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兰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2023-01-04莫永生

南方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油茶全县

莫永生

(拔群干部学院组织人力资源部,广西东兰 547400)

东兰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管辖,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总面积2 415 km2,其中耕地面积仅占5.8%。全县聚居了壮族、侗族、苗族、瑶族、毛南等8 个少数民族,共28.56 万人。东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邓小平、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光辉足迹的英雄之地,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202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25%,稳居全市第一位。东兰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称号和乌鸡之乡、板栗之乡、长寿之乡、将军之乡等多种美誉[1]。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环境让东兰县的农业发展需要特色产业去完善和推动。本文通过分析东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善东兰特色产业的整体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1 发展现状

2016 年以来,东兰县坚持扶贫扶长远的民生理念,瞄准脱贫增收的短期目标和建成小康社会的长期目标,结合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战略的部署指示,制定出台了《东兰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东兰“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扶持发展油茶、核桃、板栗、桑蚕、东兰乌鸡、黑山羊、黑山猪、肉牛、水产养殖和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这些特色农业产业,助推东兰全面脱贫攻坚,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从过去传统的“输血”式到现阶段“造血”式的关键转化。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东兰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1.97 万hm2,油茶产品精加工率高达80%以上,茶油年产量达4 000 多t 以上,油茶产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以上;全县特色水果种植基地面积达0.38 万hm2;生猪、肉牛和肉羊分别出栏9.65 万头、1.77 万头和8.06 万只;栽培食用菌1 000 万棒,产值4 263 万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93 万hm2,板栗种植面积约2.17 万hm2,总产量两万多t,产值可达1.2 亿元;特色产业覆盖脱贫户高达99.19%。2018年以来,为带动特色产业更好地覆盖辐射全县和扩大增收,东兰县委县政府牵头引进广西渝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立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管理运作模式,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乌鸡等特色种养产业,为全县8 600 多建档立卡户实现增收1 290 多万元[2]。如今,特色产业已成为东兰全县助农致富奔小康的最主要经济手段,为全县决战“十四五”攻坚起始阶段、实现经济繁荣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 面临的困境

2.1 缺乏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

近十多年来,东兰县先后摸索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有油茶、板栗、核桃、桑蚕、东兰乌鸡、黑山羊、黑山猪、肉牛、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和水产养殖等10种。东兰当前仍是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民群众收入普遍较低和政府财力非常脆弱的县,如果多个产业并列发展,没有主次之分或没有鲜明突出的主导特色产业,就会出现贪多求全的局面,造成宝贵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散,进而造成产业虽多却没有一个产业能够真正发展壮大,难以形成具有较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

2.2 重建轻管、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较普遍

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发展特色产业相对来说投入较大,从投入到收获的周期也相对较长,必须建管齐抓共管和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收益回报。多数产业基地建设容易,后期维护管理难,因为基地建设能够很快见到成效,而后期运行管理出效益出成果则相对缓慢,导致有些地方在特色产业建设上重建轻管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只建不管。一些地方在抓特色产业建设时,热衷于追求进度、面积和数量,贪大求全,追求短期利益,却忽视了产品发展的核心质量,导致产业发展有速度和规模,却低质量和无品牌效益[3]。一些基地建设多年却年年负债亏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国家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内耗,让农民群众对发展特色产业失去信心。

2.3 特色产业链较短,“三产”融合发展不够

由于农业受规模和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东兰县绝大多数农民群众单纯依靠第一产业(种养殖业),增收空间十分狭窄,因此必须把特色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努力向第二、第三产业拓展延伸,积极配套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的服务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放大倍增产业整体经济效益。近年来东兰县在抓特色产业建设上,普遍存在产业基地建设遍地开工,基地规模迅速扩大,但农产品、特色产品加工业却严重滞后,第二、第三产业跟不上第一产业发展步伐的现象。全县大多数农村市场仍以买卖初级农产品为主,极少有产地初加工基础,普遍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开发,导致特色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已经成为东兰县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

2.4 产业趋同严重,对本地优势资源发掘开发力度不够

虽然东兰有很多特色农产品,但由于没有立足地方实际,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再加上农民群众对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各乡镇资源优势禀赋和比较优势预测分析不透彻,部分产业处于盲目跟随和无序发展状态。产业趋同极易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难以使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有的甚至盲目跟从,没有深思熟虑,在未经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科学试验研究的情况下,把特色产业照搬建设在不合适的地域环境,或者选择了不适宜的外来品种盲目培育种植,几年过去之后,才发现水土不服,最终给国家和农民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例如,从2012 年开始,东兰许多乡镇在县、乡政府的号召下大面积种植核桃,有的农户不惜一切将其所有土地都种上核桃,如今9 年过去了核桃仍没见开花结果。对本地优势资源发掘开发力度不够,东兰县作为红七军和韦拔群烈士的故乡,是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一个县,与国内其他革命老区相比,东兰的红色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远远滞后,旅游开发程度不够深入,其红色旅游景点多处在初始开发利用阶段,缺乏更高层次的挖掘和打造。红色旅游发展相对单一,对东兰经济的辐射影响有限,无法发挥带动当地经济的作用[4]。

3 推进东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明确发展方向和侧重点,确定主导特色产业

要壮大地方经济,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需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深入探索走出一条人无我有和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十四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就是要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把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主攻一两个优势显著、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一批独具魅力、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要加大产业科研投入,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从多个适宜东兰发展的特色产业中,筛选出一两个优势突出、经济效益长久稳定、产业覆盖面广、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最高、受益人群最多、农民群众基础最牢靠、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作为全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坚持走差异化发展和以特色取长补短之路。从当前东兰县特色产业发展实际状况来看,这个产业无疑是油茶产业。政府主导和群众形成发展共识,采取以下措施发展油茶产业:1)在适宜发展油茶产业的乡镇和连片地块优先发展油茶产业,使其规模不断聚集成片、连接成线,扩大种植面积,形成油茶示范区。其他产业不能与油茶产业争夺资源、抢土地。2)国家、区、市、县级的相关政策、资金和项目向油茶产业大力倾斜,坚持主导产业重点帮扶。特别是在县财政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产业发展布局不能过于分散和谋求面面兼顾,应紧抓重点产业支持其发展。3)重点围绕油茶产业,发展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例如在油茶地里放养乌鸡等,可以实现长短结合、优势互补,这样既尊重了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其他相关产业,又促进了油茶产业和谐共生发展,使油茶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显,发展更加顺畅。这样才能集中有限力量将油茶产业真正做大做强,成就东兰县“亮丽名片”和“金字品牌”。

3.2 把控好发展节奏,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

质量和品质是特色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只有不断强化技术监管,严把特色产品质量关,才能提升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凝聚力量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建设进度、盲目扩大基地规模、单纯追求增加产品数量、粗放式经营管理的做法,坚持质量和效益优先,把控好特色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稳步发展。特别是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不可一味地追求进度和节奏,坚持以提高特色产业产品质量为核心,推进标准化生产,追求质量第一,确保建一特色产业、成就一方经济发展。大胆将种植效益低、更适合发展特色产业的田地调整出来,改良建设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特色产业的建设质量,同时不断加强产业基地的后期运行管理,确保新建产业基地后期管理得当,做到早见收、高效益。

3.3 大力发展配套的第二、第三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要充分把握国家实施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等重大战略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抢抓河池市加快推进东巴凤一体化发展机遇,把东兰未来发展放在全国、全区、全市发展格局中来谋划和建设,推动新时代东兰特色产业相关配套的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建设兴旺东兰上实现新突破[5]。县、乡政府要认真谋划梳理区市出台的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协调保障资金要素,特别是重点解决好全县特色产业配套的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共同构建特色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组合连接多元主体,打造特色产业利益共同体,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运营效率,让加入到供应链体系的农民群众、投资商都能获益。灵活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引导农民群众加入特色产业合作社,鼓励特色产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入股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真正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特色产业配套的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深挖潜力,融合当地元素,加大研发投入,凝聚重视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强化现代科技创新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扩大主导产业规模,打造规模化、科技化的产业种植基地,为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此外,当地还要不断完善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提高流通效率和辐射能力,推动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丰富产品线,促进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4 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旅品牌

民族地区要发展,就要立足地方资源禀赋、自然发展条件和自身比较优势,关键在于找准发展路子和突出地方特色。只有做好特色文章,才能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6]。提倡各民族地区要依托绿水青山、乡土文化和民俗民风等特色资源,发展壮大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和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突出多元化、差异化和特色化,既要有速度,更要实现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构建“红绿”融合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红绿”融合发展的魅力品牌。对各种颜色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打造和宣传。将东兰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融入到绿色资源中,将红色文化通过民俗文化传统表现出来,将红色文化和旅游休闲娱乐体验相结合,打造一系列旅游新产品,以“红”推“绿”,以“俗”促“红”,以“绿”扶“红”,实现“红绿”并重,打造“东兰红色旅游区”,如推广邓小平在东兰的足迹之旅,在东兰壮族“三月三”“蚂拐节”及三弄瑶族的“祝著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表演中融入当地红色文化元素,从而促进红色文化资源长效性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油茶全县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家乡的油茶
河北临城: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