾胃虚寒、湿热阻胃3种证型。急性期以疏肝健脾为主,慢性期需辨寒热。口服汤药并配合背腧穴针灸、陶氏腹部经络按摩治疗。具体分型如下:①肝气犯胃证:症见胃脘部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情志不遂时加重,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触诊见胃部鼓大包,反跳明显。治法:疏肝健脾,和胃消痞。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②脾胃虚寒证:症见胃脘部胀满,时轻时重,喜温喜按,触诊时胃脘部皮肤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温中健脾,疏肝化痞。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小柴胡汤加桂枝、枳实加减。③湿热阻胃证:症见胃脘部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触诊时胃脘部皮肤热。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柴胡、黄芪加减。

4 医案举隅

医案1:王某,女,38岁。2020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胃脘部胀满不适伴嗳气2个月。刻诊胃脘部痞闷,生气时加重,纳差,口气重,口苦,易疲乏,面色无华,月经量少,面部有干斑,性格急躁,无减肥史。查体:触诊胃脘部有硬块,并有明显反跳,舌淡胖大苔白,脉弦细无力。诊断:心下痞,证属肝气犯胃,心肝血虚。方用小柴胡合四物汤加减。柴胡10 g,人参15 g,清半夏15 g,黄芩10 g,生姜15 g,炙甘草15 g,大枣3枚,川芎15 g,当归30 g,白芍30 g,春砂仁(后下)12 g,枳实 30 g,炮附片(先煎)15 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饭中温服。并配合陶氏腹部经络按摩法,每日自行按摩2次。2020年10月22日二诊。患者诉服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现胃部胀满缓解80%,触诊胃脘部硬块减小,反跳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14剂后,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按:该患者性格急躁易怒,肝气不舒,横逆乘土犯胃,脾胃升降失常,运化不力,而发痞满。少阳枢机不利,肝脾不和为小柴胡汤的典型证型[4]。故用小柴胡汤疏肝健脾,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面色无华,易疲乏,月经量少,脉细无力,一派气血亏虚之象,方用四物汤补肝益肾、活血疏肝。纳差,去滋腻碍胃之熟地黄,加砂仁温脾行气,化湿开胃。《神农本草经》载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枳实善于消心下痞,以其苦而泻之,利五脏气机。炮附片温阳健脾、温通经脉。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温阳化痞、调畅三焦气机、补血调经之效。气机调畅,则脾升胃降功能恢复,心下痞得消。

医案2:王某,女,58岁。2020年3月12日初诊。主诉:胃脘部胀满、烧心、失眠5年,加重1个月。刻诊胃脘部胀满、烧心,加重1个月余。平素性格内向,爱生闷气,纳差,大便1周1次,畏寒肢冷,浑身冰凉,睡眠差,经常晚上只睡3~4 h,入睡困难,易醒。查体:触诊胃脘部冰凉,有三处硬块,并有反跳。舌淡青苔滑略黄,脉沉无力。诊断:心下痞、失眠、便秘,属脾胃虚寒兼肝气犯胃型。治法:温中健脾,疏肝化痞。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炮附片(先煎)15 g,炒白术30 g,干姜20 g,炙甘草15 g,砂仁(后下)10 g,木香15 g,柴胡12 g,川芎15 g,黄芩10 g,清半夏15 g,莪术12 g,五灵脂12 g,人参10 g,夜交藤30 g,枳壳12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中温服。2020年3月18日二诊。患者诉胃脘部满闷、烧心减轻,睡眠有改善。平日自汗,肩关节痛。炮附片20 g,炒白术30 g,干姜30 g,炙甘草20 g,桂枝30 g,白芍30 g,生姜15 g,大枣5枚,羌活30 g,木香10 g,春砂仁(后下)10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中温服。2020年3月25日三诊。患者诉胃部满闷减轻,身体怕冷减轻,触诊胃部硬块较前缩小,反跳减轻,自汗、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继服前方7剂。2020年4与月1日四诊。患者诉自汗缓解,遇冷时肩关节稍痛。胃部胀满、烧心明显改善,怕冷明显改善。触诊胃脘部硬块剩1处,位于脐上,反跳较前减轻。嘱患者服附子理中丸2个月。平日注意少生气,忌寒凉饮食,忌饮食过饱。随访半年患者偶感胃部不适。

按:该患者有慢性胃病史10年。浑身冰凉,脉沉无力,一派阳虚症状。胃不和则卧不安。治疗心下痞则睡眠也明显改善。平素爱生闷气,故一诊用附子理中汤温阳健脾。附子理中方出自宋·陈师文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冷弱, 心腹绞痛, 呕吐泄利, 霍乱转筋, 肢冷微汗, 手足厥寒, 心下雷鸣, 呕哕不止, 饮食不进, 及一切沉寒痼冷, 并皆治之”。本方助阳祛寒之力较强, 可使寒气去, 阳气复, 中气得补。健运有权, 中焦之寒诸证自除。正如程应旄所说:“理中者实以變理之功, 予中焦之阳也”[5]。小柴胡汤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久病必有瘀加莪术、五灵脂、川芎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春砂仁、木香、枳壳破气消积,温脾行气;夜交藤养心安神治疗失眠。全方共奏温阳健脾、疏肝化痞安神、调畅三焦气机之效。二诊患者阳虚自汗,身体冰凉,用附子理中汤合桂枝汤加减。桂枝汤为治疗汗证第一方,柯韵伯:“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荣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羌活散寒止痛,治疗肩关节痛。主证兼证并治。后期用附子理中丸调理脾胃,巩固疗效。

5 小结

陶海燕强调:①汤剂要缓下,不要峻下,否则升降速度太快不能停留于病灶处化痞,故药中应下炙甘草,取其缓下作用。②另外服药时饭中服用,使药物夹在食物中,减慢药物代谢,延长作用时间。用丸剂亦可,直接在病灶处缓释。③需嘱咐患者药要凉服或温服,否则寒凉的胃部与热药产生阴阳格拒反应。如同从冰箱拿出的冻肉化开需放在凉水里,或加热凉水一点点化。若直接放在开水里,则肉外面化了,里面是硬心。冻肉就相当于病灶。或者药中必须加麦冬、石膏反佐,方能将痞块完全化掉。

猜你喜欢

小柴胡中焦胃脘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仿生材料用于小柴胡汤复方制剂中重金属镉、铅、汞的同步脱除性能研究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感冒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中焦镜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