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邬氏清热消脂方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研究

2023-01-03任金平袁丞达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性皮炎油脂皮肤

任金平 袁丞达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多发于头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红斑、油腻性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1]。头面部脂溢性皮炎常常损害患者容貌,影响患者社交,给患者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影响[2]。笔者运用邬氏清热消脂方联合常规诊疗方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在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0 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5 例,女35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备案(伦理批号:2020KY031),同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签字确认后进行。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中脂溢性皮炎的诊断标准;(2)符合李曰庆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面游风病诊断标准,辨证为肺胃湿热证者[3]。排除标准:(1)18 岁以下青少年及60 岁以上老年患者;(2)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等其他重大内科疾病患者;(4)其他无法纳入的特殊情况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维生素B6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g×100片,批号H42020613)20 mg/次,2 次/d;夫西地酸乳膏(立思丁,爱尔兰利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5 g×1 支,批号H20130921)外用,每天2 次;复方苦参洗剂(杭州市中医院生产,规格250 mL×1 瓶,批号Z20100115)外洗,每天1 次。观察组患者予邬氏清热消脂方煎服联合常规治疗方案。邬氏清热消脂方具体方药组成为:金银花、茵陈、鱼腥草、蛇舌草各15 g,薏苡仁30 g,黄芩、苍术、生山楂各12 g,白鲜皮、地肤子、苦参各15 g,生地、丹皮各12 g,甘草6 g;便秘者加制大黄6 g,夜寐欠佳者加酸枣仁、合欢皮各10 g。药物均由我院中药房采购(批号181125),每日1 剂,早晚分服,每次200 mL。上述治疗15 d 为1 个疗程,连续使用3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2.2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运用无创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德国CK 公司,MPA9 型)检测皮肤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及皮肤油脂含量来评价皮肤屏障功能改善情况。

2.3 疗效标准 以Kim 标准评分法[4]作为临床症状积分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双侧面颊部、口周、鼻及鼻周和额部四个部位的红斑、鳞屑、瘙痒及皮损面积进行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60%~89%;有效:疗效指数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疗效指数以百分数(%)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予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予配对样本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40 例,其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8~50(29.34±4.16)岁,病程0.5~10(4.15±2.43)年;对照组40,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0~52(30.19±4.27)岁,病程0.17~12(4.37±2.68)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可比性。

3.2 两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TEWL 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EWL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TEWL 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TEWL 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脂溢性皮炎患者TEWL 比较[g(/m·2h),]

表1 两组脂溢性皮炎患者TEWL 比较[g(/m·2h),]

注: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予邬氏清热消脂方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TEWL 为皮肤经皮水分丢失量

3.3 两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油脂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油脂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皮肤油脂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油脂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油脂含量[μg/cm2,]

表2 两组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油脂含量[μg/cm2,]

注: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予邬氏清热消脂方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

3.4 两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40 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1 例,显效18 例,有效8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72.5%(29/40);对照组40 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6 例,显效13 例,有效14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47.5%(19/40)。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08,P<0.05)。

4 讨论

脂溢性皮炎为一种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研究发现,该病与脂质代谢、马拉色菌感染、免疫反应、皮肤屏障功能损伤、个体遗传易感性、饮食及环境密切相关[5]。国外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患者皮损区存在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表现为皮损区角质层脂质消耗和经皮水分丢失量明显升高,因而出现皮肤干燥、鳞屑[6]。

中医称之为“面游风”“白屑风”[7]。《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面游风》一书中明确提出,该病主因素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中医治疗应以清热祛湿止痒为主[8]。邬氏清热消脂方为浙江省级名中医邬成霖教授在祖传消脂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而成,方中金银花、茵陈共为君药,其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茵陈清热化湿,利胆退黄。鱼腥草、蛇舌草、薏苡仁、黄芩、苍术共为臣药,其中鱼腥草清热解毒;蛇舌草清热解毒除湿;薏苡仁清热消肿,健脾除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苍术祛风燥湿。生山楂、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生地、丹皮共为佐药,其中山楂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白鲜皮、地肤子、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生地、丹皮滋阴清热、滋阴活血。甘草调和诸药物。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止痒之功效。药理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及清热解毒作用[9];茵陈及其提取物可抗炎、抗感染、解热镇痛、免疫调节[10];鱼腥草及其提取物对炎症早期毛细血管扩张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苦参提取物具有广泛抗炎、抗菌、抗过敏、抑制变态反应和抑制免疫等作用[11];白鲜皮及地肤子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广谱抗菌等作用[12-13]。

本次研究采用邬氏清热消脂方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研究发现,该方案不仅可以显著改善脂溢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经皮水分丢失量,减少油脂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

猜你喜欢

性皮炎油脂皮肤
第二层皮肤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肉鸡配用油脂饲料有啥方法
棕榈油支撑油脂板块走强,油强粕弱格局延续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A taste of Peking duck